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周刊》:作為英國設計協會主席,一位知名的設計師,你是否用另一種方法觀察生活?
戴森:作為一名設計師,我很自然地會在腦海中把看到的東西進行分解,就像小孩子會把東西拆開來看看它到底如何工作一樣。如果遇到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的東西,我就會問自己怎樣做能改進它的性能。人們有時候心甘情愿接受一款性能不好的機器,僅僅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普遍現象。我希望戴森真空吸塵器能給大家帶來不同的使用感受。只要你有更好的方法就可以改進產品。
我很喜歡打掃房間。我覺得這很有滿足感,所以我設計了不一樣的吸塵器和干手機。一分鐘前你看到地板上有臟東西,一分鐘后它就不見了。你還可以在吸塵器的集塵桶里看到你吸到的灰塵。吸塵的效果自然令人滿意。不過我也在不斷思考著如何能夠更進一步。
但我對于設計的興趣通常不會局限于吸塵器和干手機。一旦有合適的機會,就沒有理由拒絕。去年巴黎時裝周期間,三宅一生創意總監Dai Fujiwara希望以“風”的概念作為其設計主題。于是他邀請我設計一臺可以在走秀臺上制造出“風”的機器。Dai把我看做是“風”力專家了。我制造的管子不僅可以吹出大量的風,而且可以隨意移動、伸長和收縮。它們看起來就像中國的龍一樣,只是缺少頭和腳而已?!肮茏印敝鴮嵰齺砹瞬簧偌饨?,我很喜歡這樣的效果。這些管子由PVC材料制成,非常堅固。同樣原料和結構也用于飛機耗材的制造。
我期待著下一個挑戰的來臨。誰也不知道那會是什么,不過我已經開放思想準備迎接各種創意。
《商務周刊》:一般您用什么樣的方法得到設計靈感?
戴森:解決問題。不管這問題涉及獨輪車的輪子陷入地面、吸塵器吸力阻塞還是干手機無法烘干雙手。對我來說正是使用中遇到的這些不如意促使我進行全新的設計。所有戴森的工程師都遵循這一“解決問題”的理念,也正因此,我們每年在研發方面會有巨大的投資。
另外,要想為人們的生活帶來重大的改變,僅僅把自己看作一名設計師或者設計工程師是不夠的。你必須涉獵很多方面,從設計和工程到建筑、數學和藝術,不一而足。
《商務周刊》:您更在意改進現在產品的不足之處,而不是消費趨勢和技術的變化?
戴森:現在有一股回歸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時尚的風潮,對過去的流行進行全新的創意包裝。在英國,的確有很多制造商為了迎合人們對于此類產品的喜好,進行復古設計。但技術的進步同樣令人驕傲,這讓我們更有能力承擔復古帶來的風險。作為制造商,我們既不能依賴于回歸復古設計去吸引用戶,也不能迷信消費者具有新科技恐懼癥。
與此同時,我們會不斷將潮流元素加入到產品設計中。例如,小型化毫無疑問是目前的潮流。我對此很感興趣,而且已經將這一概念運用于新的機器中。比如在設計我們最近的一款產品時,挑戰主要來自于如何將完整的戴森吸塵器不損失吸力的電機縮小放入如此小的空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