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工業設計教育在我國開展以來,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設立該專業。然而在其專業設立、教學、發展等過程中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等諸多問題,本文在聯系高校工業設計教學情況的基礎上,結合社會及行業的發展,初步探討了在國內工業設計教育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 工業設計教育 生源 教師隊伍結構 實習 地方特色
隨著其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工業設計逐漸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此同時,也引起了社會的思考:工業設計專業的高速創辦,學生規模的驚人擴大,這對于工業設計教育的發展是喜還是憂?根據我國的教育特點,工業化水平的發展狀況,筆者認為要使工業設計教育良性的發展,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合理選擇生源,提高生源質量
隨著全國各大高校的擴招,學生人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競爭也趨于白熱化。不少學生為了能夠實現大學夢,在填報志愿時都愿意服從調劑,而最終被錄取的專業卻并非真正的愛好所在。筆者大學本科階段所讀工業設計班中總共17人,第一志愿填報該專業的僅4人,其余13人均為調劑生,而畢業后最終從事產品設計實踐工作的一個都沒有。因此在生源的選擇上應具備針對性,不能以數量代替專業發展的質量。要想做到在生源的選拔上具有針對性,可以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來考慮。主觀方面就是加大對專業的宣傳,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客觀方面就是通過一系列的輔助手段幫助學生作出選擇。
二、政府重視,政策引導
工業設計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它不僅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同時也是一個國家實現經濟增長的推動力。以日本為例,日本在19世紀60年代便提出“工業設計立國”的綱要,把工業設計上升到國家政策的高度,其結果是日本由二戰后的滿目瘡痍迅速的崛起,成為經濟強國。工業設計的發展主體是企業,但是必須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
三、嚴把教師水平關,建立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在美國,典型的工業設計專業有4位全職教師和8位兼職教師,另外還有2位教輔人員,擔任秘書和實驗室指導工作。而目前中國教師隊伍的構建問題中卻存在許多的問題,從事于第一線教學任務的專業教師與工業設計實踐脫節,現在中國工業設計界真正有專項特長的人員不在學校,大多數是在企業里,負責教學的工業設計教師,很少參與企業實踐活動,其教育理論和教學思想大多來源于傳統的工藝設計教育。雖然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國內外設計師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但是真正從中受益的并非高校教師,教師們課余所從事的工作多半與工業設計不相干,備課的信息僅來源于書本或者網絡,東拼西湊,疲于應付,即已成書,皆無領先可言,教師掌握的知識幾乎都是二手知識,有責任的老師或許會教授學生一點自己的心得體會,遇到不負責任的老師則是胡亂搪塞,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想象我們培養出的學生在社會中還有什么競爭力呢!
四、建立必要的實習場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包豪斯教育體系中第二階段就是要求學生到工廠里手工實習,我們的學生同樣需要實習。“工科教育強調工廠實習,醫學教育更是注重臨床經驗。因此,工學院設立附屬工廠,醫學院設立附屬醫院,在人們的觀念中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可是,我國的工藝美術教育在半個世紀以來,卻只習慣于紙上談兵。”目前高校實習僅僅是流于形式,實習時就把學生帶到一些工廠或者車間去參觀一下就草草了事。學校也想讓學生用實踐來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可是沒有公司或者企業愿意接受學生實習。即使有公司同意,實習的職位也是屈指可數的。
正所謂“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沒有參加實習,即使理論再扎實都是空談。舉個親身感受的例子,筆者帶過的一些學生因為上裝飾裝潢課程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實習時就找裝飾裝潢的企業實習。進入企業后他們就發現在理論上的差距不是最為主要的,最缺少的是經驗,包括設計的經驗、繪圖的經驗、現場施工的經驗、與人交往談業務的經驗等等,而這些恰恰是企業特別需要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他們的水平明顯比原來同一層次的同學提高很多,做出來的設計方案不僅完整,而且可實現性良好,對材料及施工工藝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些學生畢業之后就很容易的找到了工作。由此可見,開設工業設計的高校應與社會、企業建立良好的關系,不僅能保持知識更新的快捷與方便,更重要的是要可以解決實習的問題。學生能通過實習學有所用、了解許多經驗、學到許多新的知識,企業也可以通過實習發現人才,并且可以得到免費的充滿工作激情的員工,何樂而不為?
五、發展具有不同特色的工業設計教育
每個學校的地理位置不同,所在地的經濟情況和周圍的社會環境也不一樣,但是好多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和學生培養方案的時候,大多參考著名院校的計劃和方案,而沒有考慮辦有自己特色的工業設計。就以湖北武漢為例,它地處華中地區,九省通衢,人杰地靈,經濟高速發展,不僅成為湖北的經濟中心還是教育中心,整個武漢就有大大小小的高校一百多所,但是針對當地實際情況開始專門專業的高校屈指可數。基本上都是籠統的開設工業設計專業,沒有自己的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沒有自己的強項,處于社會競爭中的弱勢地位。筆者曾走訪了京津走廊的廊坊,沒有什么大型的資源,但是地理位置優越,因此成了華北地區最大的家具生產集散地、河北省最大的展示展銷基地、印刷基地、發達的房地產開發與設計等,基于這種優勢,當地高校發展了有當地特色的專業,在工業設計專業培養計劃中增加了家具設計的內容,加大了原室內外設計與展示設計的課時量,并且在廣告課中加強了印刷與排版的內容等等,所有的這些使學生們畢業后具有較大的選擇空間,并且由于符合地方經濟特色,與同類院校相比,競爭力提高了,就業壓力變小了。
我國工業設計教育經過無數人的辛勤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依然有許多問題存在。因此我們只有在探索中前進,在不足中改進,相信辛勤的努力,肯定可以換來學科的健康發展,中國的工業設計必將走進世界先進行列。
參考文獻:
張彥軍李云:工業設計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