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書法以文字書寫的形式成為世界上獨特的藝術形式,本文從漢字的發展和書法藝術的形成、結合漢字所蘊含的藝術美與設計的關系,探討了書法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平面設計要吸取書法藝術中的精髓,在設計中注入民族色彩和文化意蘊,使平面設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精神內涵。
[關鍵詞] 書法藝術 平面設計 藝術美
中國的書法藝術是世界上惟一被稱為藝術的文字書寫。它以其特有的造型方式和表現力被世界譽為東方藝術的精髓。書法是關于漢字的書寫研究,它本身就凝結著我們祖先的智慧結晶,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特點,是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統一。而平面設計又是一門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又稱為視覺傳達設計,在我國起步較晚。其中包括字體設計、標志設計、插圖設計、編排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等領域。書法藝術在平面藝術中的應用是不可小覷的,書法藝術在現代藝術設計中充當了一種語言符號,它以精煉的形象代表或指稱某一事物,表達一定的涵義,傳達特定的信息。
一、漢字的演變和書法藝術的形成
書法在《辭海》中的定義:“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指用圓錐形毛筆書寫漢字(篆、隸、正、行、草)的法則。”書法,簡單的說,是指文字的書寫規律和方法。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也都有自身獨特的文字書寫方式,像拉丁文、希臘文等,但并不是每一種文字書寫都能被世界所公認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文字,最初就是人們作為語言符號和交流工具而發明的,但中國人在長期書寫實踐中對其不斷的修改和美化,融入藝術元素,使其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視覺藝術門類。所以,書法也是特指“漢字的書寫藝術”。
中國人寫的字能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其原因是漢字書寫的象形結構和毛筆構造的獨特性。毛筆主要用動物的毛制作而成,特點是柔軟而富有彈性,點、捺之間就能使書法產生粗細、剛柔、頓挫、干濕、濃淡等各種不同書寫效果。借由墨色的濃淡不同從而產生豐富的字體變化與筆法體系,變化無窮。黑墨、朱墨和各種彩色墨使書法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意趣與視覺效果,使書法成為了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之一。
漢字字體的設計,從文字出現時就在形象思維方面設計著字體結構。我國最早的而又比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就是表現人們形象思維的一種象形文字,雖然它主要用于占卜等實用目的,但已具備了書法藝術的一些基本要素:行款錯落、大小變化、疏密有致,筆畫方折,粗細也有變化。可以說從它開始,漢字書寫已經具有了藝術美的設計意識。在文字的發展史中,開始是以實用為原則,隨著文字演變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漢字書寫中所包含的美的元素,并且不自覺的加以美化和強調,使漢字的書寫逐漸成為一門藝術。不論是甲骨文,還是瓦當、璽印上的漢字,都是漢字字體的一種設計,這為中國的平面設計積累了豐富的字體。
中國的文字從發軔到成熟經過幾千年,大致可分為篆、隸、真、行、草五種字體。
中國最早出現的比較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后期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后期它已具備了書法藝術的一些基本要素,它也是中國書法藝術美的起點。此后又出現了金文、六國文字和秦代小篆。金文在甲骨文基礎上更趨規范化,字體方正齊整,筆畫分布均勻對稱,用筆技巧也更豐富多樣,章法上比甲骨文更嚴謹、端莊,中國文字書寫所具有的美的因素開始被自覺地強調起來。至秦代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在大篆的基礎上形成了小篆。小篆字體字形統一,筆畫粗細勻稱,線條圓潤、美觀。篆書具備了古代象形文字的粗糙而又古樸的質感,它的圖形中的抽象趣味性常常被用在現代篆刻上,篆書在設計中常用在賀年卡、請帖、徽章圖案等方面。
隸書是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的一種字體,所謂“隸書者,篆之捷也”。為了書寫方便,隸書把篆書的圓轉筆畫變為方折,在結構上改象形為筆畫化,更加強調平衡對稱,整齊一致。在設計中,隸書常常用做公司或集團的全名設計,可以增強公司形象的權威感。
草書是由草寫的隸書發展而成的。草書上下字筆勢牽連引帶,連綿不斷,富有韻律感,線條流暢婉轉。狂草用筆放縱,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多端,筆走龍蛇,氣脈相通。草書的個性化因素較強,因而用于設計時常用來表達親切形象的感謝信,邀請函中。
真書即楷書,是隸書的變體,始于漢末,盛行于魏晉南北朝,在唐代達到頂峰。形體方正,筆畫平整,比篆、隸更加多姿多變,比草書規范易懂,通用至今。真書的字體清晰,筆畫清楚,有很強的易讀性。
行書“非真非草”,既不像草書那么放縱難辨認,也不像楷書那樣嚴整端正,行書用筆流暢,離方遁圓,筆鋒輕轉而重按,如行云流水,生動活潑,給人一種輕松自如的美的感受。行書作為最廣泛的實用字體,在今天仍被我們所應用,行書在我們的日常書文中應用率是最高的。
字體的發展是我們祖先在書寫中總結,創造,不斷完善發展的過程,是以實用為原則且不斷規范而形成的。漢字的延續也是中國文化的延續,而這種延續性是在字體的不斷發展中得以實現的。
二、漢字中所蘊含的藝術美元素
漢字的最初發展是從象形開始的,而后在不斷的演變過程中逐步融入了感性因素和理性美的法則。
漢字的起始是象形文字。許慎《說文》解釋文字的定義說:“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書者“如”也,書的任務是如,寫出來的字要如我們心中對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點畫表出“物象之本”。例如:甲骨文中的“日”字,是一個圓圈中點一個點,它同時也是一種象形圖畫,是人對所觀察到的物象的感性的反映。漢字發展到現在,漢字中的“日”字,只是圓圈變成了長方形,點變成了一橫。這種結構的變化人的情感的展現,這種“因情生文,因文生情”的字就升華到藝術境界,具有了藝術價值。而圖畫是設計的基礎,沒有圖畫便無從設計。在設計中最基本的設計要求就是傳達信息,最成功的標志設計就是信息傳達者和信息接受者對標志的理解是一致的。甲骨文是文字與圖像相統一的信息元素,是通過感性的圖形來傳達信息。漢字發展演變到現在,大多是從象形文字演變而來的,帶有造字之初傳達信息的感性因素。從此可以看出漢字和設計在傳達信息的感性因素上是有相通之處的。
中國字在起始時是象形的,此后在文字慢慢的演變過程中有了一些結構規律的變化。在字的筆畫里、結構里、章法里顯示著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動作的關聯。后來從象形到諧聲,形聲相宜,更豐富了字的形象意境,像“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聞水聲。在文字的演變中也有了物象與物象相互關聯的條理:長短、大小、疏密、朝揖、應接、向背、穿插等的規律和結構。這些結構的組和就形成了一種形式美感。而這些形式美法則在在平面設計中則是不可缺少的應用規則。
中國書法在創造伊始,就在使用之外,同時走上藝術美的方向,使中國書法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為符號的階段,而成為表達民族美感的工具。漢字的發展演變史也是中國人所具有的積極探索、勇于創造精神的體現,這在藝術設計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設計精神。
三、書法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現代設計傳入中國不過二十多年的時間,但在西方卻已經歷波普設計運動、現代主義設計、后現代主義設計、“新藝術”運動以及國際主義設計等過程,其設計理念已經比較成熟,在制作工藝、形象思維等方面都走在前列。而我國的現代設計起步比較晚,很多地方都不成熟,一些設計理念很多時候只是生搬硬套國外的優秀設計作品。當然對于正在發展中的中國現代設計而言先學習借鑒國外優秀作品,在學中有所創新進步,這無可厚非。但卻不能淹沒在國外的設計理念中純粹的借鑒,我們要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設計作品。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民族。在現代設計構思中,除了要借鑒國外優秀設計作品的設計理念外,也要考慮到本作品的所處的文化背景和傳統文化的傳承。目前的平面設計作品正是缺乏這種文化的傳承,缺少幾千年中國文化的內涵,缺少民族特色。任何設計作品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民族文化的內涵。只有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才能設計出優秀作品,這是設計靈感的源泉。所以設計者要用西方的先進設計理念武裝自己的作品,也要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深層發掘,使得二者相宜得彰。
在平面設計中文字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中國的文字在一開始就具有了設計的藝術美,它與平面設計有許多相通之處。把中國書法藝術的構成之美巧妙的運用到現代設計中去則是我國的設計作品要走民族之路的創新關鍵。
1.書法與平面設計都是構成藝術
書法藝術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統一。書法中的點線構成十分講究空間與動勢,甚至在平面中表現出立體感;而空間、動勢和立體感在平面設計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書法是點與線相結合的藝術,點和線是書法構成的最基礎的元素;同樣平面設計也是由點、線延伸到面相結合構成的藝術,點和線也同樣是平面設計中的最基本構成要素。 書法藝術以長短、大小、疏密、朝揖、應接、向背、穿插來分割空間,表現書法的對比、均衡、韻律等形式美法則;而在平面設計中首先也是對空間的設計,在設計中呈現出對比、均衡,節奏、韻律的和諧統一。
2.書法在中國傳統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歷史悠久
從一些歷史資料中可以看出,中國傳統平面設計中包含了許多書法藝術元素。在許多古代描繪民間生活的繪畫中我們不難發現,店鋪門口懸掛的“幌子”其實就是早期的平面設計-廣告的雛形。古代的一些“告示”也是招貼設計的萌芽。許多線裝書中用書法藝術在封面的左上角題寫的書名顯的十分鄭重,這些具有早期設計意識的“作品”主要以書法為主要手段來實現。各種書體和書籍裝幀設計則聯系緊密,早期的印刷字體也是傳統設計運用的典范。
3.書法本身所具有的設計意識
書法通過筆畫的穿插構成,每個字的構架都是經過不斷的設計演變而來的,使其更加的美觀。而在書法中筆墨的濃淡,粗細、剛柔、頓挫、焦濕等各種關系都是體現了書法家的設計意識。書法作品中題跋和印章也是書法家設計意識的一部分。印章在方寸之間表現了漢字字體的設計意識。題跋和印章既表現了獨立的漢字個性特征,又表現了書法家的感情,也是整個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書畫的裝裱其實也是一種設計,它既保護了書畫作品,又有攜帶方便的實用功能,其中的設計意識很強,從另一飛方面看,它也是早期的包裝設計。書法本身所具有的這些設計意識給中國現代設計提供了創作的靈感和源泉。
4.書法藝術在設計中運用的靈活性
平面設計的主要設計元素是圖形和文字,這里的文字起著裝飾美化和傳達信息的作用。在大多平面設計中,都是以美術字為主要設計形式,美術字雖然使用方便、整齊規范,但與書法相比卻顯得呆板,缺乏精神、活力和藝術性。創新是設計的靈魂,平面設計就要求設計者在不同的作品中有創新,有新意。書法是具有藝術美的書寫形式,通過筆墨的濃淡,粗細、剛柔、頓挫、焦濕的變化,帶有強烈個性情感的筆墨變化無疑給平面設計作品增添了藝術性和靈動的生命力,加深了作品的文化內涵。圖形是平面設計的另一個組成元素, 而大多的象形文字則為現代設計提供了可汲取的營養,文字即圖形,圖形即文字。
但如果我們一味地生搬硬套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也不能完全適用當代的平面設計創新精神。設計者只有秉著創新的精神借鑒書法的藝術美元素和精神內涵,才能設計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的作品。
四、結 語
書法與平面設計同屬于視覺藝術,兩者存在著許多共通之處,我們應吸收和采納書法的藝術美元素,為現代平面設計所用,發掘更多的藝術表現層面,增強作品的民族特色,展現獨特的中國文化,在吸收國外平面設計作品的精華中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宏建袁寶林:美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歐陽中石:書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竇文宇:漢字字源-當代新說文解字[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4]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