遼寧省北鎮市是全國聞名的鮮食葡萄生產基地和貯藏保鮮基地,1990年代,農民逐步聚集到依靠科技率先致富的“科技示范戶”和“技術能手”周圍,成立了以技術能人為核心的技術研究會。2004年,北鎮市常興葡萄鮮貯研究會發起成立了北鎮市常興葡萄生產合作社,并引導各鄉(鎮)社員獨立成立了葡萄專業合作社,再由10個鄉(鎮)的葡萄專業合作社聯合組建成立了北鎮葡萄產銷聯社。目前,北鎮葡萄產銷聯社已發展社員2 000余戶,栽培葡萄面積2萬余畝,有大、中、小型機械恒溫冷庫300余座,年貯藏和銷售葡萄3 000余萬千克。
建立管理機制,依法規范運作在組織機構上,實行成員代表大會制度,設立聯社理事會、監事會。成員代表大會是聯社的最高權力機構,主要由各葡萄專業合作社社長、監事長組成,聘請相關的科技與管理人員參與,現有成員代表36名,理事會成員13人,監事會成員11人。在管理上設立聯社執行委員會,聘任執行長1人,副執行長2人,執行委員10人;設立技術咨詢服務部和生產資料供應部。建立執行長職責、副執行長職責、會計職責、出納職責、財務管理實施細則、會議和考勤管理等制度,并將各種制度上墻公示,接受成員代表監督。
創品牌,提高葡萄市場競爭力為了打造品牌,增強葡萄的市場競爭力,聯社制定了“統一組織技術輔導與培訓、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施肥方法、統一防病措施、統一套袋、統一采收、統一包裝、統一質量”等操作規范,按照《無公害食品葡萄生產技術規程》進行標準化生產。聯社申請注冊了“常興青巖”牌商標,并根據不同消費需求,實行0.5千克、1千克、5千克等規格包裝,印制聯社注冊商標及無公害食品標志。如今 “常興青巖”牌葡萄已分別銷往北京、上海、沈陽、廣州、哈爾濱等城市。
構建信息平臺,實行信息化管理聯社成員遍布北鎮市葡萄產區,區域大、難集中。為便于管理和聯系,聯社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建快捷、方便、高效的信息平臺,為社員生產管理和市場銷售等提供信息化服務,主要內容包括會議通知、生產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治、天氣預報、市場信息、意見收集、收購計劃安排等。如葡萄病蟲預測預報及葡萄銷售的數量、規格、時間、質量、地點等,聯社通過信息平臺,在最短時間內把所有信息發送給每個社員,提供方便及時的服務。
依托科研院校技術支撐,建立科技推廣體系聯社以遼寧省農科院、天津農產品保鮮中心、中國農科院、北京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為技術依托,聘請科技人員建立起以先進技術和信息為主要內容的葡萄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深入村組農戶,培育科技示范戶,采取田間地頭拉練交流等方式,推廣先進技術,解決具體問題。設立葡萄技術服務電話,方便社員咨詢。
加強基地建設,實現規模化經營聯社充分發揮內聯農戶、外聯市場的龍頭作用,通過基地建設,提高葡萄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民收入。①針對葡萄產量偏高難以實現優質化的問題,重點實施了限產栽培技術。②推廣配方施肥技術,采用新型葡萄專用液體肥與生物有機肥。③在病蟲害防治上,依靠全國葡萄病蟲害防治網提供的技術與無公害藥劑,組織社員連片聯防。④根據市場優質葡萄供應不足而普通葡萄價格下滑的狀況,推廣應用激素、節水灌溉、果實套袋等先進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果品質量,保證增產增收。⑤在肥料、農藥的使用上,聯社成立了農資銷售部,統一購進肥料及農藥,按照社員的需求量發放到戶,確保社員用藥用肥的安全,為生產出優質葡萄打好基礎,也為社員節約生產成本。
抓銷售,搞活葡萄流通聯社積極與哈爾濱哈達市場、沈陽康復食品公司、北京新發地果品市場、上海華中果品交易中心等單位合作,利用其銷售優勢,開拓市場,并上網發布葡萄銷售信息,提高聯社知名度。聯社統一制定技術標準,社員按不同等級標準采摘葡萄,再由聯社統一安排分級貯藏,銷售時按市場需求類型,分別把相同類型的產品集中起來統一銷售,把分散貯藏、單獨經營的農戶有計劃地組織起來,形成規模化經營,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農民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通過合作社組織生產的葡萄產品,統一品牌,統一進入市場銷售,實現了相對較高的銷售收入。對于訂單外的葡萄,聯社積極收集,及時提供準確的果品交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