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酷了!從來沒有看到過這種功能的窗子。”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杜宗翰站在智贏門窗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贏)的展臺前贊不絕口。
2008年11月參加北京國際門窗博覽會,讓山東智贏出了一番風頭。雖然智贏的展位很小,而且位于展廳最里邊的5號廳,七拐八拐才能找到的一個角落里,但還是涌來了熙熙攘攘參觀的人潮。參觀者中,包括杜宗翰這樣的行業領導和國內同行,還有SCHUCO、ALUK和YKK等國際大門窗系統公司的代表,他們來到智贏展臺前,仔細研究觀看。許多門窗生產企業在看到智贏的產品后,紛紛表示希望能與智贏進行合作。
“要求合作的人太多了,數不過來,我們都撤展了,一些人還纏著我們。”智贏總經理王令軍說。
參加北京國際門窗博覽會,王令軍認為,這是智贏迄今為止一個重要的發展轉折點。“此前,我們默默地做了工作。通過這次展會,我們成功地在國內、國外同行面前展示了自己。”
幾年前,智贏是一家規模不大的門窗加工廠,像國內眾多門窗廠一樣,主要為其所在的棗莊市及周邊幾個城市生產供應門窗。2005年,王令軍在市面上看到了一種新產品—復合防盜窗。
復合防盜窗出現之前,一樓住戶想防盜,只能在玻璃窗外加裝防盜護欄。而復合防盜窗將防盜窗欞(大多為方格形狀)安裝在窗子上,二者在結構上是一體的,既能防盜,還能起到裝飾作用,美觀大方。復合防盜窗讓王令軍眼界大開,想:原來窗可以做成這樣的。隨后,他引進了這種窗,并讓附屬的紗窗隱藏起來。他從這種新產品中看到了商機:吸引加盟商,做產品代理。由于產品比較新穎,并且相比同類產品質量要好,智贏吸引加盟商的工作做得相當成功。“全國各地有五六百家商戶加入到我們的代理系統中,每年的零售額上億元。”
但王令軍很快就發現了這種產品的局限性。復合防盜窗雖然新穎、漂亮,但畢竟屬于邊緣產品,只能面向零售市場,而對市場份額最大的工程窗市場,卻只能望洋興嘆。另外,隨著智贏等門窗企業在市場上取得了成功,全國各地出現了眾多復合防盜窗“盟主”。“很多企業進入這一市場,市場很快陷入到惡性競爭中,做濫了。”
怎樣擺脫這種局面?王令軍認為,只有想辦法打入主流的工程窗市場。但是復合防盜窗是推拉結構,而如今建筑節能標準對窗子的氣密性、水密性及保溫隔熱的要求更高,只有平開窗才符合建筑節能標準。能不能設計一種新的窗子,結合推拉窗和平開窗的優點?
在王令軍看來,窗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最密切的產品之一,每一棟建筑都需要大量的窗。從1978年到現在,先是木制窗、鋼窗,接著是普通鋁合金窗及塑鋼窗,然后是高強度彩色鋁合金窗,窗市場有了很大的變化。雖然中國窗市場很大,但始終沒有出現強勢品牌。隨著個性化特點更加鮮明的彩色鋁合金窗日益普及,王令軍相信:“窗最終會像其他品類產品一樣,出現強勢品牌。”
為了讓智贏在窗市場上成為強勢品牌,王令軍認為,只能從研發上找尋出路。為此,他為智贏確定了發展戰略,要走產品研發創新之路。
王令軍沉下心來,研究國內制窗企業獲取的專利技術,結果發現絕大多數專利非常初級,“根本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他想,既然國內最大的制窗企業擁有的專利技術也不過如此,那么智贏并不需要做得太多,就足以超越競爭對手。
從此,王令軍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產品研發上。用他的話說,他始終處在郁悶和快樂兩種情緒之中。郁悶,是由于產品研發每每會碰到一些難題;快樂,是難題最終得以解決。
目前,王令軍已經申報和取得了80余項與窗相關的國家專利,其中包括:幕墻式外觀設計,能隱藏窗框、窗扇的窗子;紗窗能隱藏起來并能自動清潔的窗子;一種牢固的、不用鉆孔和焊接、組裝非常方便的防盜窗欞,等等。一種名“夢幻”的平開窗最為奇妙,“窗打開了,既能防蚊防盜,還不妨礙人出去”,將防盜、隱紗防蚊與緊急情況下的逃生避險功能集于一身。
王令軍研發新產品的出發點是:使用方便,人性化,美觀漂亮。
后來,王令軍干脆把自己的門窗加工廠承包了出去,因為他已經沒有精力再管理加工廠了,而且他認為工廠已不再是智贏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正像許多人說的,中國不缺制造能力,缺的是創新的產品。只要我有創新的產品,有發明專利在手,完全可以憑此整合上下游廠家。”目前,智贏只有40余名員工,除技術人員外,就是市場推廣人員。“我們擁有技術和品牌,我們的工作就是輸出品牌和技術,然后做授權者和原料提供者。”
王令軍的想法是抓住兩頭,一頭抓住型材提供商,聯合國內大型型材廠,比如廣東鳳鋁、山東南山等,智贏提出規格和方案,由對方生產型材;另一頭抓住市場,以前智贏的客戶主要是一些中小加盟商,未來,王令軍希望將客戶升級,提升到大型門窗廠層面,因為只有大型門窗廠才有進入工程市場的能力。目前,由于智贏的品牌知名度還不高,王令軍希望暫時以專利產品為紐帶,逐漸吸引有實力的門窗廠加盟,進而占領更大的市場。
“我們的目標是做中國的SCHUCO、ALUK和YKK,讓智贏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門窗系統公司。目前,我們的專利產品足以支撐我們實現這個夢想。”事實上,智贏的商業模式與國際知名品牌耐克、LV、GE一樣—只保留研發和品牌營銷,屬于典型的輕公司經營模式。
王令軍的輕公司國際化之夢會夢想成真嗎?或許時間和市場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