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來新興市場在全球藝術市場中的崛起已經成為了不爭的現實,而以中國、印度、俄羅斯、中東地區為代表的市場新勢力不僅迅速超越了傳統西方國家,尤其對全球藝術市場產生了格局性的影響,因此西方專家更樂意將自2003年以來藝術市場的景氣歸結于結構性的增長而非周期性的增長。既然來自新興市場的力量推動了整體市場的昔日景氣,那么新興市場的力量也會成為當下市場的“救世軍”嗎?
的確,亞洲藝術市場的進步,已經從80年代日本藝術市場的一枝獨秀、90年代四小龍的快速發展、2003年后中國、印度、中東地區的迎頭趕上,逐步拓展為亞洲整體藝術市場的提升。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等地價廉質優的藝術作品也已經成為嶄新的藝術資源融入亞洲藝術市場。近期亞洲一系列藝術博覽會和拍賣活動制造了強勁的資源整合勢頭,包括東京藝博會、香港藝博會和佳士得蘇富比的拍賣,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等等,亞洲藝術資源的流通已經超離了國界的壁壘,甚至形成了根據市場具體供需關系的重新配置。可以看到,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之下,亞洲地區跨國的市場整合成為了抵御危機的當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