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藝術博覽會:看的比買的多
日本的經濟狀況在金融海嘯的威脅下也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日本學者認為,在出現前所未有的兩位數經濟萎縮之后,日本要恢復經濟活力或需更長時間。如今日本的大型企業,尤其建設業數家瀕臨破產。而其中以往東京藝術博覽會的主要贊助商Morimoto建設也難逃這次經濟危機的危害,以致于今年東京藝術博覽會在籌募資金上相當吃力。然而在這樣辛苦的環境下,本屆東京藝博會其結果并沒有想象中糟糕。根據東京藝術博覽會大會統計,今年藝術博覽會(ArtFair Tokyo)與往年一樣成交量達到十億日元,來訪人數更達到45000人,比去年更增加了3000人次。從數字上來看,似乎這一回的金融海嘯并沒有對日本的藝術界帶來影響。然而由于東京藝術博覽會的參展商除了當代藝術,也有相當多的古美術畫廊,因此并無法得知當代藝術作品成交得確切數據以及趨勢。然而可以確定的是,今年來訪東京藝術博覽會的人數是歷年以來最多的一年。這反映了關心并且欣賞日本藝術的人數正在逐年增加,今年的觀者比買者多也是諸多藝術博覽會的現狀。
臺灣地區買家群體代替歐美
近幾年日本當代藝術興起,至此之前日本的當代藝術家并不是一個人人稱羨的行業。自從村上隆光環的加持后,日本當代藝術在西方受到肯定,加上香港佳士得的日本當代藝術拍賣件數與成交額的攀升讓更多的藝術投資者進入。
近幾年以來臺灣藝術消費者更加替代了歐美收藏家,在臺北地區的畫廊幾乎每個月都日本當代藝術展覽的開幕,卷起一陣不小的可愛風潮。日本當代藝術作品價格逐年攀升,目前可以說是臺灣地區最熱門的藝術消費品。
日本當代藝術熱潮
臺灣地區對于日本當代藝術作品接受度高,其背后原因有幾項:臺灣的歷史地理位置與日本的連接關系緊密;其二,日本的作品風格一向以可愛風格著稱,加上纖細精致的畫風與技巧,都是讓臺灣地區對日本當代藝術作品充滿熱潮的因素:其三,從拍賣行開始興起的日本當代藝術在全球帶起了一股品牌導向作用的風潮。以上幾種因素是日本當代藝術熱潮在亞洲地區興起的原因。
日本畫廊的亞洲策略
年輕畫廊業者積極投入亞洲以及世界各地區的藝術博監會參展,增加曝光率也是要因。然而在金融海嘯后,畫廊成本縮減,對于參展的藝術博覽會也縮小范圍,目前除了日本國內最主要的東京藝術博覽會,中國各地區的藝術博覽會也是日本畫廊積極加入的版圖,日本的畫廊業者更積極來訪亞洲其它地區,接近收藏家以及國內藝術家以試圖開發日本當代藝術的范圍以及延展在華人地區藝術消費者群的曝光率。
日本年輕藝術家突增
這幾年日本當代藝術的好景況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海內外對于日本當代藝術的注目更是讓日本當代藝術家不敢相信自己活在這么幸運的年代。日本在經過了經濟上“失落的十年”之后,更是小心翼翼的面對可能是海市蜃樓的美景。面對如此美夢成真的景況,日本畫廊業者以及藝術家戰戰兢兢經營未來方向,生怕又是南柯一夢。然而如此美夢成真的好景況可以持續多久?日本的藝術家們在呼聲不斷、訂單不斷的現象中,受到了相當大的鼓舞,以往只敢夢想的職業,現在卻可以用來謀生,現在日本年輕一代的藝術學生勇于立志成為藝術家,不再委曲求全轉行做設計師或者漫畫家,也因為藝術市場上的支持,讓他們對自己的自信以及肯定比以往更真實了一些。然而這樣的優涯環境在10年前是難以想象的。幾位30歲代的日本藝術家表示,以往一般都必須操持副業,誰都不敢想象可以靠著作自己喜歡的創作維生。他們希望這樣幸福的日子可以維持久點。日本的藝術環境與架構已經形之有年,在經濟大環境不安定的環境中,畫廊、美術館以及學術機構的營運給了年輕藝術家一定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