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拉切貝爾20年攝影生涯回顧展
美國攝影家大衛·拉切貝爾(David LaChapelle)的回顧展正在巴黎塞納河邊的巴黎鑄幣博物館(Monnaie de Paris)舉行。該展覽名為“大衛·拉切貝爾20年攝影生涯回顧展”,共展出200多幅作品,集中了大衛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代表作,包括他拍攝的派瑞斯·希爾頓、小甜甜布蘭妮、埃爾頓·約翰等時尚名流的照片,以及2007年拍攝制作的、首張非人物作品《博物館》(Museum),此外還有同樣立意于傳統和信仰瀕臨消亡的《雕像》(Sculpt)等。

大衛1963年3月11日出生于美國康乃狄克州費爾菲爾德縣,是一位時尚攝影師、MV導演。他還涉足了廣告攝影與當代藝術攝影的領域,其作品以獨特的超現實與幽默感風格而聞名。大衛的第一份職業攝影工作是為Interview雜志拍攝安迪·沃荷,此后他便一直從事時尚攝影的工作。從2007年他的攝影集《從天堂到地獄》(Heaven to Hell)出版之后,拉切貝爾明顯流露出對拍攝時尚名人的厭倦,他希望重新回到畫廊,進行他的攝影藝術創作。盡管創作主題經常處于變化之中,大衛的藝術風格一向以離奇怪誕、奇思妙想為人所知。他本人并不特別在時尚和藝術作品之間劃分界線,對此,他說:“做你自己想做的,風格都是別人給你的定義。”
史蒂文為羅威帶來蒂凡尼的早餐
大牌攝影師史蒂文·卡萊恩(Steven Klein)近日為西班牙奢侈品品牌羅威(LOEWE)拍攝了2009春夏的皮具廣告大片,羅威當家設計師斯圖亞特·內維爾(Stuart Vevers)請來格溫·史蒂芬妮(Gwen Stefani)作為新一季繆思女神,與兩大當紅男模加勒特·內夫(Garrett Neff)、乍得·懷特(Chad White)上演了一場《蒂凡尼的早餐》式大片。
史蒂文·卡萊恩是紐約著名時尚攝影師,除了為時尚大牌如Calvin Klein、DG、Alexander McQueen、Nike等拍攝商業廣告大片,他更是一流時尚雜志的重要攝影師,你可以常在《Vogue》美國版和法國版、《i-D》、《Numéro》、《W》和《Arena》等雜志看到他的時尚攝影作品。而他對駿馬的狂熱是眾所皆知的,06年他為《W》雜志拍攝的麥當娜與馬的一組照片就讓人印象深刻。
此次在為羅威拍攝的這組攝影作品中,史蒂文·卡萊恩再度講述性感大女人主義,女人是主角,男人僅僅是模糊的背景而已。穿著軍裝、戴著羅威2009春夏金屬感手指套、腳踏粗跟鞋的大女人,性感、充滿力量、略有點危險的味道——這就是史蒂文·卡萊恩最擅長表現的鏡頭語言。
馬爹利的新視界
始終致力于新視界藝術的法國干邑品牌馬爹利,除了匯聚并呈現大師級的作品外,還注重發現新一代藝術力量,達到另一個具有非凡意義的“新視界”。不久前, 馬爹利從藝術專業的學生群中找到新銳力量,發掘屬于新一代藝術者的“New·Vision ”。
羅永進是90年代早期的攝影藝術家之一,不僅對攝影技術有著令人信服的掌握,而且他在捕捉人性方面眼光獨到。在羅永進的推薦下,幾位年輕而略帶青澀的學生,參與了馬爹利這次的“New·Vision ”創作。他們分別是來自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視覺傳達專業四年級的李娜、崔航、王孜,以及來自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專業碩士班的唐慧敏。

對于此次活動,李娜說:“夢想是立體的,多維度的,存在于各個空間里,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來的最美麗,最真實的畫面。她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她需要一雙靈犀的,豐富的眼去發現這種內在的美麗。”
崔航說:“我追求的就是一種比曬印不足或中途曝光之類技術處理過的詩意影像更超現實的體驗。”
王孜以一組華麗優雅的靜物構成(馬爹利藍帶、美食與餐具的陳設)作為畫面元素,用空間變形、色調調整的手法使畫面轉換出一種超現實的觀感。
而唐慧敏的作品試圖通過獨特的鏡頭語言——針孔攝影特有的像場感覺、暗角以及遠近一致的清晰度(或模糊度),和奇異的影像呈現方式——由內而外透過容器內部空間、容器介質、外界空間(或者反過來由外而內的穿透),來呈現視覺——知覺的靈感。
他們的老師羅永進則相信,這是一次沒有弊端的好機會:“在校園創作的自我和出世之外,他們也要學著開始與社會融合,學會如何與其他領域相互包容,學習用不同的各種新視界去看待藝術,體會藝術是不該被局限在固定圈子中的,理解無邊界的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