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第三次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將工薪階層的月收入額除出費用定到一千六百元。到此為止,塵埃落定,似乎沒有什么爭論了。我們以為,看看國際個稅征管中的各種情況,我們還應該向國外個稅征管辦法學習,使我們的個人所得稅法更完善、更公平。
[關鍵詞] 個人所得稅法 征管 啟示
最近,研究了國際上一些國家的個人所得稅法征管辦法,結合我國的實際,筆者以為我們應該向國外政府學點個稅管理的具體辦法,分述如下:
一、高收入者沒有“寬免額”
在美國稅法中規定了“寬免額”這個概念,相當于我國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或“免征額”。在美國,個人所得稅的“寬免額”是不固定的,一般來說,美國聯邦個稅法規定的“寬免額”約為7500美元,這和美國最低法定年薪10萬美元相比,幾乎每個人都有繳稅的義務和責任。但是與我國不同的是,美國稅法實行的是“寬免額分段扣減法”,也就是說,當個人收入達到一定水平以后,“寬免額”將全部取消。這樣以來高收入者就沒有“寬免額”,它使稅收公平原則得到了充足的體現。美國的個稅收入主要來源于占人口少數的富人。在我國2004年中,據統計全國個人所得稅總額1737億,其中65%來自工薪階層;而占總收入額一半以上的高收入者上繳的個人所得稅僅占20%,由此可見,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實踐中,已經違背了它促進社會公平、調節貧富差距的初衷,也和大多數國家個人所得稅完稅事實相違背。正因為如此,我國才于2005年7月6日,下發了“國稅發[2005]120號文”發布了《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制度建設、技術手段、公里規范等方面,系統而完善地提出了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的方式方法。直到2005年10月27日?,F在免稅額是2000元。由此可見成效顯著。
但是,這只是個人所得稅改革中取得的初步成果,“高收入者沒有扣除標準”還沒有實現。
個人所得稅征收的目的之一是調節高低收入者之間的關系,使社會財富分配更加合理。在這一點上,世界各國都是一樣的。美國個人所得稅征管方法中,高收入者沒有“寬免額”的做法,就是他們為縮小貧富差距做出的努力。當然,他們努力的還不夠,應該繼續努力。
在我國,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貧富差距也隨之增大了,這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在一部分人花錢請人聊天、洗桑那、美容等消費的時候,另一部分是貧困山區的孩子因為沒有錢而交不出學費。如何調節這種矛盾呢?筆者認為:高收入者沒有“寬免額”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二、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應該考慮到供養的人口數量
美國稅法還規定,為每個孩子撫養費退稅1000美元;德國的稅法也規定:對于已婚家庭子女在27歲以下者但仍在上學、沒有收入的情況,可以減稅。這一點也值得我國借鑒。具體做法是:1.凡有獨生子女或兩個女兒的家庭,應該給其父母退稅100元人民幣;多子女的家庭不享受此項獎勵,這符合我國的人口政策。2.凡有子女在讀大學或碩士研究生的,可減免稅額的50%;3.凡需供養無收入老人生活費的,可減稅100元。這樣做的好處是:(1)體現了獨生子女的基本人口國策;(2)緩解了由于教育費用高、居民收入低而帶來的矛盾;(3)從稅法上體現了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德國公司裁員的順序依次是:培訓期員工,單身員工,已婚無子女的員工,已婚有一個孩子的員工,已婚有多個孩子的員工。德國人這樣解釋依次裁員”的理由:社會由家庭組成,若不保護家庭,如何讓社會和諧?孩子是我們的未來,若不保護孩子,將來,我們怎么拿養老金?
三、把個稅監管的重點放在高收入人群上
美國和德國的個人所得稅征管都執行嚴管重罰的政策,但其重點監管的對象是高收入人群,而非一般老百姓。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國學習的。
在我國的文藝界、體育界、企業家階層以及高官階層都有著豐厚的收入,而由于這些收入大都是灰色收入,不好監管,所以,都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是否可以在個稅征收辦法中增加一條這樣的規定:“全國居民只能在銀行開設一個賬戶,而賬戶上的存款增加額、高于全國工薪階層平均收入的三倍時,按45%繳納個人所得稅?!?/p>
提高起征點,使廣大工農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和我國經濟發展情況差不多的印度,由于起征點定得較高,因此97%的工農階層是不需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其原則是“抓大放小,力求公平”真有點“劫富濟貧”的意味。筆者以為,這種做法也只值得我國學習。
我國的經濟狀況和印度相差無幾,印度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男性的個稅起征點是10萬盧比(約和人民幣2萬元);婦女的個稅起征點是13.5萬盧比(約和人民幣2.7萬元)。若男性個人收入在10萬至15萬盧比者,征收稅率為10%;15萬至25萬盧比者,征收稅率為20%;25萬盧比以上者,征收稅率為30%,由于起征點定得比較高,在這個擁有10億人口的國家里,只有3000萬人具有納稅資格。這里值得我們借鑒的是,女性群體的個稅起征點高于男性,充分體現了個人所得稅稅法向女性傾斜的政策。
綜上所述,國際上個人所得稅征管方面,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如果我們個稅監管的重心放在高收入的人群上,規定個人收入達到一定限額時,所有的收入都要按一定的稅率交稅。那么,一些高收入者可能回利用稅法有關捐贈者可免稅的條款,拿出錢來,捐贈給弱勢群體,以求避稅。這樣,有力地縮小了貧富差距。同時,低收入者中響應國家人口政策號召和供養老人的低收入者都可以享受到退稅(或減免稅)。這方方面面的改革都體現了一個問題,縮小貧富差距,逐步走向公平。罪惡;總而言之,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征管辦法,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的完善和調整,希望我們的人民代表和各級決策者們,能夠從世界各國的個人所得稅征管政策中,汲取對我國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過速提高有用的辦法或措施,以便使我們在國家富強的同時,人民生活也更加富裕。
參考文獻:
[1]尚明:個人所得稅外國怎么征收.會計師,2005年第12期
[2]俞光遠:《新編個人所得稅法實用指南》中國民主與法制出版社 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