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來勢洶洶,各國紛紛出臺振興計劃,欲力挽狂瀾。對于整個世界經濟,這是支強心劑。然而,這支強心劑絕對價格不菲!各國耗資巨大的經濟振興計劃由誰買單?我們的子孫后代還是我們的長輩前人?怎么還?前者交稅,還是后者存款?
以前,問題的解決辦法很簡單:一旦國家遇到資不抵債的情況,當局要么將銀行家的財產沒收,要么讓貨幣迅速縮水貶值。這些快刀斬亂麻的辦法幸好不會古為今用。今天,同樣的問題出現了。與以往解決方法不同的是,各國紛紛一擲千金,努力填補經濟危機的黑
洞,花費和積極性都是史上罕見的。在歐洲,近1100億歐元注資救市;在美國,保爾森計劃達到了5500億歐元。這都是少有的大手筆。出手固然大方,然而巨大的財政赤字誰來填補?誰來為龐大的經濟振興計劃買單?有預計稱,美國今年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超過10%,歐元區國家也很難維持在3%標準之下。
這些國家開銷如此之大,有誰能向其提供貸款?中東產油國還是亞洲的日本或中國?以前,這些國家能把在對外貿易中掙得的大筆收益借給美國或歐盟。但由于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中國在貿易中已沒有原來那么多“油水”可撈,對美方的貸款也會隨之減少。
同樣,隨著經濟危機,油價下跌,中東產油國富翁們的錢袋也不如以前充盈了。投資者們更是抓緊錢袋,不輕易投資,因為此時的投資收益率幾乎達到了歷史最低。然而,利率應該會重新提升,因為一場爭搶投資者的競爭即將在負債國間展開。
可是這些國家如何清償這筆巨額債務?圣誕節前,接受了俄羅斯貸款援助的冰島還是有多家金融機構破產。許多像冰島、瑞士這樣的小國,一個金融機構的破產,其影響都是非常嚴重的。
一部分樂觀人士認為,雖然國債負債水平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劇增,但不能光盯著此指標看就憂心忡忡,不能以偏概全。雖然美國從40%上升到到60%,法國從65%增加到80%,可再看看日本,此百分比已達到 160%,國家經濟仍未到崩潰邊緣。
悲觀者則認為,金融體系的巨大黑洞是不能全靠納稅人的錢來填補的。這部分人一致認為,當前振興計劃的償還周期將延續幾代。
我們的后代真的要為這場振興計劃買單——拯救源起于華爾街而波及全世界的經濟危機?危機結束后,發達國家為了擺脫負債,只會有兩種解決辦法可選:一種是禍及子孫的辦法——父債子還,增加賦稅,減少公共財政支出;一種是就地解決的辦法——子謀父財,適當通脹,犧牲當前儲戶利益。這些儲戶是誰?是我們的長輩前人,他們存的是用來養老的血汗錢。到時如果當局采取適當通貨膨脹的辦法,國家債務負擔可相對減輕,可債權人,也就是我們的長輩,他們的血汗錢就要縮水貶值。
總之, 要緩解危機, 要么禍及子孫,要么連累老輩——要么這兩者同受牽連。各國政府舉步維艱,此事必須拿捏好度量,把握好分寸。
編譯: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