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即時生產制度(Just-In-Time,簡稱JIT),國內又有人譯為準時生產制度或適時生產制度,最先由日本企業推行的一種生產管理制度,后來被西方國家廣泛應用,目前,我國企業在引入JIT生產制度上存在很多盲目不切實際的做法,本文針對我國企業實施JIT生產方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對我國企業推行準時制生產方式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JIT 零存貨
一、JIT生產制度的內涵
即時生產制度(Just-In-Time,簡稱JIT)國內又有人譯為準時生產制度或適時生產制度。即時生產制度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最先是由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推行的一種生產管理制度,隨后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西歐各國等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即時生產制度的要點是企業生產以顧客需求(如定單)為起點,由后向前進行逐步推移來全面安排生產任務。上一生產步驟生產什么、生產多少、質量要求和交貨時間只能根據下一生產步驟提出的具體要求而定。這與傳統的由前向后推動的生產制度正好相反。至于材料及零部件,只有當某一步驟需要時企業才予以購進。即時生產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要消除各種沒有附加價值的作業,以便更具彈性地去適應顧客定單的需求變化。這種方式提出了生產過程零缺陷,經營過程零庫存的口號。要采用理想的即時生產制度,應不斷地實施一系列的改善活動,以消除生產活動中沒有價值的工作。即時生產制度的特點就是能迅速地大幅度地降低成本,使交貨期準確,從而增加企業的獲利能力。即時生產制度的本質是要求企業在供產銷等各個環節,盡可能實現零庫存。
即時生產制度能節約廠房的占用、減少存貨的庫存量、增加流動資金的周轉量、提高生產能力、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作業,有的可能增加顧客的價值,有的不一定能增加顧客的價值。不增加顧客價值的作業可視為一種浪費,例如與存貨相關的一些作業(存貨的存儲、維護、分類、整理等)因質量不合格而進行的加工、改造,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質量上的損失,供產銷各個環節各種形式的等待和延誤造成的損失等。這些都屬于不增加價值的作業。是一種浪費。通過即時生產制度,應盡量消除或減少不增加價值的作業,提高增加價值的作業,即通過排除工作中的無效勞動,來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進而降低成本。
二、我國企業在應用JIT中存在的問題
1.在對JIT的理解上。許多企業的成本管理者認為JIT的目標是消除一切浪費實行“零存貨”,因此在實施JIT時采用了十分激進的做法,使企業的庫存絕對為零。這樣做的后果使企業陷入巨大的風險之中,一旦企業某一生產環節出現問題,將會使整個系統受阻。
2.在JIT的實施上。許多企業匆匆參觀日本企業之后就簡單模仿,急于求成,沒有充分扎實地作好實施的基礎工作,結果是系統的可靠性差,設備難以實現快速轉換和調整,設備布局不合理,物流不順暢,工序質量差,供應、銷售系統信息反映遲緩,無法真正實施JIT。
3.職工積極性差。在實施JIT的企業中,單位很少對職工系統的培訓。職工對JIT這一先進的管理方法不了解。所以只是機械地、被動地去做,缺乏應該具有的主動性。實際上,JIT生產方式的成功實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職工的積極努力,如果職工不參與到改善生產經營活動中去,生產中的問題就得不到暴露和解決,JIT就難以推行。
4.對現場的“即時”管理差。企業缺乏對生產現場的整理和整頓,缺乏生產現場管理水平,未能使看板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三、我國企業在JIT推行生產方式上應注意的問題
1.轉變管理思想。JIT生產方式與其說是一種管理方式,不如說是一種管理思想,一種“持續改進”的管理思想。我們不能機械地去理解“零存貨”,其實企業要真正實現“零存貨”遠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它涉及到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諸多因素和限制條件。但是“零存貨”卻是一種追求。既然存貨是不必要的,本來應該消除而沒有消除,這說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遠沒有達到理想的境界。由此促使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拓寬視野,竭盡全力,持續改善,以達到“零存貨”的理想境界。
2.作好實施JIT相應的配套工作。這需要企業從以下幾各方面入手:(1)生產經營過程實現高度的自動化。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各個環節都要實現較高程度的自動化,特別是生產過程采用計算機輔助制造系統,均應實現自動化生產控制。由此而帶來的結果就是一方面創造較好的“制造彈性”,能隨時滿足客戶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生產自動化程度較高,可使生產過程中部可避免的缺陷最大限度地降低。(2)建立穩定的材料供應企業和順暢的銷售渠道。在JIT下,要求企業與材料的供應商保持良好的伙伴關系,并將其納入企業的生產系統。企業要求供應商應保證及時、準確地提供企業所需的高質量的材料。順暢的銷售渠道也是實行JIT的重要條件,順暢的銷售渠道可使企業避免產量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促使企業均衡地生產,從而實現減少庫存產成品地存量。(3)生產過程嚴格標準化,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在實行JIT下,各個生產環節之間是環環相扣的。任何一個環節產品質量出了問題,都可能導致整個生產秩序的混亂,由此造成的損失將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JIT下,追求“零存貨”的全面質量管理,是保證JIT得以推行的重要前提條件,也是彈性制造內在的要求。
3.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全員參與是企業實施JIT成功的基礎,如果把JIT比做金字塔,全體員工就是金字塔的基石。要充分發揮全體員工參與實施JIT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還要把授權、建立團隊、物質與精神激勵等手段結合起來。在全員參與的過程中,要特別強調管理人員對實施JIT的支持。JIT的實施與執行是一個長期的,有時還是艱苦的過程,因為在傳統生產制度下掩蓋的許多問題都被揭示出來了。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工人們的努力,但更需要管理人員的領導。已經成功實施JIT的企業也證明,高層管理人員對JIT的認同與持之以恒的貫徹執行是成功實施JIT的根本保證。
4.落實經濟責任制,實行嚴格的獎懲制度。在JIT下,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每個環節相互連接,如果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將會影響到整個聲控制系統。因此,除了要實行嚴密科學的管理之外,還應有相應獎懲措施與之配套。通過這些獎懲存食來進一步調動大家做好工作的積極性,保障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蔣海青:2008.基于信息化的JIT研究.中國制造業信息化.37(9)
[2]方明:2005.精益生產新模式.現代物流.2
[3]張新明:2008.JIT與庫存管理.商品儲運與養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