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信息技術在單鏈供應鏈中廣泛應用并給供應鏈管理帶來重大的影響。根據提出的信息流在供應鏈中存在的信息流是單向、信息延滯、信息失真的問題,建立了信息流傳遞網絡理論模型和協同供應鏈信息系統的模型,從而實現了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協同。
[關鍵詞] 供應鏈單鏈 協同信息
一、供應鏈單鏈中的信息技術
1.供應鏈管理中核心信息技術。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企業在供應鏈管理過程當中能實現供應鏈管理信息的自動采集,借此降低企業庫存,改進產品的跟蹤與管理,改進供應鏈的反應速度,改進產品的運輸過程,降低庫存的損失和貨物的失竊情況,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提高客戶服務水平等?,F代供應鏈管理過程中核心信息技術包括:電子數據交換(EDI), Internet/Intranet技術、現代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及各類自動識別技術等。這些先進信息技術在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從產原材料的采購、運輸、生產,到庫存、分銷到零售的各個環節,得到了充分的運用,使得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優化。
2.信息技術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信息技術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信息往往對整個供應鏈的運作發揮著引導和優化的作用。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企業應用供應鏈管理獲得競爭優勢的方式,成功的企業往往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來支持和發展其經營戰略,它對于整個供應鏈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1)建立了新型的顧客關系,更好地了解顧客和市場需求;(2)有利于進一步拓寬和開發高效率的營銷渠道;(3)改變供應鏈的構成,使得商流與物流達到統一;(4)重新構筑企業或企業聯盟之間的價值鏈。因此,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有效供應鏈的構建,可以使企業在新的競爭環境中,通過降低庫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客戶服務水平,達到客戶服務水平和低庫存投資、低單位成本之間的有效平衡,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二、供應鏈單鏈中信息流存在的問題
1.信息流是單向的。只有客戶方的需求信息在供應鏈中傳遞,沒有供應方的信息在供應鏈向客戶方傳遞。
2.信息延滯。各種信息的傳遞在傳遞過程中也都會被延滯,信息延滯的后果就是使得整個供應鏈對市場反應的遲鈍,從而失去顧客,市場占有率下降和利潤降低。
3.信息失真。在全球供應鏈環境下,供應鏈中總要涉及到一系列的企業,每一個企業都向其直接的前驅訂貨,呈現前后相連;都包含前驅和后繼的訂貨問題,但供應鏈每個環節的信息傳遞都是有誤差的,這就導致“牛鞭”(Bullwhip)現象的出現,并因為信息的延滯,更加劇了供應鏈中信息傳遞的誤差。
三、供應鏈單鏈中信息協同
1.信息流網絡傳遞理論模型。鏈式信息流思想認為供應鏈內部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基本上是在相鄰環節的節點企業之間進行的,對物流和資金流,供應鏈的運作原則決定了它們只能在供應鏈的相鄰環節間進行傳遞和交換;但對于信息來說就不同了,由于其與物料相比,具有無損耗性(即多次被使用,信息并不消耗)的特點,它的傳遞和交換就可以突破這個限制,在供應鏈上的各個節點企業上同時被共享和使用。這樣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供應鏈上的每一個節點企業都可以借助先進的信息交流手段,直接獲取其需要的信息;無論是最終顧客的需求信息,還是供應鏈上其他企業的生產狀況信息等。通過相鄰節點的傳遞的信息不再是企業獲取信息的惟一來源和進行決策的惟一依據。換句話說就是供應鏈上的各節點企業之間都可以實現信息交流,如圖1所示。由圖可以看出,傳統的信息流鏈式結構已經演變成網絡結構的信息流結構,我們可以將其稱作供應鏈信息網絡。在這個網絡中,每一個節點企業都和其他節點企業雙向地互相傳遞信息。
2.信息流傳遞網絡理論模型的建立。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為了共同的目標必須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實現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和最快速度的信息傳遞。本文所提出的實現模型是建立在國際互聯網環境下,基于WEB構建的,是通過數據庫代理復制技術進行協同交換的來實現上述思想的結構體系。
由于供應鏈的全球化,供應鏈上的信息也就分布在全球的各個角落,因此也只能采取分步式的數據處理技術。基于數據庫的數據復制技術是解決分步式數據庫應用的一種新型數據拷貝技術,它將一個系統中數據,拷貝到另外一個或者多個地理位置不同的系統中,并能自動保持這些數據的一致性,節點數據駐留在本地,局部自制,具有獨立處理的能力。
數據復制是采用了“出版—訂閱”模式,它是由出版、分布和訂閱三種服務器構成,復制的過程類似于報紙雜志的出版過程,即把信息從信息源迅速傳送到信息接受處,其技術實現原理如圖1所示。
在每一個節點企業內都建有發布服務器,分發服務器,和訂閱服務器和基于WEB 應用工作站。發布服務器,分發服務器和部分工作站用來向供應鏈上的其他節點企業發送信息;訂閱服務器和部分工作站負責接受來自其他節點企業發布的信息。其中發布服務器包含了待復制的數據所在數據庫,該服務器負責制作將要出版的數據,然后將這些出版的數據的所有變化發送到分發服務器中;分發服務器在發布服務器和訂閱服務器之間起一個中介作用,分發服務器負責從發布服務器中接受復制過來的數據,然后在服務器上的分布數據庫中存儲這些變化,最后按照指定的時間間隔推向相應的訂閱服務器中;訂閱服務器是數據復制的目標地,負責接受復制過來的數據。國際互聯網環境下的信息處理比傳統的基于單機的、局域網的數據庫信息處理要復雜的多,目前 Agent 技術在國際互聯網上的應用迅速增加,在增加服務質量、提高應用性信息發現和信息過濾,信息用戶化和服務自動化方面有很大的潛力。在具體的實現過程中,可以采用智能Agent來完成國際互聯網環境下的信息傳遞和共享。
3.協同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模型的建立。根據以上協同供應鏈信息集成系統的特點。以公共對象請求代理體系結構、標準協議等信息技術及相關標準為基礎。建立如下的協同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模型,如圖2所示其中包含技術支持環境(TSE)、節點信息層(NIL)、信息管理層(IML)、決策支持層(DSL)。
(1)技術支持環境。選擇Internet及其支持下的電子商務平臺作為其支撐平臺,使企業能夠利用最新信息技術進行經營和管理,符合信息技術及經營模式的發展趨勢。選擇OMO(對象管理組織)的分布式對象技術,CORBA規范作為異構環境的信息與應用集成,建立分布式應用的平臺。系統服務包括數據庫服務,通用服務等應用服務。系統通信采用TCP/IP和EDI等標準協議或標準保證系統的開放性。
(2)節點信息層。根據供應鏈上各企業間的協同關系及密切程度的不同,系統給各節點企業的信息系統提供電子郵件、接口代理等的不同協同方式。電子郵件方式適合于具有一般供需關系的實體。對于具有密切的供需關系且含有異構信息系統的實體,通過系統封裝工具,將異構信息系統封裝成接口代理的形式實現信息的協同。對于具有密切的供需關系且均含有基于CORBA應用的實體,可以通過ORB實現完全信息協同。
(3)信息管理層。信息管理層包括過程管理、系統資源調度兩個子系統。系統資源調度的任務是對供應鏈中的物料、資金進行合理的計劃與調度。為達到這一目的,系統的功能由多個可相互通信的代理系統完成(多個代理系統通過代理的不同配置重構協同供應鏈信息系統),處在信息管理層的各個代理主要是解決結構化決策。過程管理系統采用過程管理的思想,在工作流管理系統的支持下,完成系統資源調度于系統下達的任務執行信息。任務執行過程中,適時監控任務的執行情況。對不能按計劃完成的任務進行調整、協調,中止無法繼續執行的任務、并適時反饋到計劃與資源調度系統。
兩個子系統中均采用協調助理模塊、這是由于協同供應鏈的特點決定的。供應鏈實體的自主性及供應鏈信息的不確定性、滯后性使得協調機制的引入變得必不可少。通過協調處理各種不確定性或例外情況,使得系統計劃具有更大的可靠性和柔性。
2.決策支持層。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地理上的分散性及各自決策支持系統的異構性決定了供應鏈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是分布式、集成化的智能型群體決策支持系統。
經營決策支持層采用 CORBA 規范和智能代理(Agent)技術來解決信息系統的異構性和決策的復雜性問題。采用 CORBA 規范實現在異構環境下的信息和軟件資源的共享,解決了異構環境下的應用間互操作的問題,應用系統可以透明的訪問位于不同計算機和不同操作系統環境下的對象。
供應鏈組織之間的協同關系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些組織間的協同主要是通過組織之間的信息協同來實現的,供應鏈單鏈信息協同的實現增強供應鏈的管理職能,彌補部分缺失職能,減少供應鏈中的重復投資;對供應鏈進行有效的整體控制和協調,增強供應鏈的靈活性和一致性;有效解決目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增強供應鏈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顧穗珊:信息技術在企業供應鏈中的應用[J].情報科學,2001, 19 (12)1292~1294
[2]葛世龍:供應鏈管理與信息技術[J].華東船舶工業學院學報,2004, 4(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