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應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對新疆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的貢獻率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的主要結論是:新疆的初級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中等教育層次上的w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作用不是很顯著,高等教育層次上的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不顯著。
[關鍵詞] 人力資本投資 經濟增長 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以年均近10%的增速增長,同時1985年~2003年以來新疆GDP年均增長率達16.9%。在此期間,眾多學者對中國經濟增長因素進行了大量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從分析的內容看,可以歸納為兩類:一類是認為中國經濟的高增長主要靠政府投資推動;另一類則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是得益于制度變遷。但是基于上面兩種理論的分析方法很少把人力資本投資作為一個獨立的變量因素加以考慮。本文試圖把人力資本作為一個獨立的變量加入到經濟增長模型中,分析人力資本投資對新疆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了。
一、計量模型和數據來源
1.理論依據
自20世紀60年代起,以TW·舒爾茨(Schlz)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注意到美國的經濟增長超過了投入要素(勞動力和物質資本)的增長,認為人力資本投資是解釋這一差額的主要因素。尼爾森(Nelson)和費爾普斯(Phelps)認為。一個國家引進和使用新技術的能力來自國內的人力資本存量。烏扎瓦(Uzawa)和羅森(Rosen)也在各自的研究中強調了人力資本在推動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
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羅莫(Romer)和盧卡斯(Lucass)都強調人力資本投資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因素,而且它在物質資本等生產因素形成方面也起著積極的作用。許多發展中國家試圖通過快速進行物質資本積累來促進本國經濟增長的失敗經歷,也證實了充分注意人力資本的必要性,進而證明物質資本的有效利用依賴于人力資本。如果人力資本投資不足,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缺乏,則會影響物質資本的有效使用,快速的物質資本增加所產生的效應就會受到限制。盧卡斯的研究也證明,貧窮國家的人力資本的短缺使得物質資本難于流向這些國家。
在有關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作用的研究中,學者們非常重視人力資本投資的實證研究,因為實證研究有兩個優勢:一是可以更精確地描述國家制度和歷史的特征對人力資本投資的影響;二是可以利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相關數據。因此,下面將應用實證的研究方法,來分析人力資本對新疆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2.模型建立
為了估計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本文將考察有效勞動投入對新疆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和作用,這里將人力資本投入量與勞動力投入量之積作為有效勞動投入的代表量。
生產函數采用(1)式:
Y[t]=A[t]Kα[t](L[t]H[t])βe[t](1)
其中,Y[t]為t年的GDP,K[t]為t年的固定資產投資,L[t]為t年的勞動力數量,H[t]為t年3個層次學校的學生在校人數,α和β為方程的參數。3個層次的學生在校率分別為:小學學生在校人數(HT1[t]),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人數(HT2[t]),大專及以上學校學生在校人數(HT3[t])。這就是說,有3個模型需要估計檢驗。估計下列線性模型。為了消除自相關,對(1)式兩邊分別取自然對數后,得到:logYt=a0+α1logKt +α2logLt+α3logHt +et(2)
將方程(2)中的Ht分別用Ht1、Ht2、Ht3代人,可得到相應的模型:
logYt=a0+α1logKt +α2logLt+α3logHt1 +et (3)
logYt=a0+α1logKt +α2logLt+α3logHt2 +et(4)
logYt=a0+α1logKt +α2logLt+α3logHt3 +et(5)
再對模型(3)、(4)、(5)用SPSSl3.0進行計量分析。
3.數據來源
本文使用的主要數據來源于《新疆統計年鑒》1985年~2003年的數據資料(見附表)。其中固定資本投資以國有經濟的固定投資與非國有經濟的固定投資之和為基數;勞動力數量用就業人口代替。
二、模型的參數估計、檢驗及分析
以下是對人力資本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的參數估計和檢驗。筆者利用模型(3)、(4)、(5)分別對三個層次的人力資本投資進行參數估計,得到3個回歸方程:
logYt=-11.479+0.728logKt+2.053logLt+9.803logHt+et
(-1.831)(8.929)(2.132)(1.982)
R2=0.99
logYt=-12.344+0.721logKt+2.238logLt+4.887logHt2+et
(-1.742)(8.334)(2.008)(0.384)
R2=0.99
logYt=-0.775+0.741logKt+2.015logLt+3.226logHt3+et
(-1.52z)(6 887)(1.728)(0.037)
R2=0.99
小括號內的數值為對應變量的t-檢驗值。對這3個方程參數進行估計和檢驗,結果發現:
1.三個方程的R2=0.99,說明總離差平方和的99%被樣本回歸直線解釋,僅有1%未被解釋,因此,樣本回歸直線對樣本點的擬和優度是很好的。
2.無論用哪一指標表示人力資本投資,國內總投資(GDINV)的估計系數均為正,且在5%顯著水平上顯著,這說明國內總投資對新疆的國內生產總值有積極的影響。
3.在方程1中,用小學生在校率代表人力資本投資。logHt1的系數為正,且在5%顯著水平上顯著。這說明新疆的初等教育對新疆經濟增長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這與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和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的假設一致,不難發現初等教育上的人力投資和積累對新疆經濟增長的影響較大;這也驗證了過去一直發展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新疆經濟增長的貢獻是巨大的,而且大部分勞動力都是來自農村的僅具有小學文化的人口。
4.在方程2中,用中學生在校率代表人力資本投資。方程2顯示,logHt2的系數為正,但在5%顯著水平不顯著。這說明新疆的人力資本積累特別是中等教育層次上的人力資本積累在經濟增長中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5.在方程3中,用高等教育學生在校率代表人力資本投資。方程3顯示,logHt3在5%的顯著水平上不顯著,這反映出新疆的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未能顯現。這說明盡管新疆近20年來比較重視高等教育的投入,高等教育在校學生率也在逐年提高,但是由于社會和政治制度等因素,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力資本本來應該發揮的最為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經濟增長中未充分發揮。一方面,新疆人才儲備并不豐富;另一方面,眾多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力資本卻未能轉化為經濟增長的動力。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6.方程檢驗的結果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不僅要重視中等和高等教育,其初等教育更是這個國家或地區人力資本存量增加的基礎。新疆盡管表面上實現了9年義務教育,但在許多農村和偏遠山區,卻是名存實亡;盡管每年教育經費增長幅度加大,但分配到鄉村小學的經費卻是風毛麟角,在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基礎教育,使3級教育同時增長,平衡發展。
新疆自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教育的發展十分迅速,尤其中等和高等教育水平提高的速度十分驚人,3個回歸方程都顯示,新疆人力資本投資的彈性系數十分明顯,表明較高水平的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是十分顯著的。
三、結論及建議
通過研究新疆的人力資本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證明了人力資本投資是不發達地區經濟增長中的“發動機”,得出的主要結論是:
1.生產函數計量模型顯示,利用在校學生的比例作為人力資本的表征是合適的,這能夠反映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2.新疆的初級人力資本投資的加大對經濟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等教育層次上的人力資本投資對本地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作用較顯著;高等教育層次上的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不顯著,這說明新疆的經濟增長空間還很大,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經濟時代還沒到來,因為經濟發展是全局的發展而不是局部的發展。
3.各級教育上的人力資本投資對提高國家及地方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也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4.通過計量分析充分顯示了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因此今后新疆的教育政策應特別注重改善各級教育(特別是初等教育)的投資結構,加大教育投入,實現全民教育,為新疆經濟增長儲備更多的人力資本。同時,使教育即人力資本投資和積累成為經濟發展的真正“發動機”,促使經濟走上快速、良性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SchLultz,Theodore W.Investmentin Human capital[J].America n Economiceview,51(March,1961)
[2]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2
[3]譚崇臺:發展經濟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4]張曉峒:計量經濟學基礎[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5]張保法:經濟計量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6]Robert J.Barro.Economic Growchina CrossSectionof,Countries[J],The QuarterlJournal ofMonetary Economics,May,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