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SA8000的推行已經對我國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產生較大的影響。本文簡要分析了SA8000對我國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的負經濟效應,并提出我國應對SA8000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SA8000 勞動密集型 經濟效應
一、SA8000的內涵
所謂SA8000 (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即社會責任標準,是1997年由總部設在美國的社會責任國際發起并聯合歐美跨國公司和其他國際組織制定的,其宗旨是確保生產商及供應商所提供的產品符合社會責任的要求。SA 8000由9個要素組成,其主要內容是:(1)不使用或不支持使用童工;(2)不使用或不支持使用強迫勞動;(3)健康與安全;(4)結社自由及集體談判權利;(5)不從事或不支持歧視;(6)懲戒性措施;(7)工作時間;(8)工資報酬;(9)管理體系。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一樣,SA8000作為全球第一個可用于第三方認證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標準,任何企業或組織可以通過SA8000認證,向客戶、消費者和公眾展示其良好的社會責任表現和承諾。SA8000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企業自身經濟行為的道德約束,又是企業相互遵從并約束對方行為的管理和評估體系。它使人本管理、人文關懷和人性化告別了抽象和模糊,變成在實踐中可操作、可衡量、可對照的具體量化標準。
二、我國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進行SA8000認證的必要性
1.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和自覺行動。由于市場競爭和社會發展,企業再也不是獨立于社會之外,只對股東負責,以創造財富為唯一目標的“經濟人”,而是構成社會有機整體的基本單元,是“社會人”。為此,企業必須承擔相應的道德方面的社會責任。企業講社會責任,意味著它既要實現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同時應盡可能維護和增進社會利益。這兩方面的要求形成了某種張力,使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達到一定的均衡狀態。這些責任雖然不像明文契約關系那樣剛性,但日益成為評價企業績效、企業倫理的重要尺度。
2.企業發展的外部壓力。據美國相關商會組織調查,目前,有50%以上的跨國公司和外資企業表示,如果SA8000實施,將重新與中國企業簽訂采購合同。自1997年以來,我國沿海地區至少已有10000多家企業接受過跨國公司的社會責任審核,許多企業因為不合要求且沒有改善而被取消了供應商資格。近段時間已有多家香港公司接到美方通知,要求其鞋類產品必須達到SA8000標準。今后還會有更多的國內企業,尤其是出口至歐美國家的服裝、玩具、鞋類、家具、運動器材及日用五金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將要遭遇SA8000標準。
三、SA8000對我國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的負經濟效應
1.增加了企業成本,降低了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
(1)增加了勞工條件改善成本。長期以來,“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是我國許多企業獲取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然而,近年來,我國企業快速發展的背后隱藏著惡劣勞作環境、低薪水平、雇傭童工、加班加點等等常見社會問題。假如這些企業嚴格執行SA8000規定的勞動時間和最低工資等相關規定,勞工條件改善成本將大大增加。(2)增加了認證成本。由于獲得SA8000認證一次認證所需時間為六個月、有效期為3年,期間每半年還需復核一次,據預算,以三年為一周期的總認證費用約為20萬元。而且, SA8000通過持續審核的制度,使公司必須不斷改善其生產運作環境,這種持續審核的派生費用使得企業的成本會不斷上升,這將使出口生產企業的勞動力成本明顯上升,國際競爭優勢難以為繼。
2.惡化貿易條件,減少貿易獲益
我國在紡織品等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方面,出口產品以低檔次、低附加值為主要特征,這類制成品在發達國家市場上的需求彈性相對較高。在產品檔次沒有提升的前提下,由于推行SA8000成本上升,商品價格也隨之上升,但銷售量將大大降低。這樣,由于商品價格上升所引起的銷售額上升量將大大小于銷售量降低所導致的銷售額減少量。如下圖所示:商品價格上升之前,企業的銷售額為矩形OP1AQ1的面積;商品價格上升之后,企業的銷售額為矩形OP2BQ2的面積, SA8000的推行使銷售額減少量為矩形OP1AQ1的面積減去矩形OP2BQ2的面積(見圖1-1)。同時,由于我國勞動力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這些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供給卻不會在短期內減少,因而國際市場供求關系在短期內將會 發生供大于求的格局,導致價格持續走低、利潤空間減小,惡化我國貿易條件。
四、我國應對SA8000的對策建議
1.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1)政府出臺激勵措施。 鼓勵企業更多地承擔社會責任必然削弱企業的價格競爭力,政府有義務采取有關措施來抵消這種不利影響。例如,泉州市人民政府對獲得SA8000認證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表面上看,與認證所需支出的成本相比,獎勵的額度顯得徼不足道,但實際上,這種獎勵具有很強的政策指導性。(2)建立SA8000的預警機制。因為國際標準化機構和各國政府及其標準化機構經常對其技術法規和標準進行修訂,如果企業信息不暢,不能按照已經變化了的法規和標準要求生產產品,在出口時就會遭遇壁壘。因此,建議有關政府部門盡快建立SA8000的預警機制,收集、跟蹤國外的SA8000的相關措施,建立SA8000信息中心和數據庫,方便企業查詢,為企業提供相關咨詢服務。同時,認真研究SA8000對我國主要出口產品的影響,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創造良好的出口環境。
2.發揮行業中介組織的服務優勢
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應樹立為企業服務的理念,積極幫助企業應對SA8000。行業中介組織應在信息情報支持、組織企業應訴等方面發揮政府和企業無法替代的作用,應積極參加國際勞工組織關于貿易與勞工標準、經濟全球化的討論,在社會條款問題上,除了我國政府與有關進口國政府進行交涉外,企業商會和行業協會也應主動與進口國有關實行社會條款的非政府組織建立起對話聯系,與其溝通,增進相互了解,盡可能減少這些條款對我國出口的影響。
3.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
(1)企業要正確認識和對待SA8000認證。SA8000體現了企業對社會的責任,符合當今企業管理的潮流和發展趨勢;SA8000關注的勞工問題正是我國企業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問題,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推行SA8000有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SA8000正在成為企業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我國企業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2)企業要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SA8000已經逐步成為我國勞動密集性產業出口貿易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企業應注意把握科技發展的動態和質量動態,及時調整質量戰略,加快出口商品結構向深加工制成品轉變;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自身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優化產品結構,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企業出口主要依靠數量增長方式,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競爭力,從根本上突破SA8000貿易障礙。
參考文獻:
[1]張德新:SA8000對我國企業的沖擊與應對思路[J].市場論壇2007,(1)
[2]王飛鵬:SA8000標準在我國的推行現狀與促進措施[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7,(2)
[3]畢甫清:SA 8000對外貿企業的影響及其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