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阮一峰
去年年底,《商業周刊》評選出25位互聯網業最有影響力人物,Paul Graham列第6位。而Google創始人塞吉·布林和拉里·佩奇位列第4位,史蒂夫·喬布斯僅位列第9位。
幾年前,Graham成立了風險投資公司Y Combinator,每年兩次向篩選出的年輕創業者提供單筆不超過2萬美元的種子基金。
人的確是最重要的
“經濟衰退可能正是創業的大好時機。缺少競爭是有利因素,猶豫的投資者是不利因素,很難說哪個因素分量更重一點。但是說實話。它們都不重要。在過去的日子中,我們對許多創業公司進行了投資。我們發現這些公司能否成功,取決于創業者的素質。宏觀經濟肯定有一些影響,但真正重要的是你這個人,而不是你何時動手。
別看新聞,你只要照照鏡子就夠了
“有些人的想法是‘經濟狀況這么糟,我最好避免在這個時候創業’,這種想法的誤導性不亞于在經濟泡沫時期某些人想的‘我只要趕上這個時候創業,就能發財了’。如果你想增加成功的機會,你不應該去想經濟狀況的好壞,而應該花大量時間考慮能找到誰跟你一起創業。如果你擔心公司會因為某種原因倒閉,請不要去看電視新聞,你只要照照鏡子就夠了。

宏觀經濟衰退的一些好處
“的確會使你的投資者和顧客感到手頭拮據。但這反而可以使你從中獲利,因為顧客需要更便宜的商品。一般來說,創業公司的產品,總是比原有產品更便宜。”
“要是你辭職創業,結果創業失敗,找不到工作怎么辦?如果你是銷售或者市場人員,這可能是一個問題。在經濟危機時,找到一份新的銷售工作,會花掉幾個月。但是,如果你是技術人員會好一點,好的工程師總是能找到工作的。你也許對新工作感到不滿意,但是至少你不會餓死。”
“經濟危機令競爭變小了。技術革新的列車,總是定時從車站發出。如果有人蜷縮在墻角,不肯上車,那么整節車廂可能只有你一人搭乘。”
用投資者而非工作者眼光看創業
“作為創始人,你就是用工作買入你自己的股票。為什么Google的創始塞吉·布林和拉里·佩奇那么富有?并非他們的工作創造出幾百億美元,而是他們是Google的第一批投資者。同其他投資者應該做的一樣。你也應該在經濟不景氣時買入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