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
采訪當中看到海棠辦公室字板上寫滿了這幾個月的作戰計劃,想讓她站前面拍幾張,她非要找東西把字板擋上,其實拍出來是看不清的,但她還是堅持。對于創業,即使身為浪漫的法國人,海棠也認為這是需要謹慎的事。在拍她在陽光下跳躍的畫面時,這個法國人跳了十多分鐘,希望跳出最美的畫面。
張增先
采訪創業者之家、20元一晚的職達求職旅館時,我與張增先開玩笑說:“拿你的簡歷去應聘酒店行業CEO,第一輪篩選都過不了。”他笑著贊同。這是一個很奇特的創業團隊,無論是董事長文元慶、CEO張增先,還是其他創業伙伴,沒有一個是酒店行業出身。但他們共同的經歷是:從貧苦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因此他們深深理解家境不好的學生最初找工作的艱辛。
趙嘉敏
盡管趙嘉敏已經成為商人,但依然難掩一身書卷氣。或者跟采訪之前的心理暗示有關,這樣一個帶點公益性質、帶些理想主義色彩、幾個高級知識分子湊成的譯言“公司”能做成生意嗎?或者,每個創業的人都是理想主義者,為了理想放棄原本安逸的生活。誰都知道創業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趙嘉敏卻在這個過程中領悟到十個字,“擇善而固執,循序而漸進”。
戴志康
大學生該如何通過實習找到工作?第一次見面便發現這個人身上有著超越同齡人的成熟,這種成熟體現在思考問題的系統性和客觀性上。比如在我看來,“連續創業者”的本質是對失敗的逃避。而在他看來,這只是對成功的定義標準不一樣,“有的人以爬上世界最高的山為成功,有的人以爬了世界上很多座山為成功,連續創業者只是選擇了后者而已。”
徐晨
兩年前一次論壇上,主持人請徐晨給創業者一些建議,他只說了一句話:“不要創業!”今天,再次提起這個插曲,徐晨已經有了新的看法:危機,或許正是創業者進入市場的良機,VC也相對更愿意關注早期項目。因此,現在的他,每天的行程比以前更滿了。接受采訪前,他剛好看到一個不錯的項目,他的心情很愉快。
SOE
SOE是一個公益性的創業幫扶組織。目前他們不能提供資金的幫扶,但卻能給有創業愿望的年輕人一個接觸真實創業者的機會。我們崇拜創業英雄,但他們獨一無二,不可復制;而創業者更多是沉默的大多數,但他們是真實的。正如SOE中國執行總干事張利所說,“我們要幫扶的主要是開始創業3~5年的人,他們的創業過程也更貼近當地市場和環境。”
YBC
YBC在北京友誼賓館辦公,一間大辦公室,沒有間隔,YBC的工作人員通過發放小額貸款為資金困難的創業者實現夢想。在采訪執行總干事張惠玲時,她給我們翻閱YBC集合了創業者故事的幾本冊子,她最常用“感人”形容這些故事:“創業道路每一步都很艱難,在YBC每一天都在發生這些艱辛但感人的事。”
讀者
幫助我們完成本期特刊的還有很多背后的讀者,他們關心《職場》、關心創業,向往更自主的未來。有些讀者熱心參加《職場》與騰訊網聯合創業調查,寫下評論;還有讀者為我們發來他們的創業問題甚至創業計劃書,他們的故事也構成了本期特刊的一部分。謝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