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附加了“拉動內需”、“挽救行業增長”,以及推動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成長等多重目的的3G,運營商一方面蓄勢待發,另一方面又對前景疑慮重重
《財經》記者 明叔亮
3G牌照此番之所以能如此之快地發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滿足了工信部方面關于“拉動內需”的政治訴求。
經過將近八年爭論,中國的第三代移動通信(下稱3G)牌照長跑終于沖刺撞線。2009年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正式宣布向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以及中國電信三家運營商分別發放TD-SCDMA、WCDMA和CDMA2000牌照。
當天下午,兩大運營商掌門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下稱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中國聯合通信公司(下稱中國聯通)總裁常小兵先后親往工信部領取牌照。因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下稱中國電信)總經理王曉初當時在廣東,代表中國電信領取牌照的是集團黨委書記尚冰。在一個簡短的發牌儀式之后,工信部對外宣布了3G發牌消息。
此時,距離2001年日本推出WCDMA業務已過去七年,中國3G時代的大門方才正式開啟。對于擁有世界最多的移動通信用戶的中國,這是一項曾被寄予厚望但同時也經歷了太多爭論與波折的新技術。而經過漫長的等待終于拿到牌照的幾家運營商,已一改當年的躊躇滿志,對于未來的前景均出言謹慎。
中國是否有必要發放3G牌照?是否能夠徹底避免歐美運營商曾經歷的3G投資陷阱?3G能否為運營商帶來更好的利益回報?在這些最基本的問題上,沒有運營商愿意給出明確的答案。
三張牌效應
與數月前三家運營商高層之間的“乾坤大挪移”相類似,此番3G牌照的發放也兼顧了多重利益。無論是在國務院工作會議決議中,還是工信部最終發牌時,都明確提及照顧市場均衡以及支持自主創新的TD技術的內容。隨著經濟危機到來,以3G發牌帶動投資、從而拉動經濟的任務也被附著其中。
多重目的正是市場爭論的矛頭所向。負責市場營銷的一位中國移動集團人士認為,看似多贏的發牌方案,其實存在著多個矛盾,“要自主創新為什么還要發三種制式的牌照?拉動內需是否還能兼顧考慮運營商的投資回報?”
“同時發放三種3G制式牌照是從未有過的事情。”前述中國移動人士分析認為,三張不同制式的3G網絡建設會大幅分散產業鏈的力量,“市場終歸會引導企業按照自己的利益作出選擇,哪張網絡更能賺錢,終端企業和設備企業就會投資于哪里。”
2008年下半年,當3G牌照發放真正進入討論之時,曾有專家提議給三家運營商都發放TD-SCDMA牌照,業已承擔TD試商用的中國移動也贊成這一提議,但最終未獲采納。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呂廷杰認為,只發放TD牌照的弊端在于,任何一種通信技術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和生命周期,過于政治化的處理方式不但會招致國際輿論的批評,也不利于技術的真正成長與完善。此外,通信行業競爭格局失衡亟待解決。而且,通信設備有相當部分來自進口,實際上緩解了中國貿易順差過大的矛盾。
處于產業鏈上下游的其他廠商,則在牌照發放后松了一口氣。
“3G牌照的發放對包括電信運營商、設備廠商、手機廠商、平臺供應商以及內容廠商在內的產業鏈各方都是好消息。”SP增值服務公司華友世紀(納斯達克代碼:HRAY)CEO王秦岱對《財經》記者表示,所有的3G產業鏈參與者均會從中受益。
當前,全球通信市場都受到了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各國運營商包括發展中市場的運營商均縮減了2009年在網絡建設以及市場營銷方面的資本開支。高盛預計未來一年全球通信市場將會下降15%。
在此背景下,中國即將開始的大規模3G投資,對身處寒冬中的通信企業來說異常珍貴。國內外各種設備制造和終端企業將共同分享這一巨大的市場蛋糕。
瑞銀分析師王進琎預計,2009年三大運營商的資本開支將為1000億元左右,中國移動將會為TD-SCDMA投入300億元到350億元,中國電信將會在CDMA2000網絡方面投入150億元到200億元,中國聯通將會在WCDMA網絡方面投入400億元到500億元。
3G設備商將是最先受益的一環。2007年投資50億元人民幣的TD-SCDMA試驗網,開啟了中國3G大門的序幕,中興通訊等TD產業鏈企業已從中分得3G建網的第一杯羹。2008年4月,中國移動在多個城市開始TD-SCDMA試商用。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在2008年下半年后緊鑼密鼓地開始了3G招標前的預熱,中興通訊、華為、愛立信等國內外設備、終端廠商即將獲得大筆的3G訂單。
3G的發牌正加速把愿景變成現實。近日,中國移動宣布將在2009年投入588億元用于TD網絡建設,這一數字大幅超出了此前市場的普遍預期。而且,中國移動原計劃在2009年二季度實施的TD第三期網絡終端采購也已提前到了一季度進行。
“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很多方面的資本開支都會加大,這在過去就經常發生。”中國移動一位內部人士分析認為,“當對手開始大規模地進行市場宣傳和鋪設網絡,市場就會逼迫你被動地增加你的市場營銷和網絡建設的費用。”
3G的多重目標
3G牌照此番之所以能如此之快地發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滿足了工信部方面關于“拉動內需”的政治訴求。2008年12月19日,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工信部年度工作會議上表示,發放3G牌照將在未來兩年帶動2800億元的投資。
北京郵電大學的呂廷杰表示,與其他基礎設施建設類似,3G網絡建設實質是建設“信息高速公路”,同樣對經濟發展具有拉動作用。此外,3G網絡建成之后,還能帶動大量的文化內容以及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由于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普及率的提升,國內通信行業的增長瓶頸已隱約顯現。工信部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2008年前11個月,國內通信業務增長已從過去多年的11%下降到了7%。通信運營商和行業的決策者們希望3G在現有的多重任務之外,再扮演挽救行業增長的角色。
中國通信業曾經有兩個發展高峰,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期,另一次是2000年前后,其增長率都數倍于GDP的增長。兩次發展高峰的直接動力均來自新技術的引入,一次是在固定電話領域,另一次是在移動通信領域。
“從這個規律來看,引進新的技術一定會拉動第三次增長。”呂廷杰認為。
但是,亦有多位運營商人士認為,依靠3G來拉動內需的思路“非常危險”,因為3G在已經營的國外市場投資回報并不理想,TD則更離盈利遙遙無期。
“TD的業務推出一段時間了,但是市場反應非常不理想。”中國移動一位負責TD的內部人士表示,“消費者對所謂的3G業務并不認同,我們沒有取得應有的市場反映。”
“移動話音業務靠搶固定電話份額獲取的增長已面臨瓶頸,3G所代表的數據服務,的確是一個方向。”上述中國移動集團內部人士分析,“但是,從國外的現狀來看,3G數據業務的規模很難讓人感到滿意。”
“3G不可能在中國取得太大的成功。”主管市場的中國移動集團人士分析認為,“從網絡速率、帶寬到效率并沒有革命性的超越,很多人認為3G是一個過渡性的技術,并不能解決人們隨時隨地上網的需求。”
正因為此,國內的三家運營商均已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對3G演進技術LTE的向往。中國移動集團副總裁魯向東在內部預言,LTE有可能四年后即投入商用,留給3G的時間并不太多。
3G牌照發放后,三家運營商均公布了自己的3G業務時間表。中國移動的TD網絡建設和業務規劃都已經提速,而中國電信也已計劃在2月底推出自己的3G業務,中國聯通更是提出要在三季度推出3G服務,同時一年內達到盈虧平衡。
在歐洲市場,和黃的3G業務至今未能實現贏利,耗資數千億元打造中國3G,將會有一個什么樣的前景?
市場普遍認為,國內3G業務的啟動將會與歐洲3G業務啟動時冷場的局面類似,至少短期內不會有很好的表現。國金證券分析師陳運紅分析認為,“業務在哪?網絡可以加速來建,但是推什么市場業務呢?”
瑞銀分析師王進琎認為,在宏觀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國的3G前景很難有好的作為,“老百姓會減少這些可有可無的開支。”
在大規模的網絡建設面前,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高層對于3G的盈利前景均無論及。中國聯通是惟一給出3G贏利計劃的運營商。1月14日,在股東會議上,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再次重申,爭取實現3G開通后第一年收支平衡,兩年后開始盈利。
但在多數分析師看來,這一目標顯然過于樂觀。國金證券分析師陳運紅認為:“如果是把GSM網絡的營收轉移到WCDMA上,這一目標很容易實現,但如果單純依靠WCDMA的數據業務很難。”
當前,移動運營商最容易想到的3G服務是無線上網服務。在歐洲市場,3G帶來的無線寬帶服務占據了很大的市場。無論是中國移動還是中國電信,均將筆記本上網卡當做市場啟動時的一個重點。但是,與移動話音代替固網一樣,無線上網仍舊是對固網寬帶的代替,而非創新,“還是對一個市場蛋糕的切分”。
更多樂觀者將希望放在了3G推廣之后。華友世紀CEO王秦岱認為,從3G牌照發放,到在3G用戶中產生一定的經濟效應,需要兩年的時間,從建網到3G手機普及,以及培養用戶使用3G業務的習慣都需要時間。
“只有用戶規模發展到了千萬級,最好是3000萬到5000萬的規模,很多商業應用才能看到效果。”他說。
爭奪客戶
在3G牌照發放以前,中國聯通總裁常小兵在多個場合明確表示,如果中國聯通2008年獲得3G牌照,3G業務將在2009年三季度正式開通。
按照這個規劃,中國聯通將是最后一家推出3G服務的運營商。屆時,圍繞著三種制式的3G標準、三家運營商的真正較量開始了。
通過2008年的重組和發牌,實力最弱的中國聯通,獲得產業鏈最為成熟完善的WCDMA;實力最強的中國移動,獲得產業鏈和技術條件最差的TD;中國電信競爭實力在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之間,其所獲得的CDMA2000競爭力亦在兩種標準之間。
屆時,一個刻意安排的形式上的均衡局面將會出現,各方均擁有一爭勝負的本錢,而三家運營商也均對3G的競爭蓄勢待發。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已經多次表示,希望能夠拿下1億用戶。中國聯通高層則曾經在分析師會議上表示,有信心成為最好的3G運營商,至少能夠獲得30%的用戶。
無論是3G發牌還是運營商重組,最受損的莫過于中國移動,它曾經具有市場絕對優勢,這一優勢現在已不復存在。“未來幾年,我們就是要拿著小米加步槍,和對方的WCDMA、CDMA2000競爭。”魯向東在中國移動內部一次會議上表示,“我的優勢是2G業務,但是被管住了;TD業務社會很關注,但是產業成熟情況很差。”
為了穩住客戶,中國移動正在2G用戶中大推集團電話和預存話費等各種捆綁促銷政策,以便在即將開始的3G爭奪中,即使因TD之故放慢增長步伐,也絕不輕易讓客戶流失。
在3G牌照發放之后,市場關注的“非對稱監管措施”(對處于不同市場條件下企業予以區別對待,制定有利于新經營者的傾斜政策)并未出臺。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中國移動推出TD“不換號”政策之后,此前市場上廣泛討論的帶號轉網等非對稱監管措施,已經無法繼續下去。也因此,多位分析師仍將中國移動作為首先推薦的內地電信股票。至于3G發牌希望實現的拉平三家運營商的差距,則完全要看未來各家的表現和市場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