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資產清查對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資產管理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開展其他各項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完善資產管理制度,提高資產使用效益,為建設節約型社會揮更大的作用,筆者擬對其作一些探討。
[關鍵詞] 國企 資產清查
一、國有企業資產清查工作的主要任務
1.全面摸清“家底”,這是資產清查工作最基本的任務。目前,我國各級財政部門、國資委掌握的國有企業資產數據基本上仍以靜態數和賬面數為主,而各單位的資產變動并沒有得到準確反映。家底不清、賬實不符的問題比較突出。一方面,一些資產實際已經報廢、毀損或完全失去使用價值,卻長期掛賬未作處理;另一方面,一些單位存在著大量的賬外資產,沒有及時入賬。賬外資產由于長期游離于有效監管范圍之外,容易被隨意處置.從而易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通過資產清查,可以摸清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存量、資產管理和資產收益的“家底”。
2.建立監管系統。通過資產清查,可獲取資產管理的原始數據,這是建立資產動態監管體系的基礎性工作。為防止資產清查的前清后亂和切實提高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水平,應按照財政部金財工程建設的要求,建立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國有資產的動態監管。信息系統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從而降低資產管理成本。
二、加強對自籌款源購置的固定資產清查
國有企業對固定資產的購置審批是非常的嚴格,只有經計劃部門批準,下達了固定資產更新改造計劃才能進行購置。但是,現實中部分企業往往利用固定資產更新改造之外的各種款源購置固定資產,即自籌款源購置。這部分款源購置的固定資產在清查中是最容易遺漏的:它一不用審批,二不用上賬。十之八九都形成了賬外資產。如工程項目款里面購置汽車,工程完工了汽車也沒有了;科研課題經費中購置筆記本電腦;經營成本中購電腦,照相機,攝像機等。對自籌款源購置的固定資產清查,要采取追索調查方法,要求企業的財務部門緊密配合。同時也可以與企業上級的審計部門取得聯系,調查這些款源在使用過程中有沒有形成固定資產的可能。可能形成哪一類,多大價值的固定資產,審計部門在審計過程中有沒有什么疑問。然后根據這些線索或者可疑票據進行實地調查,走訪工程項目工地的職工。課題組人員及銷售商等,以便從中發現問題查出賬外資產,當然這項工作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有豐富經驗的審計、財務等專業人員來擔任。人員不宜多,否則會形成浪費,也可在進行其他工作的同時順便進行。
三、重視對改制、撤并企業固定資產的清查
這一類企業由于情況特殊,可能涉及到企業領導人的更換,涉及到企業各類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的變動,人心不穩,波動性大。在企業資產清查的過程中,存在人為調節企業資產的行為,特別是中小企業更易發生這樣的行為。企業為了以后的方便,在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時,對少數或個別的不進行盤點,或者少盤點,個別的甚至流入了個人的家庭,成為私有財產。國有資產莫名其妙的減少了,如照相機,攝象機,專用工具等最容易流失。對這類企業的固定資產清查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一定要從外部抽調部分人員參與企業固定資產的盤點工作,不能單純依靠會計師事務所。要由企業的上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社會中介共同對企業固定資產的清查進行監督,避免企業內部人員的不正當行為。保證固定資產盤點的真實性;其次,要檢查企業的固定資產臺賬,會計賬冊及卡片。看看在賬的固定資產有無遺漏的,對于分立企業要檢查分立后的幾個企業固定資產加起來與原企業的固定資產數量是否相等。改制合并企業要注意檢查原來幾個企業的固定資產數量加起來是否與新企業的固定資產數量相符,如果存在不相符合的一定要查明原因,防止固定資產的遺漏;再次,對于清查中發現與賬實不符的,要查明盤盈,盤虧的原因,登記造冊提出處理意見。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權限報批后進行處理,不得不經批準擅自處理。
四、對國有企業資產清查的幾點建議
1.改變現行的固定資產清查方法。國企的特點是數量多,規模大小不一,實行的是多級管理模式,年年搞固定資產清查,但是清查的方法基本上都是自查為主。 在企業走向市場經濟的情況下,部分企業往往從自身利益出發,怎么樣對自己有利怎么樣辦。賬上有的固定資產盤點上報,賬外的不報,而且是多報損失少報盤盈。上級管理部門受時間、人員的限制,不可能親自到基層去清查,去盤點,做不到資產清查中見物就點,因此存在著部分固定資產遺漏的現象。若想提高固定資產清查的效果,應該將現行的清查方法改為互查為主的方法。即由國企上一級的管理部門從各企業抽調專門的資產清查人員,分成若干小組在企業提供的資料的基礎上,進駐企業進行清查,真正作到見物就點。然后再填表上報,這樣才能保證固定資產盤點的數量真實可靠。
2.嚴肅工作紀律,確保資產清查質量。各單位、部門對資產清查工作結果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負責。單位在清查中隱瞞真情,故意漏報資產和收入,提供虛假會計資料等行為要責令限期改正,并給予通報批評。個人在資產清查中出現失職、讀職,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追究領導和當事人責任。通過資產清查培訓和嚴肅清查工作紀律,清查人員才能掌握好政策,提高覺悟,熟悉業務,熟練操作,為提高資產清查工作質量打好基礎。
資產清查工作完成后,要及時進行查漏補缺。對本次資產清查中漏清漏報和錯報的資產、資產盤盈、各項資產損失、資金掛賬以及往來賬款等進行清理核實后,按資產清查規定申報處理;注意充分利用資產清查資料數據,資產清查數據是十分重要的信息資料,是一個單位綜合素質的集中反映。各單位應善于通過對資產清查各項數據資料的分類、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形成綜合報告或專題報告,以便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強管理,推動本單位資產管理的水平。同時,要對在資產清查中新形成的資料分類整理形成檔案,按國家制定的有關會計檔案等管理辦法進行管理,并接受國家有關部門的監督。
參考文獻:
[1]韓永泰: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清查.冶金財會,2006.11
[2]2006.12財政部頒發《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暫行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