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娃所居住的奓村不算大,村民也不算少,村民們各有各的愛好。
狗娃是其中的一位村民,自從狗娃高中畢業后,未考上大學而名落孫山,狗娃平日除辛勤耕作好自己的那幾畝責任田外,狗娃還有一樣嗜好,就是愛看、愛唱、愛學秦腔戲。
你只要一聽見秦腔戲聲來了,就知道是狗娃來了。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家住陜西韓城縣,杏花村中有家園……”人沒來,秦腔聲先來了。
這準是狗娃在唱,真準,說曹操,曹操就來了,隨著唱腔而來的的確是狗娃。
狗娃,一副胖墩墩的身軀,兩眼炯炯有神,一副總是裝滿笑容的臉,見了人,總是言中帶著笑語。隨著爽朗的笑聲后,再有殷切般的交談。這就是年輕力壯,敢說敢為狗娃的個性。狗娃和人交談中,三句話過后就離不開談論秦腔的話題。
追溯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現代戲《沙家浜》的精彩演出,博得了臺下男女老少們的齊聲喝彩;演出的秦腔戲《沙家浜》真棒!使人過了秦腔戲的癮。
舞臺下,人山人海,觀眾們齊聲贊揚,演出的《沙家浜》戲精彩極了。
扮演“刁德一”者,把劇中的刁德一,演的活靈活現,使人贊口不絕,真是入木三分。
扮演“胡司令”這人,給人的印象是,大老粗,笨頭笨腦笨腳的人,不配做“司令”。
更令人興奮的是“阿慶嫂”的表演,看了的人們;尤其是狗娃,都異口同聲地贊揚,“阿慶嫂”的表演,是活靈活現。神采奕奕的阿慶嫂,對待新四軍傷病員,親人般的溫暖與關懷;而對日偽軍和兇神惡煞的敵人,阿慶嫂的足智多謀,善于言辯,使人感到這位農家婦女,所具有的各種英雄氣魄。
扮演“阿慶嫂”的人,是位二十多歲的農村婦女,名叫王愛芳。
王愛芳出生在楊杏村,一戶農戶人家,王愛芳她大,是位秦腔迷。平常也能吼唱幾段秦腔戲。愛芳自出生一來,就在她大的薰陶下,耳聞目染了不少的秦腔戲曲。嫁到奓村后,更是到了戲窩里,愛芳如魚得水,自由、自在地徜徉。
奓村酷愛秦腔戲的人特別多,便由村民自愿組織建成了個業余劇團,演出各種秦腔戲。
扮演“刁德一”的人名叫張文獻,扮演胡傳葵胡司令的人名叫狗蛋,正名叫康狗勝。王愛芳每出戲都扮主角,象現代戲“江姐”,龍江頌啦。演《沙家浜》里的“阿慶嫂”是王愛芳的拿手戲。
六七十年代里,群眾的戲曲演出是盛行的。而進入七十年代后期,隨著改革開放的大力發展;半導體收音機盛行了。進入八十年代以后,改革開放更邁開了步伐,由黑白電視機轉入彩色電視機;再往后,29英寸大彩電已開始普及進入普通農民家中。
人們也由看自己的“家戲”,到聽半導體收音機的名家戲,再到電視上“秦之聲”這個群眾大平臺。
“秦之聲”的演出越來越大,由三秦大地,走向大西北,面向全中國。
農村群眾的業余演出,逐漸由盛行到衰弱。再由于演“刁德一”的老藝人張文獻等幾位病逝了。業余劇團也就逐漸解散了。但以后成了不太齊全的“農民自樂班”。
“農民自樂班”逢村上的紅白事,照樣演出各種秦腔戲曲,王愛芳還是唱主角。
王愛芳演“阿慶嫂”,由于是她的拿手戲,鄉親們把她演的戲看的多了,臺上是“阿慶嫂”,臺下,由于她年齡大些,小伙子們都必稱叫她愛芳嫂。而后來,又改叫成了“阿慶嫂”。
“阿慶嫂”就一傳十,十傳百地叫開了。
“阿慶嫂”在農村實行責任田后,也就是進入八十年代后,農村改革開放蓬勃發展,“阿慶嫂”便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管好自家的一畝三分責任田。
“阿慶嫂”務棉花是內行,但務棉花還不如務果樹,富的快,十畝田,不頂一畝園。
“阿慶嫂”琢磨著,算計著,栽務果樹富的快。于是,阿慶嫂就把自己的責任田全部栽上了“秦冠”。
秦冠開花結果早,蘋果賣了錢,阿慶嫂家里富了,成了萬元戶。
“阿慶嫂”這時雖然富了,但是,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阿慶嫂繼續往大處想,想著謀更大的一番事業。
“阿慶嫂”把蘋果賣了的錢,再貸了些款,買了輛面包車,跑起了客運。
別人,尤其是狗娃問她,“你為何要跑”客運,阿慶嫂說:“沙家浜里的阿慶嫂”,開了個茶館,迎客四面八方,源源不斷的錢財,滾滾而來。咱積攢著錢貸款,買面包車,跑客運,這財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揭的。
“阿慶嫂”的兒子,由于考大學,名落孫山,阿慶嫂就叫兒子去汽車駕駛學校學習。兒子出來后當駕駛員,阿慶嫂當售票服務員,經過一年后,阿慶嫂由面包車,換成了中巴客車,再后來,換成了大巴客車。
大巴客車行駛在村至縣城,直達省城的公路上。
狗娃今天有事,便搭乘坐在阿慶嫂的大巴客車上。
大巴行駛到每個站,總有上車的旅客,下站的乘客。
大巴停到這站,下站的寥寥無幾,而上來了五六個人。
車啟動了,車內由于人已滿座,已成為超載運行了。
座位上坐不下,有在行道上站立著。車內由于超載,近百十號人,加上炎熱的天氣,車內的溫度能達三十八九度,乘客們人人顯得汗水淋漓。
狗娃身旁的一位乘客,下站了,而上來的人,就順便坐在狗娃旁邊的空座上。
狗娃身旁新坐的來人,看上去有六十多歲的樣子。瘦瘦的臉龐,中等身材,滿臉胡子,農村人的穿戴,從外表看,應算為老者,老漢。
大巴行駛著,車內的乘客中,有人在行道上叫賣:“大熱天,賣冰淇淋飲料。多喝飲料能中獎。”
賣飲料者,來回走動。
這時來到狗娃身旁的老漢身旁,說:“老伯,喝桶飲料,喝飲料能中大獎。”
老漢一再推辭,我不想喝飲料,而賣飲料者,熱情服務,老漢在無奈之下,便賣了桶飴糖。買飲料的人們,打開桶品嘗著。
香甜爽口的飲料,叫賣者又叫賣了起來,喝飲料能中大獎,空桶別扔,要細看桶蓋,有人在車內走動著,查詢中問:“我喝的這桶無獎,你呢?”
到老漢跟前,來者細看著發老漢的飲料桶和蓋,竟驚喜地發現,老漢中獎了,特等獎,一萬元,查看者對老漢說:“中了獎,到前邊省城內的本飲料公司可兌獎,拿著這桶飲料和桶蓋以及身份證,既可兌現。
老漢驚喜后惋惜地說:“他沒有帶身份證,”來者說 :“沒有身份證就不能兌現。”
查詢者又說:“車內誰有身份證,別人有身份證沒中獎,老漢,我給你建議,你把你中的獎賣了,這很好,兩全其美”。
在查詢者的熱情慫恿下,老漢將中的大獎賣了。
有個有身份證的人,只有一仟陸佰元的現金,而老漢要二仟元才能成交。
有位有身份證者說,他有四百多元,于是,加添了四百,那位有身份證者,將大獎買了過去,你投資一仟陸佰元,另一位投資四百元,到省城飲料公司兌現一萬元,這可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呀。
在這期間,阿慶嫂也跟在查詢者的身后,觀看著旁聽著。
成交后,狗娃在一旁在想,這樁事,真是兩全其美的大好事。
而在這時,阿慶嫂把狗娃暗叫了一下,使了個眼神,叫狗娃到站下車,有事情要辦。
狗娃下車后,用公用電話撥打了110。
大巴行駛到前面的站后,老漢,叫賣者,查詢者,慫恿者等人,一一下車了。
在車站上已等侯的刑警,把老漢,叫賣者,查詢者,慫恿者,叫他們去派出所。
經審訊,這是一個詐騙團伙,他們用偽造的欺騙手段,蓄謀集體詐騙群眾現金。
此事之后,阿慶嫂名聲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