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老中醫治病經驗談系列——
張海峰 (1915~1988)我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生前曾任江西中醫學院教授、主任中醫師,中華全國中醫學會理事等職,從事中醫教學、臨床、科研工作50多年。
黃芪配柴胡治長期低熱
某些原因不明的發熱,病程較長,體溫一般在38℃以下,此多屬非感染性發熱,所以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患者一般表現為少氣懶言、神倦乏力、時或口干、納減、大便軟溏、舌淡苔黃、脈虛或虛數等,服養陰清熱藥無效。張老多以甘溫除熱法治療,以黃芪配柴胡為主藥,并酌加葛根、陳皮、郁金、蒼術、白術、當歸等。
方藥:黃芪20克,黨參15克,柴胡12克,當歸10克,升麻6克,焦白術、陳皮各5克,五味子、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
功效:助氣升提。
主治:低熱伴四肢無力、飲食乏味、大便軟溏、口干思熱飲、微惡寒、夜寐不安、舌紅有暗藍斑塊、苔薄黃、脈虛細略數重按無力者。
黃芪配附子治慢性低血壓
低血壓臨床分為急性低血壓和慢性低血壓,后者常需服中藥治療。患者常常表現為頭暈,甚至暈厥,不耐勞累,畏寒,四肢不溫,脈弱無力。中醫辨證屬氣陽不足。張老多用黃芪附子為主藥治療,酌加人參、干姜、五味子、升麻、甘草等。
方藥:黃芪30克,附子、五味子、白術各10克,干姜8克,升麻、炙甘草各6克,人參5克(另煎)。
用法:水煎,每日1劑。
功效:補氣升陽,溫陽救逆。
主治:慢性低血壓出現頭暈、畏寒肢冷、消瘦、勞累時出冷汗、舌體淡胖、舌邊有齒印、苔白滑、脈弱者。(本刊資料庫)
單方治病
本期主持:郭劍華主任中醫師
(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軟傷科主任、全國第三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遺尿
遺尿又稱尿床,是指睡中小便自遺,醒后方知的一種病癥。中醫認為其發病與元氣不足,肺、脾、腎功能失調有關,并將遺尿分為腎氣不足、脾肺氣虛、肝經郁熱3型。
腎氣不足睡中經常遺尿,甚者一夜數次,熟睡不容易醒,神萎智弱。
◇桑螵蛸6克,益智仁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烏藥3克,益智仁6克。水煎取汁,睡前服,連服5劑。
◇益智仁10克,菟絲子12克,枸杞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桑螵蛸3克,山藥30克,枸杞6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連服7劑。
◇棗皮3克,山藥30克,金櫻子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益智仁6克,金櫻子10克,制附片3克(先煎1小時)。水煎取汁,分2次服。
◇露蜂房焙干研細末,每服3~5克,加入白糖少許,用白開水送服,每日3次。
◇豬膀胱1個,益智仁10克。將豬膀胱洗凈,益智仁納入其中,燉后服食。隔日1次,連服5次。
脾肺氣虛睡中遺尿,常自汗出,少氣懶言,食欲不振。
◇黨參、炒白術各5克,益智仁3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山藥30克,芡實20克,金櫻子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棗皮6克,山藥3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黃芪15克,山藥30克,芡實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桑螵蛸3克,炒白術5克,芡實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肝經郁熱睡中遺尿,尿量不多,氣味腥臊,心情急躁。
◇梔子、益智仁各5克,白芍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龍膽草3克,白果仁、芡實各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黃柏3克,益智仁6克,山藥2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編輯/于嘉男 yujianan@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