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受老年性疾病所困擾的人也逐漸增多。老年癡呆,一個與文明發展、壽命延長密切相關的疾病,在悄然之中向我們走來。
迄今為止,不管是何種類型的老年癡呆,要逆轉其已變性、退化的智能狀況,只是一種奢望。美國前總統里根、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就是最好的佐證。現代科學證實,大腦神經細胞的凋亡是不可逆轉的。因此,在這方面投入過多的精力和花費再多的錢財,結果肯定是人財兩空,后悔莫及。
醫——
更多地關注患者的異常狀況
但是,這并不是說我們就只能束手無策、任其發展。如果我們在醫生的指導下更多地關注患者的精神狀況,留意其血壓、血糖、血脂及心臟狀況的變化,及時地進行矯正并防止各種感染的發生,就不僅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其壽命,同時也能減輕照料者的負擔。如果患者不得不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也必須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堅持小劑量、短程治療原則。
食——
魚蝦是不錯的選擇
老人的飲食應以新鮮、清淡、容易消化、富于營養為主,攝入的蛋白質以新鮮的魚、蝦為好。實驗證明,魚蝦食品對改善患者的血管狀況、促進腦細胞代謝都有很大的益處。當然,有痛風病或其它疾病禁忌的除外。
住——
穩定熟悉的環境為宜
老年癡呆患者的居住環境,以相對穩定為好。熟悉的環境,對患者的生活帶來便利。有可能的話,患者居室以明亮、寬敞、有陽光照射為妥,室內要保持空氣流通。
老年癡呆衰退速度的快慢與患者是否存在孤獨密切相關。為此,家屬應創造條件,營造患者熟悉的氛圍,多與患者進行交流,經常放他(她)以往喜歡聽的音樂,喜歡看的電影、戲劇,幫助其回憶以往幸福的時刻。這些除了能增進彼此感情外,對改善患者的智能狀況也能起到良好作用。
行——
常在外走走
親人或照料者應陪同老年期癡呆患者適當散步,外出走走或逛逛超市。為防止走失,必須在患者身上留有地址、聯系電話等信息。在家時,可為患者提供諸如打算盤、雙手握球、雙腳踏月亮車等多項活動,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血流狀況,以利于腦細胞新陳代謝。
除了上述的“醫食住行”外,老年癡呆患者的睡眠問題也應該得到良好的解決。大約有2/3以上的老年期癡呆患者在發病的過程中,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睡眠障礙,日夜顛倒現象更是比比皆是。患者生物鐘的紊亂不僅對其軀體帶來損害,更給家屬或生活照料者帶來麻煩。就目前而言,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新型的抗睡眠障礙藥物(如多慮平和曲唑酮等)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療效,但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