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我的心理診所接待的人多是中青年。然而,在每年春節后的2個月內,光顧這里的則多是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老王夫婦有4個孩子(3個兒子1個女兒)。大一點的2個兒子和女兒都已相繼成家立業,到另外的城市發展。小兒子今年才結婚,結婚后就搬出去住進了新房。春節時,4個孩子全都回家過年,雖然很忙,但老兩口忙得樂滋滋的。
可是,節日過完,當孩子一個一個離開后,原來熱鬧的家里頓時冷清了起來,只剩下2個老人在家大眼瞪小眼,沒事的時候就將過年時拍的照片、DV拿出來看。每次看的時候還是很高興,但合上相冊、關掉錄像后,老王發現妻子總是直抹眼淚。想著要給孩子們打電話,但又害怕耽誤他們的工作、擾亂他們的生活。于是,本來就睡眠不好的老太太每天更是睡不了3個小時,食欲也大大下降。王伯以為老伴患了什么病,于是陪她到醫院檢查,檢查結果卻是一切正常。考慮到老人的情況,醫生建議他帶老伴去看看心理醫生。
從老王敘述的情況看,他老伴的情況跟過年是密不可分的。節日前后,老人在心理上通常會經歷節前空巢——節日滿巢——節后空巢這個過程,而節后空巢對老人心理的影響要比節前空巢大。
節前,老人因為子女忙于工作或在外地,已經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空巢,心理上已適應。過年期間,子女遠歸,全家團聚,走親訪友,熱熱鬧鬧,給老人帶來了強烈的幸福感、滿足感。而節后,子女紛紛回到工作崗位,串門的親友也少了,這與春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幸福感來得快走得也快,因此,老人在心理上經歷了一次失衡。
有的老人會因此覺得孤單、失落;有的會因牽掛遠走的兒女或擔心自己年事已高能否平安度過新的一年而不安。一些老人的心理問題往往以軀體疾病的形式表現出來,如血壓、心臟、胃腸等出現異常,可從以下方面進行調整。
面對孩子已經長大的事實
克服這種孤獨心理,得先處理好和兒女的分離。作為父母要明白,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樹大分叉。孩子們有自己的生活,特別是已成家立業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有自己的感情生活。
父母要承認和面對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這個事實,在心理上不過分依賴孩子。這樣,當兒女們成長了、走自己的生活道路了,就不會突然感覺到心空了,也不會因此產生悲涼的情緒。
豐富自己的生活
老人要擺脫自己對孩子的情感依賴,就要有自己的獨立生活空間。春節后,孩子離開了,也應該從喜慶后的焦慮中調整過來,面對新一年的生活,規劃自己的興趣愛好。
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文化程度、經濟條件,制訂一套包括健身、學習、娛樂在內的詳細生活計劃,培養自己新的興趣點。每天即使只按計劃做一兩件小事,也會讓一天的生活變得充實。可以參加適合自己的社會團體,也可嘗試社會養老的方式,用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面對社會的發展和家庭結構的變化。
想念兒女的時候,打打電話,別擔心他們會嫌你啰嗦,不能太憋屈自己,隨著自己心理的慢慢調節,這種感覺就會被沖淡,直至恢復正常。
要知道,自己的健康快樂是兒女最希望的。因此,即使是為了兒女,自己也要健康快樂地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