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獲悉塔里木河從起點斷流的那天,我正在塔河中游的沙雅。在沙雅的塔里木河大橋,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橋下的見不到水流的開闊河床,就是塔里木河,
我上小學中學的五六十年代,地理課本上的“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的有效長度為1200公里,就在我們努力背下課本內容的同時,其實塔里木河已經只剩下不到800公里了。近30年,關于塔里木河流程在縮短,在斷流的消息,時見媒體報道。可以說,塔里木河早就不是《中國地理》課本中的那個波瀾壯闊的河流了。
關于塔里木河的斷流,有人認為是近來旱情嚴重所致,歸咎于自然界,但這不一定準確。塔里木是世界著名的旱極,它什么時候有過風調雨順的時光?以塔里木河為代表的內陸河,其生存消亡,盈縮干涸,從來不是由降雨量決定的。其實,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中國西部正處在豐水期,所以旱情對塔里木河的流量與流程,并無決定性的影響。
新疆是中國地域最大的省區,占國土面積六分之一。新疆分南北兩部分,天山以南,稱為塔里木,天山以北叫做準噶爾。塔里木區域,最重要的地理現象是:有世界上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中國西部最大的湖泊之一羅布泊。早在40年前,羅布泊便滴水全無,而今年夏季的一大新聞則是,塔里木河從起點徹底斷流。塔里木還在,沙漠還在,湖泊煙消云散了,內陸河也僅只剩下了一個名字,一條干河床。可以說,關系到中國西部的生態與環境,沒有比塔里木河面臨的問題更現實,更有說服力,也更有影響。
在人類文明史上,塔里木區域是典型的綠洲文明。塔里木的古老綠洲,是由一條條內陸河孕育的,塔里木是世界上內陸河文明的典范。在塔里木的內陸河之中,塔里木河最典型、最具動態能量,塔里木人稱為“母親的河”——在荒漠萌生綠色,養育生靈。一百年前,英國氣象學家亨廷頓將考察塔里木氣候與文明變遷的紀實之作命名為《亞洲的脈搏》,他的立意是,塔里木是亞洲的心臟(亞洲的腹地),而內陸河則是向心臟供血的脈搏。在塔里木,內陸河是決定生死的命脈。它的斷流,等于導致的心臟停跳的血管梗阻。
塔里木河上游的河床植被,實際上是為了屏護下游綠洲而存在。上游開發為農田,伴隨下游因斷流而沙漠化,是得不償失的舉措。正因為塔里木河具有可以造就區域文明的動態能量,才背負了沉重的歷史負荷。在荒漠區域,對水資源的人為的調劑,往往會伴隨生態災難。這一點,1901年在精絕遺址發現的樓蘭王國檔案里,就有過生動的記載。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河流就是種地的水源。那么塔里木河便等于塔里木干渠。荒漠地區,河流起著什么作用呢?河湖水域為什么不可或缺?從塔里木還不曾有農耕的遠古開始,內陸河就從不消歇,它們要涵養水源,它們要滋生植被,它們要調節氣候,它們要在整個區域構成適于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是生物圈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生態鏈條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塔里木河的斷流將帶來什么后果,不言而喻。塔里木河的斷流,是自然界的警示。靠“犧牲”河流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不得長久。
在塔里木,一切生態環境問題幾乎都可以歸結到塔里木河與內陸河的存亡。內陸河是人類生存的依靠,人為地消滅河流,等于自毀家園,自掘墳墓。近一個世紀以來,塔里木河一直在縮短并且北移,凡是失去塔里木河的地方,隨之而來的便是沙漠化。我們付出了那么多,“收獲”的卻是綠洲變為荒漠。在塔里木河流域特別是上游擴大耕地的趨勢,必須徹底制止,恢復自然生態勢在必行!在塔里木河下游,我多次親眼目睹古老村落因為無水而搬遷的悲劇,沒有人愿意看到整個塔里木淪為死界,現在是徹底改變塔里木與塔里木河的最后機遇!難道真的要重現巨輪泰坦尼克號的沉沒?到那時再棄船逃生可就太遲了。
《漢書·西域傳》以探索黃河河源開篇。秦漢時期,人們曾認為塔里木河是黃河的終極源頭,所以它說:“河有兩源,一出蔥嶺山,一出于闐(和田)。于闃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羅布泊)。蒲昌海,一名鹽澤者也。……(塔里木河)潛行地下,南出于積石,為中國河云。”這,就是著名的“黃河重源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水域,塔里木河當然不是黃河的源頭。通過這種認識,中華民族的先民表達出通過塔里木河將西域文明與中原文明銜接起來的意愿。它與昆侖神話一樣來歷久遠。中華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沒有黃河,也不能沒有塔里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