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塔河下游逆流而上,可以看到逐漸減少了的沙化環境和越往上游越寬闊的河道,河水在沙質河床里或是彎曲盤繞或是放蕩搖擺的痕跡,河岸兩邊出現大片而茂密的胡楊林……這些都在提示我們,我們進入塔河的中游了。
五月份原本該是塔河小洪水的季節,但是,眼下塔河整個中游的絕大多數河段都是干的,河道里可以見到的水不是農田排出的壓鹽水,就是地下回滲水,過往的車子可以在多處橫穿河道來往于兩岸。
但是每當進入胡楊林,我們都會發現林內有大片小片不等的棉田,這里的胡楊林幾乎成了棉田的防護林,取代了上游和下游棉田四周的白楊林。這樣的景觀至少從外表看上去多了許多自然的感覺。而真正走到胡楊林里面會發現更多的事物,比如不時地會碰上從路上橫穿的野兔或者站在水坑里黑鸛在上下游都難碰到的幾乎上千只的大羊群和騎著毛驢放牧的老人,那里還有純牧民,或者農牧兼營的當地居民,能說起三四年前還在塔河上劃船和打魚的當地人,偶爾還會見到胡楊林保護站;因為河道里沒有水,幾乎所有的棉田都是靠打井灌溉,聽說打井是這兩三年一下子發展起來的,有的人索性把井打在河道里,或者用挖土機在河道里挖出一個大口井;也有實在不得已用河道里流淌著的壓鹽水澆地的農戶,那些地多打得起深井的人多是外地來的老板,在田里打工的有許多是從塔里木盆底南緣過來的維族人,因為沒有淡水羊群被迫去喝坑里的苦水咸水,有的得病而死,還會碰到胡楊林里新開墾的棉田,等等,等等……
總之,這里保存著大片的胡楊林,這是塔河中游留給我們的最深印象。同行的教授說,如果說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大面積的胡楊林的話,那么這里就是世界胡楊林的中心。與這片胡楊林同在的還有多種生物物種和依稀可見的傳統文化。然而,眼前可見到的胡楊林與棉田鑲嵌分布的格局透出的信息是生態與發展處在拉鋸狀態農田擴展,河道無水,水井大發展,地下水下降,胡楊林在受到保護的同時在退縮。塔河中游有一個塔里木國家級胡楊林自然保護區,據說保護區里的胡楊林在被棉田蠶食。德國的一個胡楊研究小組從遙感信息得到結果是這個保護區內2D08年的耕地面積比2000年增加了一倍多。我們在調查中得知,英巴扎胡楊林保護站管的9萬畝胡楊林里有2萬畝棉田和近百口水井。人們在擔心處于世界胡楊林中心的這片胡楊林的命運最終會是怎樣?
塔河中游的河道里3年不見水激發了兩岸棉農的打井潮,我們所見到的棉田幾乎都是在靠井水澆灌,井灌成了中游的新趨勢。在這個趨勢中,種地的成本在增加,集約化規模化的生產在形成,土地因此在向資本雄厚的老板手里集中。然而,這發展趨勢卻掩蓋著些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水。專家告訴我們,塔河兩岸現在打的井水絕大多是淺層水,而淺層水最終還是來自地表水。缺少地表水的補充地下淺層水就下降,就會威脅兩岸胡楊林等植物的生長。原來洪水到來漫溢兩岸,澆灌著胡楊林,而現在洪水到來先要補充已經消耗的地下水,便會減少流向下游的水量。這是個簡單的知識問題,而這個簡單的知識需要普及,否則會導致個新的誤區井水與塔河水無關,可以作為新的水源大力開發。
在英巴扎胡楊林保護站和設在庫爾勒的塔里木國家級胡楊林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我們了解到有了保護機構和措施以后,對胡楊林的開墾和砍伐受到了控制。但是現在最讓管理人員頭疼的是棉田與胡楊爭水和塔河來水不斷減少。他們說胡楊四五月份是最渴的時候,這時候也是棉田泡水的時候而又是現在塔河下不來水的時候,已經干了三年了,再干上三年胡楊就不行了。管林子的管不了水,眼看著沒有水胡楊林受損而沒有辦法,尤其是地處中游,受制于上游,這樣的保護管理體制,使胡楊林的保護十分被動和無奈??磥恚瑳]有全流域的統籌管理,即便建立了胡楊林保護區也可能淪為“畫餅充饑”的紙上保護區。
塔里木胡楊林的危機為我們提供了理解一個重要概念的機會:生態用水。人們講起塔河的過去,總是用“無韁之馬”來形容它,那時的塔河洪水一來,不擇河道,像野馬一樣奪路而奔,漫溢在兩岸,洪水過去在沿岸樹林和荒漠留下無數大大小小的水坑,這些水坑的水可以存留到第二年春季,滋潤養育著兩岸的綠洲植被,兩岸植物和動物也適應了洪水的周期變化,形成了特殊的塔河流域的生態系統。而且這些水坑還有分散排鹽的作用,避免鹽堿全部排到下游尾間而過于集中。因此,生態用水不是簡單地為河流留出一定自然流動的水量,它還包括滿足沿河動植物需水的時間和方式,也包括河流自我凈化的方式。生態用水離不開對流域生態系統的了解和管理。管胡楊林的不管水,管水的不管胡楊林,顯然不利于生態用水的管理。
其實,塔河的現實情況比這更加嚴峻,中游已經三年不見水的干河床說明塔河連最起碼的生態用水的量都得不到保障,根本談不上兩岸生態需水的供水時間和方式的滿足。更何況下游的人們和干涸的臺特瑪湖還在急等用水,而來水又屢屢到不了下游就斷流了,還不夠回填已經消耗的地下水,這種情況下又怎能奢望洪水像原來一樣隨意地漫溢在中游兩岸?問題的總體遠比一個區段的問題要復雜的多。
2003年在塔河中游兩岸筑起的那兩條生態堤壩就是應對復雜局面的產物,著眼于保護中游胡楊林的人批評它阻止了洪水的漫溢,而強調優先向下游生態輸水的人贊成它,兩者都是為了生態,一個為了中游,一個為了下游,而難的是兩者的兼顧。目前因為河道里根本沒有水,兩條堤壩的作用看不到,遭受的批評自然就更多。其實,生態方面需要兼顧的事情還有其它許多許多,比如,上游農田排水與自然河水混流,打亂了河流鹽堿遷移的規律,中下游沿岸飲用水的質量在下降,與生態相融的當地生活方式和文化在規模化生產過程中正在丟失;眼下一個不得不由人工干預的河流如何最大程度地模擬那條如同“無韁之馬”的河流,等等。兩條生態堤壩僅僅在拉開塔河生態治理的序幕,要走的路途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