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
專訪四川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黃錦生
“我可能是四川有史以來花錢最多的一位財政廳長,也是最缺錢的一位財政廳長。”2008年歲末,黃錦生對剛在他辦公桌前坐下的記者笑著說。
這笑,更像是一場大戰間隙的蓄勢。他的目光精神而有力,臉上卻有一絲絲辛勞留下的堅毅印跡,而頭上少許的白發似乎特別標記了迎難走過的2008。令記者一時恍惚的是,他身上那套樸實的衣服,和他在財政部做報告時的著裝一模一樣。

未來更大的挑戰需要他繼續直面。黃錦生很實在地說:“不說那么多的大道理,照我說就是干事!”干財政工作你得實用,我有一個觀念,就是要從分錢向理財轉變。”
2008過坎
《新理財》:2008年的幾次連續大挑戰,您怎么挺過?
黃錦生:我們可以說是遭遇了三次天災人禍,年初的雨凍冰雪災害, “3.14”藏區維穩,“5.12”大地震。天災人禍還沒有完,金融危機又來了。這一年確實是事多,應對這些事情,我想起謝旭人部長“5.12”在都江堰給我說的話,“財政部門一定要做抗震救災的堅強后盾”。我們這幾件事都可以用謝旭人部長這句話來概括,財政就是要做好堅強后盾。2008年這些坎能邁過去,與中央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實事求是講,那天在部里的報告,我講的都是心里話。
但我們自己也要挺身而出,我們就是砸鍋賣鐵,也得把這攤事給干下來,把它實實在在地落實到位。當然真正落實起來不是沒有問題,是費盡千心萬苦。
《新理財》:聽說財政廳在應對地震災害中對省級部門的一些常態性專項資金實施了整合,想知道您當時面臨多大的麻煩和阻力?
黃錦生:大災面前擔心這個問題,是形勢所迫。剛開始部門有些抵觸,有些意見,好在省領導比較支持。大災面前,我們也注意了工作方法,盡可能爭取部門的理解和支持。比如,不改變資金的分配方向,該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們還是給予充分商量。所以說這件事基本上還沒有出太大問題。可能當著面沒有意見,但大家肯定都有點意見,總體上大家基本上都還能接受。
整合資金,我們財政廳內部也有這個問題。以前內部各處室分別管,你要把它整合起來,說起來比較簡單,但對內對外都有壓力,都有阻力。
《新理財》:3000多億的重建資金如何監管好,舉世矚目。您擔任過多年審計廳廳長,有何主要設想?
黃錦生:公開、透明。還是那句話:公開透明是最好的監督。資金分配方案馬上將向社會公告,災后重建資金多少錢?干什么用了?到什么地方了?上網讓大家都看得見。
《新理財》:我在災區采訪一位災民,她有親人遇難,但沒有流淚,反而自然地笑著。我采訪幾位財政干部時,他們工作都很堅強,可是想起遇難的親人還是不由落淚。我覺得受災的干部相對弱勢,同樣需要重建精神家園。
黃錦生:從目前來看,四川保災民過冬,我感覺沒什么問題,吃的、住的、用的應該說是非常周全。我可以實事求是地說,現在最難的是哪一部份人,是那些失去了耕地的農民。2009年開春以后,有地的回去繼續種地。這部份失地農民怎么辦,這也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精神家園的重建,災區所有百姓和官員都有這個問題。你到了北川財政局采訪,他們可能都沒好意思講自己的困難。好在我們系統還給他們定向捐了一些錢,也算是對大家一種安慰。同時,還專門安排重災區的同志作抗震救災先進事跡報告,弘揚報告精神,渲染干部事跡,讓大家感覺這樣自己的犧牲和付出是值得的,這也算盡力撫慰吧。另外,我們也考慮組織重災區的同志去療養,想為大家實實在在干點事。作為系統,我們對基層干部的關心還不夠,還做的不夠,還是有些愧疚。
2009年克難
《新理財》:2009年,在擴內需、促發展工作方面,您如何考慮和布局?
黃錦生:在保重建、保運轉、保民生的同時,切實加大對發展的支持力度。
我有一個感嘆,到目前為止,我是四川財政廳長花錢最多的一個,但是我可能同時也是最窮的一個。籌錢怎么籌?首先得有上級的支持。財政部一直非常理解支持,不知道你們注意我匯報演講中那幾句話沒有,那是我親自加的:部里的支持是主動的、及時的、有力的,這不是奉承部里,確實是這樣。
第二自己要想辦法,特別是在支持發展方面,關鍵是支持產業經濟發展。具體的考慮就三條:第一,傳統手段的運用,如貼息、風險分擔、補貼、政府采購等,就是把這些政策手段用到極至;第二,支持政府投融資平臺建設,通過它可以實現財政資金的二次放大;第三,就是探索地方政府的發債。畢竟有一個預算法的問題,如果這一步走不通,我們也還在想地方政府怎么在法律法規的基本框架下,探索一些新的融資渠道。
《新理財》:四川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止滑提速,財政如何積極?
黃錦生:我們現在就是要止滑提速。我有這樣一個看法,從目前情況看,抓止滑提速,也可以說就是抓民生。企業發展不起來,就業怎么辦?經濟不發展,老百姓怎么增收?政府收入不增長,公共服務怎么上水平、上臺階?所以在今年的預算安排上,我們加大了支持經濟發展的力度,而且是空前的。
《新理財》:積極財政政策會不會誘發投資過熱?
黃錦生:從四川情況看,當前要應對金融危機,投資是最主要的,這也是符合四川當前實際的。原來的積極財政政策,叫創造需求,創造需求就容易出現問題。四川是現實的需求,很多的工廠需要重建。這可能和其它省還有些區別。
現在關鍵的問題是經濟止滑,如果我們還猶豫不決,任由這樣滑下去,止滑都不止了,企業都跨了,今后怎么辦?從解決當前主要矛盾的角度講,必須橫下一條心來,先把最主要的問題解決了才行。盡管我們對2009年增長10%心里有點打鼓,但只要四川的經濟在一季度能夠止跌趨穩,那就好辦了。
財政之變
《新理財》:四川財政提出了未來五年的“三四五”工作思路,財政如何改革和發展?
黃錦生:省委提出“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取向。按照省委的基本取向,我們對未來五年做一個具體的規劃,也就是“三四五”的工作思路。
《新理財》:這這個思路中,您將生財觀念的新突破放在了首位,怎么理解?
黃錦生:我有一個觀念,就是要從分錢向理財轉變,理財怎么理,這是我在學校學的,當年就講了財務部門的三財之道:生財、聚財、用財,就是把這三財用好,這就是理財。
說實話,分錢誰都能分,但真正要理財,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一個本質的變化,我就是這樣想的。實際上五大突破中,雖然觀念的突破比較虛一點,但卻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新理財》:您從以前查錢的審計廳廳長,到現在理財的財政廳廳長,您如何看待自己?
黃錦生:我自己是這樣想的,就是三句老話: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
我在廳機關干部會上給大家談心,給大家提問,你到政府機關工作是為了什么?你的價值取向是什么?如果為了當官,就那么些位子;如果是發財,除非你鋌而走險;如果說謀生,好像又低看大家了,大家都是很有能力,很有水平的人。既然都不是,那是什么呢?我說就是做事,這也是我本人的想法,也別說那么多大道理,把做事作為一個價值追求,當然不那么好聽好看,但是要都能這樣的話,我看也不錯。如果要說得漂亮點,就是把你個人的奮斗、個人的價值實現融入到我們事業的發展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