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天,在香港佳士得的“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專場拍賣會上,一枚101.27克拉的鉆石拍出了48,487,500港元的高價。新任買主后來將這枚鉆石命名為“靜香美鉆”(The Shizuka Diamond),作為禮物送給他結婚十六年的太太。這枚罕見的鉆石鑲嵌在冠冕上,毛胚原重460克拉,略呈盾形,共有92個閃耀切面,切工非常精良。
任何人看到這樣的世間尤物,都忍不住要“哇奧”一聲,來表達自己的驚奇,不過又有多少人知道,鉆石從被人們發現,到其切割和打磨技術發展到今天這一步,經歷了怎樣一個漫長的過程?

關于鉆石的起源,流傳著不同的傳說。印度人認為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生世之謎,在他們眼里,鉆石的前世是一位名叫巴拉的勇敢的國王。巴拉出生純潔,一生光明磊落,當他在上帝的祭壇上焚身之后,他的骨頭就變成了一顆顆的鉆石種子,眾神前來搶奪,匆忙混亂中,這些鉆石種子有的就撒落到凡間,變成了高山、森林、江河中蘊藏著的金剛石。還有一種說法是:公元前三百五十年的印度戰役中,亞歷山大大帝曾經在一個深坑中獲得鉆石,這個坑由毒蛇守護著,它的目光可以在很多米開外將人殺死。亞歷山大大帝的士兵就用鏡子反射毒蛇的目光,殺死了毒蛇,接著拋擲羊尸到山谷內,引誘禿鷹飛入谷中啄食羊尸,這樣禿鷹也就吞下了附著在羊尸上的鉆石。于是士兵只要獵殺禿鷹,或是跟蹤禿鷹至其巢穴,就能夠輕易地取得鉆石。
事實上,印度確實是鉆石最早的發源地,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文獻中已有關于鉆石的描述和記載,考古研究發現印度人在公元前四世紀已用鉆石作為工具,對其他寶石的珠子進行雕琢。當時的印度人已知道,當兩顆鉆石相互碰撞時,部分鉆石會裂開甚至蹦掉,這是鉆石加工的開始。鉆石的計量單位“克拉”也有其典故。古印度生長著一種奇特的樹,這種樹每顆樹籽的重量基本相同,每粒正好是0.2克,由于鉆石稀世罕見、重量有限,聰明的印度人便用這種樹的樹籽“克拉”作為鉆石的重量單位。
世界上第一枚鉆石在印度的一條叫克里希納的河谷內被發現。十八世紀之前,印度歷代君王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鉆石供應者。從公元前四世紀到公元十八世紀初,印度一共生產了約300萬克拉的原鉆。古印度和西方之間曾經有一條“鉆石之路”,一條為陸路,從印度經現今的兩伊、土耳其抵羅馬;一條為水路,跨印度洋,經伊斯蘭圣城麥加,從地中海南岸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再穿地中海抵達羅馬。
公元三世紀之后,隨著羅馬帝國的衰亡,鉆石在地中海地區銷聲匿跡。因為波斯帝國崛起在印度和地中海之間,取代了羅馬帝國而成為印度鉆石的主要吸收者。此外,這一時期基督教剛剛興起,而此前的鉆石大都與異教迷信聯系在一起,比如古羅馬人認為,佩戴鉆石可以抗拒鬼怪侵擾,也可以驅逐恐懼,因此作戰時戰士都佩戴著鉆石;又比如有人認為鉆石可以治病,也有人認為鉆石是有毒的,吞下去會導致人死亡。鑒于這些原因,皈依基督教的教徒們對鉆石的興趣也逐漸減小。
鉆石在歐洲的流傳可謂一波三折,法王路易九世(1214-1270)在位時曾頒布節約法令,規定只有國王才能擁有鉆石,女人不許佩載鉆石。不到二百年后,查理七世的情婦愛麗絲·蘇菲第一次在公開場合違背路易九世的法令,在宮廷里公開佩戴鉆石,這越發讓鉆石對女人產生極大的魅力。1477年,奧地利馬克西米連大公在與法國的瑪麗公主定親前,接到公主的一封來信,內文寫道:定親之日,公主必須戴上鑲有鉆石的指環。這是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枚結婚鉆戒。
從十五世紀到十七世紀,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是歐洲重要的鉆石加工中心。到了十八世紀,阿姆斯特丹開始壟斷鉆石工業和貿易,將最好的原石留下,只把劣等的鉆石提供給安特衛普的工人,而安特衛普的工人卻利用高超的技術把普通的原石加工成美麗的寶石。
十七世紀之后,巴西取代印度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鉆石生產國,但是,到了十九世紀末期,巴西的鉆石產量開始大規模下降。幸好,在1866年的夏天,在南非奧蘭治河岸的德克爾農場,一個十五歲的男孩發現了一枚重達21.25克拉的鉆石。很快,人們在金伯利發現了規模巨大的鉆石礦床,自此,南非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鉆石出產國。雖然后來澳大利亞也發現了非常可觀的鉆石礦,但產自澳大利亞的鉆石大多用于工業,南非的鉆石則絕大部分用于珠寶首飾的制作加工。
至于中國的鉆石歷史,目前還沒有準確的定論。《詩經》中曾記載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其中的“他山之石”被很多學者認為是金剛石。后來,《列子》、《海內十洲記》都記載過“刀長有咫,切玉如泥”的昆吾刀劍,如果這一記載屬實的話,那么昆吾刀劍倒是很可能是由金剛石制作而成的。我國關于鉆石的明確記載是晉的《起居注》:“咸寧三年,敦煌上送金剛,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出天竺。”后來的《魏書》、《隋書》和《北史》等歷史典籍中也曾經分別提到波斯鉆石,所以人們估計中國最早的鉆石來自印度。
從科學角度來說,鉆石形成的年代非常久遠,早在恐龍在地球上出現之前,大概是30億年前,鉆石就在地殼深處,在高溫及高壓的作用之下形成。藏在地球深處的鉆石要重見天日,還得依靠火山噴發,火山噴發時的熔巖將含有鉆石的巖漿帶到靠近地表的地方,形成鉆石原生礦,或是沉淀于河流沙土中,形成沖擊礦。
話題再回到我們的“靜香美鉆”上來,英國路透社的報道說,這枚鉆石大小與壁球相仿,是亞洲目前最大的鉆石。確實,“靜香美鉆”是18年來出現在拍賣會上的最大無色鉆石,同時也是亞洲拍賣史上成功拍出的最巨型的無色鉆石。無疑,人們都會對這枚鉆石的新主人產生極大的好奇心,但出于保密因素,佳士得拍賣行并沒有透露鉆石新主人的任何信息。
關于這枚鉆石,最有趣的報道莫過于以下這一條來自某家金融類報紙的報道:“盡管外界對信貸危機和股價暴跌影響的擔憂日益加重,但亞洲富人似乎仍有財力大肆揮霍。在佳士得(Christie’s)2008年5月舉行的香港拍賣會上,當一位香港買家以600多萬美元買下一顆101.27克拉乒乓球大小的鉆石時,許多亞洲財富管理專業人士似乎都松了一口氣。”
在這枚鉆石之前,100克拉以上的鉆石都是在日內瓦拍賣的,此次在香港拍賣大獲成功,也進一步肯定了香港這個市場的活躍程度,證明亞洲區內的藏家數量正在逐漸增長。寬泛一點說,不少金融界的人士在得知拍賣消息后,可能比那位得到“靜香美鉆”作為結婚紀念品的太太還要興高采烈,雖然他們連那枚罕見鉆石長什么樣都沒能親眼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