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塞北沙場,鐵甲馳騁,鷹擊長空,火炮轟鳴……伴隨著驟起的硝煙,北京軍區組織的聯合對抗演習在此拉開帷幕。

在近似實戰的復雜電磁環境下,紅軍聯合戰術兵團為聚殲藍軍部隊展開一線攻擊部署。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所屬部隊進行電磁與火力綜合打擊,地面與空中聯合突擊,兵力與火力協同破障等行動,體現了復雜電磁環境下聯合作戰“電磁攻擊破網絡,火力打擊毀節點,兵火協同破障礙”的基本戰法。一輛輛步戰車在轟炸機的掩護下,對藍軍前沿陣地實施猛烈突擊,一串串炸彈準確投向地面目標;殲擊機編隊在上空對藍軍前沿陣地實施轟炸,重挫監軍進攻銳勢。

各兵種在總導演的指揮下實施全方位攻擊防御。機械化炮兵團在空中和地面炮火的支援下,果斷斷開追擊對藍軍形成包圍態勢,電磁檢測車、搶修車、救護車等緊跟其后,形成了作戰一體化的攻略態勢;直升機正在著陸,偵察兵分隊快速離機并迅速向月標區集結;坦克架橋車、多功能機械車正在前出,準備在監軍臨時起爆的反坦克壕上架設橋梁實施破障清理通道。

充當藍軍的是濟南軍區快反部隊,藍軍不停組織炮兵火力打擊紅軍破障分隊,組織電子戰力量干擾壓制紅軍破障隊的指揮通信。運用了電磁攻擊、空中打擊和地面突擊,對紅軍實施了立體火力打擊,硝煙彌蓋了戰場。這場演習依托的是合同訓練基地構建的復雜電磁環境,是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軍事訓練轉變的重大創新實踐。這樣的演習既符合現代戰爭的特點,又適應新大綱的要求,能夠有效提高部隊整體作戰效能。從參演兵力、組織指揮和演練內容上,充分體現了聯合作戰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