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常說中國人很愛面子,不只大人很愛面子,小孩也很愛自己的“小面子”。尤其是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的中小學生,他們極其需要老師所給的“面子”,因為在他們內心深處覺得自己老師所留的“面子”最有吸引力,也最有價值。
蘇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書中,曾經講到一件令他終身難忘的事。在帕夫雷什中學,有位女教師在給一年級新生上第一節課。當他講到“學生到校時雙手、耳朵和衣服都要保持清潔”時,看到坐在前排的一個孩子耳朵很臟,她就說:“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臟。”這時,全班39個孩子的目光都集中到格里沙的兩個耳朵上,格里沙羞愧得真想找個地縫鉆進去。從那以后,每次上課他總是覺得全班同學在盯著他的耳朵,注意力老是集中不起來,老師不僅不了解他的心情,還批評他不用心聽講。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格里沙的數學和閱讀成績都不及格。他的母親了解了這個情況后,要求學校將他轉到了另一個平行班,結果格里沙成了一個勤奮好學的優秀學生。值得注意的是,原來的女教師認為他沒有學數學的天賦??墒堑搅宋?、六年級格里沙就表現出數學方面很高的才能。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這位女教師在教育上所犯的錯誤,就是沒有給孩子留“面子”,抓住格里沙的短處,在全班學生面前把他作為壞孩子來批評,從而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的中小學生難免會犯有這樣那樣的錯誤,甚至會誤入歧途。但人都是有自尊的,是很要面子的,尤其是做了錯事,感到將會丟人現眼的時候,就特別需要維護自己的尊嚴,保住自己的面子。如果我們當老師的多給孩子以寬容,多給孩子以信賴,恰如其分地給孩子留足面子,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校長時,有一次,他發現一個男同學拾起一快磚頭要砸另一個同學,他及時制止了,要這個學生到他辦公室去。這個男同學忐忑不安地進了陶先生的辦公室,陶先生掏出一顆糖:“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很尊重我,聽了我的話?!比缓笏统龅诙w糖說:“因為你很守時,準時到了我的辦公室”。當這個同學深感意外之時,陶先生掏出第三顆糖,說:“據我了解,是一個男同學欺負一個女同學,你才想拿磚頭砸人的,應該獎勵你的正義感。”
這時,這個同學聲淚俱下:“校長,我知道錯了……”陶先生打斷了學生的話,掏出第四顆糖:“你敢于承認錯誤,這是我獎勵給你的第四顆糖。我的糖果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陶先生“四顆糖”的故事的魅力是:他用四顆糖作獎品,一步一步挽回那名學生的“面子”。陶先生每給孩子一顆糖,就是給他一份自尊,一份安慰,一份鼓勵。因為孩子犯錯誤后,他的自尊心像一層藏在心靈深處極易被點破的薄“紗”,但他仍力圖保護。陶行知先生巧妙地幫孩子保護了這層“紗”,使他最終鼓起勇氣承認錯誤。
陶行知先生倡導的“愛滿天下”,是博愛,也是教師的師愛。這份愛,尤其能讓犯錯誤的孩子感動。在師愛的感召下,他們會認認真真地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自覺改正?!蠋熃o他留足了“面子”,他也要給老師留足“面子”,這就是以心換心。
孩子們是很看重自己的“面子”的。老師適當地給孩子留足“面子”很重要,因為這時孩子會體會到老師心里有他,真心愛他。在這心靈交融的氛圍里,孩子想不進步也難!
為人師者一定要關心、關愛孩子們的“面子”,千萬不能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要用愛心和耐心寬容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錯誤,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時間和機會。這是教書育人的基本方法,更是一種師愛無限的高尚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