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伊夫·圣·洛朗而言,藝術是他的重要需求,是激發(fā)他靈感不可或缺的部分,就像水之于生命一樣。同時,藝術撫平了他的憂郁情緒。”
——古董交易商亞歷克西斯·庫格爾
“我不相信來生,寧愿活著的時候把一切安排妥當,但伊夫不愿意這樣做。所以,我只有等他離開這個世界,才把這些藏品拿出來拍賣。”
——皮埃爾·邦杰
“兩者(時尚與藝術)之間有一層半透明薄膜。這讓它們看上去很近,其間卻有叫人窒息的距離。”
——伊夫·圣·洛朗

一次世紀拍賣
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的藝術藏品將要進行拍賣了——無論在藝術圈還是在時尚圈,這條消息恐怕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英國佳士得拍賣行去年就已經宣布,圣洛朗收藏品拍賣會將于2009年初進行拍賣。去年12月底,伊夫最親密的伙伴皮埃爾·邦杰(Pierre Bergé)將兩人的藝術藏品進行了清點,交給了佳士得拍賣行。目前,倫敦的佳士得陳列室正在展出這批藏品中的部分精品。盡管拍賣行和邦杰拒絕披露拍賣品詳情和藏品總價值,但據市場私下估計,伊夫·圣·洛朗的這批藏品總價值約為三億歐元,英國《泰晤士報》曾援引一名專家看過這批藏品后的評價:“氣勢非凡,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美的藝術品收藏之一。”佳士得歐洲區(qū)總裁皮卡南說:“這批藏品的深度和廣泛性將會在未來許多年成為市場上有珍藏價值的藝術品的定價標準。”因此,伊夫·圣·洛朗的這批收藏堪稱最受人關注的私人收藏品之一。邦杰表示,拍賣所得資金將注入伊夫·圣·洛朗基金會,用來資助科學研究,尤其是艾滋病研究。
一對傳奇伙伴
提到這批牽動人心的藏品,也就必須同時提起伊夫和邦杰,少了其中任何一個,也許都不存在如此驚世的收藏。
邦杰來自歐洲大陸最西端的邊陲小鎮(zhèn),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到了巴黎,被這個充滿奇遇的城市吸引,也邂逅了伊夫。他們保持同性戀伴侶的關系長達18年,那之后,邦杰的身份是伊夫最忠誠的商業(yè)伙伴,同時還是“伊夫·圣·洛朗高級定制屋”總裁、“伊夫·圣·洛朗基金會”發(fā)起人、伊夫·圣·洛朗代言人,由此可以看出二人的關系有多密切。此外,邦杰熱愛歌劇、熱衷民間政治活動、熱心慈善事業(yè),更重要的是,他執(zhí)著于藝術品收藏。

1958年,伊夫和邦杰相識。他們曾經一起拜訪諾瓦耶子爵,并對子爵夫婦所收藏的先鋒派、拉斐爾前派風格藝術品以及十八世紀前的歐洲名畫非常感興趣,可以說這是二人走上藝術品收藏之路的第一步。
2008年6月1日,伊夫在巴黎去世,終年71歲。對于09年初的這次拍賣,78歲的邦杰在拍賣圖錄中提及自己對于拍賣這七百多件藝術品“不后悔,不留戀” ,并說:“失去了伊夫,我無法想象支持我作為一個收藏家的激情如何繼續(xù)下去。”
一場藝術與時尚的風花雪夜
人們肯定會好奇,伊夫和邦杰這對傳奇伙伴都收藏了些什么呢?
兩人最初從收藏裝飾派風格的家具開始,到后來他們的藏品種類漸漸變得極為豐富,簡單地說,包括名畫、雕塑和珠寶,往細處說,有文藝復興時期的珠寶盒銅像、古羅馬時期的古董、法國利日摩地區(qū)出場的瓷釉、經過藝術裝飾的家具和銀器,以及法國作家古斯塔夫·福樓拜和安德烈·紀德等人的手稿,馬蒂斯、畢加索、蒙德里安、安格爾、塞尚等人的名作,布朗庫西的木雕塑,甚至還有中國明清兩代的雕塑(以圓明園的鼠首和兔首為代表)以及古埃及石棺,從時下流行的當代藝術到各大洲的古董,在他們的巴黎公寓里都可以見到。伊夫的收藏非常“實用”——既可以滿足他自己和邦杰的興趣需要,又可以用來激發(fā)自己的設計靈感,更可以用于時尚大片的拍攝。伊夫飽受藝術品的滋養(yǎng),在設計上連創(chuàng)新高,反過來,時裝設計事業(yè)的不斷成功又為他提供了足夠的資金實力,去收購更多的大師作品。

一位時尚大帝
單從藝術收藏來說,毋庸置疑,伊夫是一個大收藏家,退一步,把收藏二字去掉,伊夫同樣與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或者說,這個時尚界、服裝設計界的標桿性人物就是一個藝術家,是率先與藝術親密聯(lián)手的時裝設計師。
伊夫的設計從骨子里透著藝術氣質,敢于顛覆傳統(tǒng)。其恩師迪奧的典雅他繼承了,60年代的反叛精神他不缺,他的口號是“街頭萬歲”。煙裝、黑色透視裝、水手外套、狩獵外套……這些是伊夫中性服飾的經典系列。1955年,伊夫為迪奧設計的禮服,出現(xiàn)在BAZAAR的著名時裝片“Dovima與大象”中。1965年,伊夫推出蒙特里安裙,大膽借鑒蒙特里安的畫作,將幾何美學引入服裝設計。
1971年,伊夫把畢加索女兒帕洛瑪·畢加索的側影繪制在一件1940年代風格的連衣裙上,結果,被當時的媒體評價為“可怕”、“恐怖”、“只適合在浴盆里穿”,甚至連《國際論壇先驅導報》這樣具有先鋒精神的媒體都毫不留情地稱伊夫的設計是“坦率的、干脆的、完全的駭人聽聞”。雖然伊夫早在1958年就因為接手迪奧的時裝發(fā)布會并大獲成功而確定了自己的服裝界的地位,但20世紀70年代藝術與時尚的融合似乎還不太能夠被理解與接受。
不過,這又能說明什么?只說明伊夫走在前頭,馬蒂斯、畢加索都成了他的靈感來源,他最終仍然會成為不朽的時尚大帝——一個被稱為藝術家的時尚大帝。
2008年11月12日,美國舊金山迪揚博物館舉辦了伊夫·圣·洛朗四十年作品回顧展,展品包括伊夫四十余年設計生涯中的近一百三十件經典收藏。此次展覽是伊夫去世后的首次全球回顧展,在舊金山、巴黎和蒙特利爾三地舉行。
在舊金山展覽的開幕式上,邦杰說:“眾多時裝設計師坐在他們的象牙塔里,告訴女性應該怎樣穿衣;而伊夫·圣·洛朗則幫助女性,聆聽她們需要什么樣的服飾。”
伊夫自己曾說:“我的夢想就是讓女性穿著讓她們有更多自信的服飾。”他以他的設計理念和迷人的藝術風格做到了自己說的話,同時也讓人們看到藝術與時尚最完美的交匯。此時此刻,能統(tǒng)計一下想要競拍到伊夫·圣·洛朗一件藏品的人究竟有多少,絕對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