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塔河中游,河床依然是干的,大片新開的棉田靠的是井水灌溉,據我們了解,中游打井也只是近三四年才開始的。隨著塔河水愈來愈緊張,井的規模和數量也急劇增加。
塔管局的陳保留主任告訴我們,這些所謂的開采地下水,尤其是在河床上打井的,實際用的還是地表水。而一旦這種抽取量大于地表水補給地下水的速度,就會出現諸如“地下漏斗”等現象,對來水時的河水流速、水量都會產生影響。但是地下水如何管理成了一個大問題,它影響著地表水能否暢通地流向下游,也關乎著兩岸胡楊林的生存。
在中游彎曲河道兩岸生長著大面積胡楊林。托合提·阿吾提就是英巴扎胡楊林保護站的站長,他是管林的,但是比管水的還著急水。


“這幾打井很厲害,每200到250畝地一口井,到底有多少根本算不出來,太多了。這里在70年代還基本上是無人區,只有一些牧民,沒有耕地的。現在光我們保護站管轄范圍內就有9個在河床上打井的,因為別的地方已經不好打出甜水了。我們是護林的管不了這些事兒,但這肯定會對胡楊有影響。
說我們是保護胡楊林的,但現在主要工作是天天都巡邏看有沒有偷開地的,發現過2個,抓住了。一個人不能單獨出去,巡護最少要2個人一起,要不太危險,我們這兒就出過巡護隊員被偷開荒的人打傷住院的事兒。
我們轄區每年都有幾個高峰期,區內有44個老板種棉花,每年從三四月就開始來人,包老板的地種,到秋天收棉花的時候人最多,超過一萬人,河南、四川、安徽等等,哪兒的人都有,防火隱患就又出來了。”近兩年里到處可見新打的水井。有些地方有限的地下水也要通過渠道輸送到遠處棉田,棉農再用水泵抽取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