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濟危機,財政一直在琢磨著做點什么。”江西財經大學財政系肖建華教授在談到江西省信用擔保股份有限公司時說。2008年12月26日,江西省信用擔保股份有限公司組建方案出臺,兩天之后這家省級擔保公司正式掛牌開張。
三級擔保
中小企業的貸款瓶頸在于擔保服務的缺位。
據江西省中小企業局的一份《破解中小企業非公經濟融資難的思考》調查報告顯示,2007年,江西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的資金需求在2000億元以上,加上民間借貸等其他融資渠道,全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的資金滿足率不到30%,貸款滿足率不到20%,因缺少專業化擔保而被銀行拒貸的比率高達75%。
“所謂三級擔保也就是省擔保公司。”江西省財政廳辦公室工作人員解釋,江西省信用擔保股份有限公司將在全省102個參股的市、縣、區設立分公司,擔保業務范圍覆蓋全省,原來的省、市兩級和部分縣、市、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升級為“三級擔保”體系。
江西省信用擔保股份有限公司為政策性和商業性的雙重性質的法人機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由江西省行政事業資產集團有限公司發起,出資組建,政府授權財政部門管理,各市、縣、區政府財政部門為出資人出資參股。各縣、區設立分公司,分公司實行內部獨立核算,并委托當地財政部門管理。在擔保對象選擇上,圈定注冊登記并生產經營、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信譽、有市場、有訂單、有效益的稅源型、成長型、就業型等工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企業,尤其優先選擇工業園區內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對它們的流動資金貸款進行擔保。
如今,省級大型擔保公司的成立打破了貸款瓶頸。
資金來源
江西省財政廳官方網站資料顯示,省擔保公司先期注冊資本金為20億元,其中江西省資產集團公司出資10億元,2008年一次性到位;11個設區市和92個縣(市、區)出資10億元,2008年至2009年兩年到位,其中2008年到位50%,2009年6月30日以前到位50%。待省擔保公司運行一段時間后,增資擴股吸引社會資本30億元,力爭注冊資本達到50億元。
為鼓勵各級財政和社會機構的積極參與,優惠政策被明確寫進江西省擔保公司組建方案中。江西省資產集團公司按照各級財政出資額的權重給予市、縣、區1∶1的資金配比,市、縣、區各級財政與省級配比資金放大倍數后的擔保額度全部用于其轄區內企業貸款擔保;引入社會資金后,省擔保公司提取風險準備金后的收益可優先對社會資本進行分配,分紅比例可以適當高于其出資比例,承擔虧損比例可以適當低于其出資比例。
“這種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財政直接支出的壓力,將經濟發展與被動的財政支出結合起來,將民間的創造性與財政支出結合起來,有利于發揮財政的真正‘四兩撥千斤’的功能。”肖建華表示。
風險控制
為了控制風險,江西省擔保公司負責掌握控制各市、縣、區擔保額度。同時,各市、縣、區設立風險評審委員會,具體由財政、銀行、工業園區和相關行業、產業的有關專家及公司業務經理等組成。分公司根據省擔保公司有關規定,受理、初評、初審轄區內貸款擔保業務,并報省擔保公司審核,省擔保公司批準擔保后再送其協作銀行辦理融資手續。銀行對貸款項目要進行獨立審核,并承擔一定的風險責任。
此外,按照慣例,擔保機構的擔保資金最高可以放大10倍的擔保額度,為控制擔保風險,省擔保公司采取逐步放大擔保倍數的辦法,確定各市、縣、區擔保總額。省擔保公司每年按擔保收入的50%提取風險準備金,若市、縣、區對其推薦的擔保企業發生代償,由發生代償的市、縣、區先以其出資額賠付,不足部分由省資產集團公司的出資股本和市、縣、區財政各承擔50%的責任。
對于風險控制,肖建華提醒,交易成本過高可能會影響制度的發育。他認為,從江西省經濟現實來看,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有“不能等”的情況,其面臨的發展機遇稍縱即逝。擔保公司要規避風險會有一些門檻,但如果擔保審批時間過長會導致交易成本過高,中小企業可能會轉向民間非正式借貸。而如果不進行風險評估與材料評審,則可能會導致大量的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因此,其關鍵是金融創新的程度與創新的工具是否為基層所認同。
擔保需要規避風險,更要提高效率、節約交易成本,幫助中小企業抓住易逝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