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性教育已光明正大地走進了中學課堂,受到學生的歡迎。事實上,愛情教育比性教育更刻不容緩,更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現在,我們談性教育多而談愛情教育少,有關愛情教育的書特別是那些能夠正確引導中學生對待愛情的書更少,充斥市場的大多是所謂的青春校園小說,對此許多老師表示了憂慮。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這些所謂的青春小說不知道要把我們的中學生引到什么地方去,有些簡直就是文字垃圾,不忍卒讀。如果我們還不能大大方方、理直氣壯地從正面引導中學生健康地對待愛情,學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就缺了一塊,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失職。
性教育只是愛情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有健康的愛情教育才可能有健康的性教育。愛情教育不僅包括“性”的教育,還包括“情”的教育。現在的孩子成熟早,非常需要正確的愛情引導和健康的性教育。但單純地夸大性教育的功能,不僅不能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還會適得其反,對中學生性的認識產生誤導和負面影響。珠海一中的曾宏燕老師認為,過分的性教育會誘使學生的生物利己主義抬頭,會變成“性”的教唆。這種擔心有一定的道理。我們應該樹立這樣一種觀念:愛情教育是性教育的前提,沒有正確高尚的愛情觀就不可能有健康的正確的“性”觀念。
愛情教育是關于做人的教育。性教育也會涉及到做人的問題,但它不像愛情教育那樣涉及到做人的多個方面,尤其是涉及到人的心靈的成長。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14歲女兒的信中說,“愛情比上帝權威大,這是人類永恒的美與力量,一代一代地相傳。”他又說,“只有人懂得愛。而且說實在的,只有在他善于像人那樣去愛的時候,他才是一個真正的人。”我們生活在一個付出愛和需要愛的空間里,是愛情教會了我們懂得責任、羞恥、良知、真誠、正義、寬容……懂得做一個真正的人所需要的一切良好的品質和性情。我們在學會愛的同時也學會了做人。
我們需要在中學的校園里、課堂上理直氣壯地“談情說愛”。愛情教育在我們國家還處于一個啟蒙階段。北大知名教授錢理群先生甚至認為,我們的成人也應補上“愛情教育”這一課。我們談愛情教育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是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很有一點羞答答的樣子。更有甚者,哪里出現了一些老師眼里的“早戀”哪里就會出現“封殺”。這只會把學生逼到反面。愛情是神圣的,它理應受到尊重,尊重是愛情教育的大前提,脫離了尊重,愛情教育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