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頭系列市場缺位
在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方力鈞在繪畫中創造了百無聊賴的光頭形象,并被歸為“玩世現實主義”的代表。同時奠定了方力鈞在中國當代美術史上的地位。1989-1992年是“玩世現實主義”作品的集中創作期,但是這一時期的作品幾乎沒有在市場中出現。2007年北京保利秋拍中,方力鈞1997年創作的一張具有代表性的光頭系列作品《1997.1》以超過千萬元的價格被收藏家張蘭買走。但是在1989-1992年間的作品鮮有出現,2007年11月,方力鈞1997-1992年創作的《系列2NO.6》(尺寸為200×230cm)出現在紐約蘇富比的拍賣中,這是他玩世現實主義的典型作品,也是該系列作品在拍賣場中少有的大尺寸作品,最終這件作品以臺人民幣3,770多萬成交,至今保持著方力鈞作品在全球拍賣的高價記錄:在2008年佳士得春拍中有一件1991-1992年創作的《系列(二)之九》上拍,這件作品并不是特別典型的“光頭系列”作品,最初由一位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藏家買入,尺寸只有75×100cm,但是最終還是以240萬港幣的價格成交。方力鈞最具代表性的“玩世現實主義”作品都還在全球各大美術館及私人收藏家手中,如果有一天能在拍賣市場上亮相,無疑會是一場激烈的爭奪。
水主題作品主導高價市場
大概從1993年開始,方力鈞探索著創作了一些列和“水”、“游泳”題材相關的作品。這一系列作品也是方力鈞創作生涯中比較重要的,延續的時間也較長,并且大量的在拍賣場中出現,屢創高價。2008年在保利春拍夜場中,方力鈞“游泳”系列的一件作品《1998.08.30》以1.064萬元成交,成為方力鈞作品在內地拍賣的最高價。在方力鈞作品拍賣高價前十名中,“游泳”系列作品占據了4席,在方力鈞“玩世現實主義”系列中的重要作品少有出現在拍賣場的情況下,“游泳”系列的作品能創造方力鈞在市場中的相對高價。
近作構成市場主體
在最近的十年里,方力鈞仍然嘗試了很多的變化,陽光、云彩、懸浮的人物、昆蟲等等經常出現在方力鈞的畫面中。由于近些年拍賣市場的興起,方力鈞的近十年作品形成了他作品在拍賣場中的主。這些近作由于質量、尺寸和學術定位的不同,因而形成了豐富的市場階梯。這些近作中,在天空中懸浮的人物作品似乎得到了市場的認同。2007年9月在紐約蘇富比上拍了一件《98.10.1》,這件作品中的人物帶有明顯的早期“玩世現實主義”的風格。但是周圍卻被云彩和藍天所包圍,具有風格過渡的特征,最后這件作品以約合人民幣1.332萬元成交;另外方力鈞分別創作于2004和2005年的兩件近作中的代表性作品《2004.5.2》和《時光》也分別以582.4萬和418萬元成交。上述的三件新作也在方力鈞拍賣成交高價的前十名之列。
版畫、雕塑市場待發掘

方力鈞的創作一直不拘泥于某一類材料,f994年開始嘗試版畫創作,在近兩年主要的精力又集中在了雕塑和裝置的創作中。方力鈞的大幅版畫作品同樣多數收藏在博物館和大的私人你收藏家手中,有零星的大幅版畫出現也會創出超百萬的價格。2007年10月香港蘇富比以360萬港幣拍出了一幅方力鈞的版畫《1998.11.15》(5卷一組,4/8,488×610cm),這在版畫市場中并不多見。對于方力鈞近兩年的雕塑、裝置作品一般都還在一級市場流通,要得到學術界和市場的接受尚需時間,但是這些雖然是新作,但是畢竟也打上了“方力鈞”的印記,雖然未必會有他早期作品一樣的高價,但是一定會有眾多的收藏者,畢竟也是代表了一位成名藝術家新的探索。
方力鈞的創作幾乎貫穿了中國當代藝術史,在當代藝術在拍賣市場上瘋狂上漲之時,也能見出方力鈞作品依然表現出了某種理性,這和他穩定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群體密切相關。方力鈞的作品的價格梯度也基本上符合了他不同時期的創作在美術史上的價值。
趙旭(北京保利拍賣公司高級顧問):
方力鈞在蕾內拍賣市場的高價幾乎都是由北京保利拍出來的,趙旭親歷了高價產生的臺前幕后。
方力鈞是后八九的重要藝術家,也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標志性藝術家,參加了很多國內外的重要展覽,其學術地位不容置疑。同時,他也是被海外美術館、博物館收藏作品最多的中國當代藝術家。所以,他早期重要的代表性的作品大多被學術機構收藏,很少流入到市場上來。拍賣公司也很難征集到方力鈞早期的重要性的代表作品。但是,只要能征集到他的代表性作品,都能拍出高價來。方力鈞的國內國外的買家都比較多,也都很強勢。
很難說方力鈞哪個時期的作品更受買家追捧。關注方力鈞作品的買家非常多,哪個時期的作品也都有人關注。所以,階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好作品,作品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更重要的是,在藝術市場這方面,方力鈞是按照藝術市場規律辦事的藝術家。他的作品的市場非常穩定,其市場價格相較于同級別的藝術家而言,并不貴。
方力鈞早期的版畫作品也非常重要。但是幾乎所有的早期的重要版畫作品都在藝術機構手中,市場上很少見。不過,今年春拍中,我們從一位美國藏家手中征集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版畫作品。
張蘭(俏江南集團董事長、收藏家)
身價不菲的張蘭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實力派藏家時,她也是方力鈞作品的忠實粉絲。2007年,她管以1.0304萬的價格拍下了方力鈞的《1997.1》,這件作品也是方力鈞此次臺灣個展的面冊封面。
最早我是通過展覽接觸到方力鈞的作品的。作為當代藝術家,他是很有智慧的一個人,現在有很多人的作品都是在抄襲,但方力鈞一直都很有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我第一次買他的作品大概是在七、八年前的嘉德拍賣會上。這些年來,他的作品參加拍賣的不多,相比F4的其他成員,他的價格并不算很高。但我認為價格什么都是暫時性的。用一時的市場價值來衡量一個藝術家的價值,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同時我也認為他的作品價格沒有泡沫,而且在將來市場應該會很不錯。
當年我在保利剛坐下來沒一分鐘,就拍到了方力鈞的《1997.1》,之前我沒有聽任何人的建議,甚至沒有見過這件作品,我覺得作為一個藏家,如果沒有自己的判斷力。就根本沒法做收藏。這件作品當時以超過千萬的價格成交,我并不在乎有些媒體說的“買畫是為了提高企業知名度”,你要知道,在世界上做事,肯定就有衰有貶。到現在為止,我所藏的方力鈞作品有十多件,相較而言我喜歡他早期的作品,并且覺得《1997.1》是最棒的。這件作品對我來說很重要。我的其他藏品都沒有掛家里。就唯獨這一幅掛在家里。
這次方力鈞的展覽之前。他給我打電話,說要借這件作品。我就把《1997.1》交給他去展覽了,安全問題我從不擔心,對方力鈞本人和他的作品,我都很尊重。他的此次展覽,無論對他自己還是對他周圍的人而言,都是一次升華。
余建安(印尼CP基金會負責人):
如你所知,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價格,尤其是拍賣價格,當中涉及了太多的因素,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指出方力鈞的作品價格為什么會是現在這個情況。我知道的只是,藝術品的價格應該反映的是它才長遠價值,而不是拍賣市場上顯示出的短期炒作和感情用事。我認為方力鈞的作品價格代表著他的作品的長遠價值。而真正的收藏家永遠是以長遠的眼光來搞收藏的,考慮的是作品長遠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