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理財人應當樹立博弈意識,注意研究博弈策略,不斷增強博弈本領,學會巧妙應對、學會“打太極”,不可只知道以實對實。
回首所歷,我參與公共理財已20多年。
參與公共理財以來,置身其中,有苦也有樂,感悟良多。其中不少已經凝結為文字、見諸發表,這里只從綜合角度再談兩點。
公共理財的工作特點——累、難、險
之所以說是“累”,其中一點就是公共財政涉及公共資源配置和日常收支管理,每一筆錢都要認真審核撥付,來不得半點馬虎,否則,出了差錯,就會造成損失。尤其在體制轉型期和矛盾多發期,需要財政部門參與解決的經濟社會問題很多,參加會議多,會簽文件多,財政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也很多,都會增加財政部門的工作量。公共財政部門可以說是公共管理機構中工作最繁重、從而最累的部門,沒有認真負責、鞠躬盡瘁、堅忍不拔精神的人就不要干財政工作,勉強干了,肯定干不好。
之所以說是“難”,一方面是因為“狼多肉少”、入不敷出是公共財政永恒不變的基本矛盾,尤其處在經濟社會新舊體制與結構變換時期,需要以公共財政為手段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更多,致使財政收支矛盾更為尖銳。由此所致,財政部門往往處于矛盾的焦點和漩渦。僅以財政收支管理而論,交錢的嫌交的多,要錢的嫌給的少,永遠不會滿足。要錢的是為了事業發展,理由充足,給了是應該的,給少了就不高興,得罪的不僅是“同僚”,而且包括站在部門后邊的政府領導。然而,財政收支必須平衡,財政分配必須統籌兼顧,不可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公共財政的所有需求。
另一方面,因為處于體制轉軌時期,財政體制和管理機制改革任務十分繁重,而推進財政改革往往會觸動部門既得利益。明知需要改革而躊躕不前,是對國家、對人民不負責人,對一個具有歷史責任感又有良知的人來說,實在于心不忍。然而,要推進財政改革不可避免地得罪人,歷史上王安石、張居正因厲行財政改革而遭到報復的前車之鑒不幾乎盡人皆知嗎?在社會主義社會的今天,盡管情形會好一些,但問題并未根本解決。特別是在實行以推薦票和民主測評票取人的情況下,財政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那就會更加左右為難。假如因為堅持原則、奮力改革丟了較多的票,不僅本人有口難辯,而且即使有主持正義的領導能夠站出來為你講公道,也往往是蒼白無力的。如此這般,財政部門領導人在公共理財過程中,統籌兼顧難,堅持原則難,推進改革難。誠可謂“天下繁難多少事,公共理財第一樁”。當然,惟其難能,才更為可貴。
之所以說是“險”,因為,一則,財政部門管的是“真金白銀”,工作稍有不慎,發生失誤,就會給國家造成損失,輕則犯錯誤,重則被判刑坐牢。二則,財政部門管錢有權,往往成為“公關”對象,一旦放松警惕、放棄原則,就可能墮入腐敗和犯罪的深淵。三則,“或有危險”來自處于關鍵崗位的領導人。這要看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和主管領導人品如何。如果遇到人品端正、沒有私心的領導,自然沒有危險可言。反之,如果遇到利欲熏心、以權謀私的領導,那你這個財政廳長、財政局長就活該倒霉。他要以財權謀私,你頂著不辦,沒有幾次就會受辱、遭貶;如果你放棄原則、同流合污,等待你的自然是人民的懲罰、刑事責任的追究;即使你本人并未謀取私利,僅僅因為你按照領導的授意做了導致公共財政資金損失的事,你也同樣不能逃避行政或刑事責任的追究;有的領導甚至會在關鍵時刻把應由他承擔的責任推卸到你身上,因其官大自然理多,你將有口難辯。在上述三重危險中,如果說前兩種對于一個有良知良能的人較為容易避免的話,那么,規避第三種危險的難度就更大一些。
由于財政工作有上述特點,公共財政部門的領導人做到善始善終已屬不易,做到勝任愉快更可謂難能可貴。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勝任公共理財之重,必為德才兼備之人。其德,必須忠實正直、無私無畏,堅持原則、秉公執法,尊重科學、崇尚理性。其才,必能懂經濟、懂政治、懂財政,善于處理復雜矛盾,善于統攬全局、兼顧各方。從這個角度講,這些年我雖努力為之,但以明哲保身為原則的所謂“政治”方面甚至還沒有入門。
公共理財過程中的博弈——對事與對人
實踐在發展,形勢在變化,公共財政面臨的矛盾和難題層出不窮、不斷翻新。因此,必須不斷以創新的理財策略和辦法去應對新的矛盾和困難,以不變應萬變是不行的。這是對事。從對人來說,由于與公共財政部門打交道的人,各有不同的需求,各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要使具有不同需求和性格的人都能高興而來、滿意而去,也必須講求策略。無論對人對事,理財人都要努力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為此,公共理財人應當樹立博弈意識,注意研究博弈策略,不斷增強博弈本領,學會巧妙應對、學會“打太極”,不可只知道以實對實。
在公共理財對人和對事過程中,要努力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只講原則,沒有靈活,不通情理,難以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相反,一味靈活,失去原則,就會脫離宗旨,違背科學,甚至走向危險。正確的做法是:在原則范圍內講靈活。問題在于,什么是原則?最寬的原則邊界是刑律,就是在不導致犯罪的前提下搞靈活。其次的原則邊界是一般法律,就是在不違法的前提下搞靈活,因為我們要依法理財。再其次的原則邊界是制度規范,即在不違反制度規范的前提下搞靈活。最高的原則邊界是科學,即在同樣符合科學理財精神的前提下,在具體方法上可以靈活選擇,在這樣做或那樣做都有道理、都行的通的情況下做出妥協,尊重對方意見。
這四個層次的原則性,從寬到窄依次排列,最寬的以刑律為邊界,再往前邁一步,就會陷入犯罪的深淵,是講靈活不可逾越紅線。對于一個好的理財人來說,講靈活絕不能以此為尺度。原則性強而又不失靈活性,最好掌握在以不失科學行為邊界的限度內。
(作者系河北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財政部門的領導人做到善始善終已屬不易,做到勝任愉快更可謂難能可貴。勝任公共理財之重,必為德才兼備之人。
無論對人對事,理財人都要努力做到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努力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