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方“新公共管理運動”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對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進行了全面的清算和否定,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存在著一些批評和指責。但是,這場“新公共管理運動” 對我國的行政管理的理論和實踐都有許多重要的啟示和可供借鑒之處。
[關鍵詞] 新公共管理運動 行政管理 影響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場聲勢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圍內掀起。在西方,這場行政改革運動被看作一場“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門”的“新公共管理運動”。與以往傳統的公共行政框架內進行的變革不同,新公共管理不是對現存行政管理體制和方式進行某種程度的局部調整,更重要的是對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的一種全面清算和否定。對我國行政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有許多重要的啟示和可供借鑒之處。
一、西方新公共管理服務型政府的行政倫理觀
首先,新公共管理倡導新的行政價值觀。價值觀是倫理道德的核心,它關系到行政倫理的方向和目標,對具體的倫理規范起著統帥作用。西方國家的政府行政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倫理價值觀,如公共行政萌芽期的效率核心價值,后來的行政責任與義務,20世紀70年代的社會公平等等。新公共管理倡導公共利益、公共服務和民主行政。
其次,新公共管理關注體制倫理問題,提出諸多體制合理性的觀點,如政府要向下層和公務員個人分權,以減少政府高層的權力集中導致的腐??;政府的管理層級要減少,以減少政府政策貫徹不暢,影響工作效率;主張引入私營部門的組織形式,靈活地適應環境,而不是僵化的科層制;公共服務要社會化,強調政府廣泛采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和競爭機制,取消公共服務供給的壟斷性以減少腐敗和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
再次,新公共管理從組織行為上倡導新的倫理觀,強調“顧客至上”。新公共管理改變了傳統公共模式下的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重新對政府職能及其與社會的關系進行定位:即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務”的官僚機構,政府公務人員應該是負責任的“企業經理和管理人員”,社會公眾則是提供政府稅收的“納稅人”和享受政府服務作為回報的“顧客”或“客戶”,政府服務應以顧客為導向,應增強對社會公眾需要的響應力。強調低投入高產出。
最后,新公共管理特別突出公務員個體的行政倫理作用。如上所述,新公共管理認為,個體公務員的行政判斷力比政府制定的各種規則更重要,因為政府和公務員正處在一個環境變化很快、行政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不斷擴大的時期,好的行政道德必須是由公務員將行政價值觀與一定的情勢結合而產生。
當然,“新公共管理運動”在西方各國日趨流行的同時,也遭受到許多批評和指責,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是批評“新公共管理”的經濟學基礎,說它濫用經濟學的假設、理論和方法。其次是批評“新公共管理”的管理主義傾向,說它忽視了私人部門與公共部門的基本差別,照搬私人部門的管理經驗、原則、方法及模式。再次在理論基礎上,有些學者認為運動的倡導者有右的方面,極力鼓吹市場機制而削弱了政府的作用。
二、“新公共管理運動”對我國行政管理實踐的啟示
第一,中國政府面臨著諸多的建設國家、發展經濟等重大任務,一直是緊張而又忙碌地操持著政治、經濟、社會諸多方面的事務,政府始終處于中心位置,但也因此產生了很多問題。這樣就可以借鑒“新公共管理運動”的經驗??梢钥紤]將部分公共服務的職能轉交給社會和企業,讓其他公共機構、中介組織、社會團體和企業參與到公共物品的供給和服務中來。政府明確自己的定位,即只充當“掌舵”而非“劃槳”的角色。這不僅需要轉變政府職能,而且對于必須由政府承擔的職能和負責提供的公共服務,也必須強調社會公眾至上,以效率、服務、責任和社會公眾的滿意程度為公共行政績效的評價指標,以較低的成本來提供最有效的服務。
第二,“新公共管理注重”遵守既然定的法律和規章制度,向注重實際工作績效,特別是社會公眾的滿意程度方向發展。這應被視為是西方公共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更為成熟的一種標志。當然,在我國現階段公共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和當務之急是建立和健全一套行政法規和人事法規,并保證這些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實現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法制化。但我們是否也應該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們的政府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在制定和實施法律法規時,應始終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取向,始終貼近社會現實,貼近公眾需求。
第三,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學的企業管理方法,如目標管理、績效評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領域,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進作用的。盡管公共行政管理與企業管理,公有部門與私有部門,在各自的目的、對象和方法上均有種種差異,完全采用企業管理特別是私營的管理方法來實施公共行政管理并不可行,但企業管理特別是私營企業管理重視效率,重視產出,重視管理的科學性,重視市場需求和顧客的反饋。
總之,當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新公共管理”取向及模式對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行政改革的深化,對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企業和社會的關系,完善宏觀調控機制,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需要我們加以認真的跟蹤研究。
參考文獻:
[1]陳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運動”述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劉建軍:新公共管理運動及其官僚制批判對我國行政改革的啟示,中國電力教育,2006/S4
《淺析“新公共管理運動”的影響》課題組成員:
課題組組長:何海燕 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課題組組員:譚麗娜柳志楊張朝威索瑋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