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琳碧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我國企業也不斷面臨著新的問題,外匯風險的防范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自即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標志著我國的匯率改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民幣匯率制度最終將走向自由化。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必然對我國經濟發展、企業的經營以及社會的方方面面產生深刻的影響。本文首先主要分析了匯率風險的類型及其識別,接著提出了輸變電龍頭企業的外匯風險控制策略。
關鍵詞:外匯風險防范策略
匯率改革帶來的風險對企業影響是多方面的,這不僅表現對進出口等企業的經營管理各個環節上的影響,還表現在對那些看似與匯率無關立足境內經營的企業也會產生影響。我國經濟正不斷地同國際經濟接軌融人世界經濟一體化之中,企業所面臨的匯率風險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不同類型的企業或多或少都要面對匯率波動及其帶來的風險,這是不可避免的。
一、匯率風險的類型及其識別
(一)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指由于非預料的匯率變化導致企業未來的收益發生變化的外匯風險。匯率發生變化后,一個企業將面臨原材料、勞動力、管理費等價格的相應變化,生產成本也就隨之而有所變化,因此,產品的市場價格也將不同,從而影響到顧客對該企業產品的需求量,最終導致該企業的營業額發生變化。假如當一國貨幣升值時,出口商一方面因出口貨物的外幣價格上升,有可能減少出口使其出口額減少而受損。另一方面。如果出口商在生產中所使用的主要原料是進口品。因本幣升值會降低本幣表示的進口品的價格,出口品的生產成本又會降低。結果是該出口商在將來的純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
(二)交易風險
交易風險是指由于匯率變化導致企業應收帳款和應付債務的價值發生變化的風險。應收帳款或應付債務發生在匯率變化以前,而實際的結算發生在匯率變化以后。例如,輸變電龍頭企業向菲律賓出售一筆貨,付款期限為1年。1年后,輸變電龍頭企業獲得850億盧比的外匯收入。在本合同簽約時匯率是1盧比=0.004元,以此匯率為基礎計算的,輸變電龍頭企業的美元收益應為3.4億元;而在一年后收匯時盧比對人民幣的匯率為1盧比=0.003828元。因此,輸變電龍頭企業實際的美元收益是3.254億元,由于匯率的變動損失了0.146億元。
(三)會計風險
會計風險又稱轉換風險、折算風險、賬面風險等。會計風險指由于匯率變動導致資產負債表中某些外匯項目的價值發生變化的風險。這是一種根據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公司的經營活動編制統一的財務報告時產生的外匯風險。當公司將其以外幣計量的資產、負債、收入和費用折算成以本國貨幣表示的有關項目時,匯率的變動有可能給公司造成賬面收益或損失。這種賬面損益就是由會計風險帶來的。
交易風險、經營風險、會計風險在企業的經營活動過程中,所發生的時間是不同的。在經營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外匯風險成為交易風險;經營活動結果中的外匯風險成為會計風險;企業與其經營收益的外匯風險成為經營風險。從損益結果的衡量上來看,交易風險和會計風險均可根據會計程序進行,可以用一個明確的具體數字來表示,具有靜態型和客觀性的特點;而經營風險的衡量則需根據經濟分析,從企業整體經營上進行預測、規劃和分析。它涉及企業財務、市場、生產、價格等各個方面,因此帶有一定的動態性和主觀性的特點。從衡量風險的時間來看,交易風險和會計風險損益結果只突出了企業在過去已經發生的交易在某一時點的外匯風險的受險程度;而經營風險則要衡量將來某一時段內出現的外匯風險。從企業不同管理層次的角度來看,交易風險可以從單筆孤立的交易,也可以從子公司經營的角度來衡量其風險的損益結果;而經營風險則只能從公司整體來考察。交易風險關系到現金的流動,造成真實的損益。會計風險主要影響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動無關,由它造成的損益是不真實的,只是存在于帳面上。
二、輸變電龍頭企業的外匯風控制策略
當今,隨著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程度越來越大,輸變電龍頭企業在經營中已不得不考慮到外匯風險的影響。尤其是現在我國正在實施匯率體制改革,輸變電龍頭企業更應該抓住這個時機充分認識和學習規避外匯風險的方法以應對匯率波動的風險。
(一)輸變電龍頭企業短期措施
1、提前或推遲結算
所謂提前或延遲,就是當預期某種貨幣將要升值或貶值時,提前或推遲對有關帳款的收付,即通過調整外匯資金的結匯時間來規避外匯風險。涉外出口的輸變電龍頭企業在當外幣呈現堅挺趨勢時,應延遲收款,因為這樣可以使出口商獲得一筆額外的匯兌收益;當外幣呈現疲軟走勢時,出口商則應想方設法做到提前收匯,提早簽訂出口合同、把交貨日期盡量提早安排以及將信用期適當縮短等。
2、選擇計價貨幣
當企業的管理人員預測某種貨幣將長期貶值或升值時才可以考慮這一戰略。選擇貨幣主要有幾種形式:(1)本幣計價法;(2)選擇幣值趨硬的貨幣作為出口交易的計價貨幣,選擇幣值趨軟的貨幣作為進口交易的計價貨幣;(3)進出口貨值的一半用硬幣、一半用軟幣。
3、制定保值條款
制定保值條款就是在經濟合同中明文規定有關外匯風險共擔的條款,保護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保值條款包括黃金保值條款、外匯保值條款、特別提款權保值條款或其他復合貨幣保值條款等。
4、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規避外匯風險
雖然我國目前的金融工具還不夠齊備和完善,但隨著匯率體制改革的加深,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也凸現出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來規避風險應該成為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這里所講的主要包括外匯遠期、外匯期權、掉期,貨幣互換等工具。例如輸變電龍頭企業按照合同規定,該進口商需要在3個月后以美元支付一筆貨款,金額為100萬。按套期保值原理。這即構成一個“已有”的交易,形成3個月后的美元“空頭寸”。為避免匯率風險,該輸變電龍頭企業于今天向銀行購入3個月遠期的美元,金額亦為100萬。這樣,該輸變電龍頭企業就建立了一個美元“多頭寸”,與上述空頭寸完全匹配。由于匯率變化對兩個頭寸產生的是一正一負的影響,兩者剛好抵消,因此,遠期保值的結果是,進口商按3個月的遠期匯率用德國馬克兌換100萬美元。
5、運用貿易融資規避外匯風險
比較常用的是出口企業的出口押匯。此外還包括保理,福費庭,買方信貸,賣方信貸,包埋票據等多種方式。這些融資技術的運用,不僅可以使企業加速資金的周轉,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還可以有效地防范輸變電龍頭企業出口貿易中的外匯風險。
(二)輸變電龍頭企業中長期策略
1、市場選擇。輸變電龍頭企業的主要戰略考慮之一是產品的銷售市場,即市場的選擇,以及投向每個市場的營銷力量的大小。例如,由于人民幣趨硬,有些輸變電出口企業從一些國外市場撤出,因為當地市場上其他國家出口商較強的競爭力使輸變電企業出口無利可圖。一般來說,如果本幣對外幣貶值,而且這種貶值的趨勢具有長期性,企業在確定其產品的銷售市場時,應該大力拓展貨幣升值國市場。相反,如果本國貨幣對外升值,而且這種升值趨勢具有長期性,企業在選擇市場時,就可以考慮在國內市場上多下功夫。
2、定價策略。從風險角度出發的定價策略主要關心的問題是維持市場份額,還是保持邊際利潤(產品價格)。其實也就是在產品銷量變動和產品價格調整之間做出選擇。在人民幣幣升值的情況下,輸變電出口企業以及與進口商競爭激烈的國內企業面臨著這樣的選擇:是保持本幣價格不變以維持其原有利潤率,從而損失銷售量、縮小市場份額,還是降低本幣價格以保住市場份額。從而降低原有的利潤率?由于出口市場當地的生產商因其貨幣貶值而在成本上擁有相對優勢,這就使出口商提高外幣價格、維持其利潤率的能力受到了限制。一般來說。出口商品的價格可以提高一些,但提高的幅度低于外幣貶值的幅度。同時,出口商通過降低其出口利潤率的方式承擔其余部分。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輸變電龍頭企業決定是否提高價格時,而且應該考慮現在失去的銷售額。一般說來,需求價格彈性大,就應回避提價策略,力圖擴大銷量,取得市場份額,若生產的規模經濟突出,更應如此。
3、海外生產和全球化最佳生產。當某一地區的貨幣貶值存在的時間很長,對跨國公司來說最好的策略是在該地區設廠生產,以獲取生產成本較低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