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是藏寶在手,我是藏寶在心?!边@是老范常對我說的一句話。
老范,七十多歲的年紀,一頭白發,滿臉滄桑。說起來認識老范有好幾年了,因為離我居住的小區不遠,有一條仿古街。在這條街上,每到周末自發形成一個古玩交易市場。我愛閑逛,老范也愛閑逛。天長日久,彼此就認識了。再者,我們都有一個毛病,對于林林總總的文物古玩,都是只看不買。
說實話,我的看純粹是湊熱鬧,因為電視上經常有“鑒寶”節目,自己才對古玩產生了好奇,也就隨便看起來,因為不太懂也就不敢買賣。老范不同,老范一看就是個行家。每到一個攤位前,他巡視一遍,最后目光落在一兩件東西上,掏出鏡子,左瞅右看,或點頭微笑,或搖頭嘆息。這時,往往有好事者問老范,這東西是真的么?值錢么?老范只是笑而不答。
和老范認識時間長了,逐漸了解到老范的一些故事。原來,老范的父親是一位大玩家,靠收藏積累了萬貫家財。父親年老的時候,因為一時看走眼,被一件贗品坑苦了,一夜之間幾乎傾家蕩產。父親經受不了打擊,一病不起,臨終前他把老范叫到跟前,希望兒子繼承父業,挽回曾經的損失。老范思前想后,看到父親一生操勞,卻是大喜大悲,那些曾經被父親視為寶貝的古玩不得不變賣抵債,想想父親臨終前肝腸寸斷的樣子,他最終決定違背父親的遺愿,不再從事收藏,而是作了一名教師。
老范盡管不再從事收藏,仍然對收藏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業余時間鉆研古籍,拜訪名師,幾十年的刻苦研究,他對古玩也具備了一定的鑒賞力,但他僅僅是自娛自樂,從不收購古玩。最令人感佩的是,前兩年,老范把自己家里當年僅存下來的幾件文物全部無償捐給了博物館。
老范說,文物的美在于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只要你能領悟其中的文化、其中的底蘊就已經足夠了,又何必一定要藏之于家、握之于手呢?
忽然想起,林清玄先生在《過眼的繁華》中說:“當我走出展館時,有一種非常美好的心情,那欣賞的過程使我感到歡喜,對于這世間的許多精美事物,只要那種好感覺過了我們的眼,穿過我們的心,我們就算擁有了。就好像滿山春天的繁花或秋日的楓紅,我們看了,收藏在心里,就已經是我們的了。”
老范不也達到這種境界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