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西部的遵義縣觸動了我們的思維:政府理財不妨向公司理財借鑒,“財神爺”不妨向公司“CFO”借鑒。
“2007年,我們完成生產總值93.1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7973元,稅收總收入8.05億元,人均稅收總收入688元,地方稅收收入3.3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13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3.08億元,城鎮化率37.6%,高中階段毛入學率46.93%。在全省13個第二輪經濟強縣(市)中獲貴州省經濟強縣稱號,名列第三。”遵義縣財政局局長陳萬康告訴《新理財》。

“績效管理”
從收支到理財
《新理財》:從一個貧困的革命老區到經濟強縣,作為地方財政主官,在您看來財政在其間發揮了哪些作用?做了哪些較有成效的工作?
陳萬康:我以為,財政工作除了抓好財政收入、強化預算管理、堅持剛性預算和部門細化預算外,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財政管理實施財政監督、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2006年以來,我們通過強化財政投資評審及政府采購、財政監督兩大方面加強財政管理。一方面,財政投資評審主要對財政資金所安排的建設項目進行預決算評審,近三年評審項目近600個,送審項目資金10億元,審減節約財政資金1億元。
另一方面,對所有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收支和財務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并對不同所有制性質企業進行會計執法檢查和稅收調查,還對財政系統進行內部審計。去年,我們對9家縣直單位及15個鎮鄉政府及財政所進行了檢查。查出違法、違規、違紀資金總額1053萬元,查補財政收入65萬元,處以沒收及罰款12家,罰款及收繳資金51萬元。檢查情況表明,企業會計基礎薄弱、會計信息失真、假賬普遍,亟待規范。
同時,在財政專項資金監管方面。我們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為著實提升財政資金管理績效,我們出臺了《遵義縣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及《遵義縣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強化依法理財、科學理財。在認真執行《專項資金管理實施辦法》的基礎上,初步建立起一套符合地方實際、便于實踐、行之有效的監管制度。
為此,借你們媒體的報道,我建議財政部出臺《會計法》、《政府采購法》《預算法》等財經法規的實施細則,加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力度、遏制財政違法行為的發生。同時建議加大對各類不同所有制性質企業的會計執法檢查力度,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全面、及時和準確,提升企業會計基礎水平。
“專項資金”
既扶企業又保就業
《新理財》:據我們了解,遵義縣財政部門在培植財源建設方面采取了不少的措施,更在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方面探索出來一套很有效的辦法,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
陳萬康:我們財政每年預算都會安排資金,專門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特別是成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幫助協調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讓企業正常經營。既擴大就業機會,解決民生和穩定問題,特別是農民工返鄉的再就業問題。又繁榮了地方經濟,增加了財政收入。
首先,財政主要對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業企業進行大力扶持。去年,我們為老干媽遵義食品分公司的新生產線建設投入資金9000余萬元,推動這一地方龍頭企業的快速發展。另外,我們在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培植財源建設的投入是1573萬元。總投入占了我們地方稅收收入的近四分之一。
其次,財政每年拿出200-300萬元專項資金主要用于農民工創業貸款貼息支持,專門支持農民工創業園建設,加大農民工培訓力度,解決了農民工返鄉的就業問題。另外,我們的國投公司及擔保公司還對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大力的信貸擔保支持,推動了縣內中小企業加速發展。
第三,我們財政將從2009年起擠出資金用于中小企業創品牌建設,提升企業美譽度。并通過財政資金的投入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整體加強全縣中小企業競爭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財政收入。
“補償機制”
生態財政先行
《新理財》:貴州省近年來致力于推行生態文明建設,提倡保住青山綠水也是一種政績。這一執政思路在遵義縣如何貫徹?
陳萬康:首先,我們要嚴格按照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主體功能區劃分的要求,搞好環境資源保護。對我們遵義縣來說,主要是做好政策項目對接,爭取上級財政更多的一般性生態補償轉移支付。在這方面,我們建議由中央財政主導,建立健全由長江、珠江流域中下游省份對我省正常生態補償機制或由中央財政統一實施的一般性轉移支付,促進環境資源的有效保護。
同時,我們建議盡快啟動綠色GDP考核機制,完善綠色財政、生態財政考核辦法,建立起真正的長效機制,從而確保貴州省作為祖國后花園、全國公共綠地得以保護,得以良性發展。
我認為,我們財政的支持發展方向要轉型,除了保工資、保運轉、保剛性支出外,對于社會發展的支持,重點是實施公共財政、刺激廣大公民的消費,扶持生態環保節約型、勞動密集型企業,使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解決民生和穩定同步前進,實現共贏。逐步淘汰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大的企業,最終實現保住青山綠水并永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