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妍
摘 要:隨著我國民主與法制的不斷健全和完善,公民依法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不斷增強。尤其是大批進城務工的農民,城市的新事物和新理念不斷沖擊著他們傳統(tǒng)的價值觀和婚姻觀,由此當前農村離婚率呈上升趨勢已是不爭的事實。離婚問題既是個人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它關系到農村的穩(wěn)定及和諧社會建設,應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
關鍵詞:農村 離婚 原因及建議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5-
一、農村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最基本單位,主要依靠婚姻關系來維系。當前中國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城市化進程,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隨著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涌入城市務工。廣大農村開始了一場生產方式、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生活習慣和社會身份的深刻變革,傳統(tǒng)的婚姻觀念受到極大沖擊。據(jù)我市民政局統(tǒng)計,我市2005年結婚3987對,離婚1 187對;其中屬于農村人口的486對;2006年結婚4804對,離婚1421對,其中農村585對;2007年結婚5196對,離婚1740對,其中農村767對,近三年的農村人口離婚率分別為40%、41%、44%,農村離婚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婚姻案件的增多就意味著家庭的不穩(wěn)定,家庭的不穩(wěn)定則勢必會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從而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因此應引起廣泛關注。
一是離婚夫妻平均年齡偏低,且結婚時間較短。二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離婚案件所占比例逐年增長。三是解除婚
姻關系所占比例較大。四是案件審理難度增大。
二、造成目前農村離婚問題日益突出的原因
(一)農村群眾文化水平偏低,陳腐觀念蔓延
第一,家庭暴力。夫妻雙方都是家庭平等主體,應互相尊重和互相體諒。在農村受思想文化、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約,封建思想特別是“夫權”思想仍很嚴重。不少人無視婦女的獨立人格,動輒對妻子辱罵毆打和肆意虐待。家庭暴力具有隱蔽性,它大多發(fā)生在當事人的住所內,不易被外人發(fā)現(xiàn)。加之人們受“家丑不可外揚”的傳統(tǒng)思想以及“清官難斷家務事”的社會冷漠態(tài)度的影響,認為不好管也不便管,致使家庭暴力沒有得到及時快速的制止,久而久之,就會給受害方造成無法彌補的心理創(chuàng)傷。隨著社會法制建設逐步推進,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婦女的法律意識在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婦女已經擺脫了傳統(tǒng)的“從一而終” 婚姻觀念,勇于用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去追求幸福婚姻。
第二,“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男女平等、計劃生育的國策已深入人心,但在部分農村家庭中重男輕女思想仍十分嚴重,“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封建腐朽生育觀念仍在不少農民心中根深蒂固。人們對生育女孩的妻子往往產生厭惡心理,把一切責任歸咎于女方,因此導致夫妻感情破裂而起訴離婚。
(二)感情基礎差,夫妻溝通難
第一,婚前缺乏了解,感情基礎薄弱。婚姻需要用感情來經營和維系,然而農村青年的婚姻多是通過“媒妁之言”而搓成的,雙方見過幾次面后就匆忙訂婚,然后各自外出打工,彼此缺乏溝通了解的機會。婚后雙方常因彼此的缺點而爭吵,甚至動手,造成本不牢固的夫妻感情愈加生疏,最終導致離婚。
第二,打工有“外遇”,缺失家庭責任感。農村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外出“淘金”,很多年輕夫妻聚少離多,長期分居。一些人留戀外界的生活條件,容易產生婚外情導致離婚。還有部分夫妻一方長期外出打工,對孩子、家庭不管不問而引起另一方的強烈不滿,從而導致離婚。
第三,賭博、酗酒,缺乏責任心。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農業(yè)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使農村中的一部分人經濟相對寬裕,農閑時間大大增加,生活變得較為穩(wěn)定。但農村健康文化生活相對貧乏,這使得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染上了賭博、酗酒等不良嗜好,占據(jù)其生活的大部分時間,使雙方的交流日益減少,對家庭及子女的照顧也隨之減弱,造成了夫妻矛盾的加劇,婚姻關系不能維系。
(三)動機不純,惡意離婚
在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的過程中,城郊結合部的鄉(xiāng)村土地大多被征用。農民被拆遷安置到政府集中修建的新型社區(qū)生活,這是配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它改善了農民的居住環(huán)境,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節(jié)約了土地、美化了環(huán)境。但是有些人,借政策的利好,打自己的小算盤,惡意離婚,以便獲得更多的賠償和拆遷費,這已成為部分地區(qū)離婚率上升的新原因,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
三、審理農村離婚案件中出現(xiàn)的問題
第一,舉證困難。離婚案件涉及的主要是當事人人身關系,尤其是感情方面的事,只有當事人本人最清楚,所以要求當事人提供相應的證人是比較困難的,但有些案件事實是眾所周知的,又沒有人肯出來作證,這樣就給審理工作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
第二,在農村離婚案件中婦女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許多農村離婚案件在處理家庭財產時,很少對土地承包權益作出劃分。這不僅侵害了農村婦女的合法權益,也容易引發(fā)新的矛盾,影響農村社會的發(fā)展與穩(wěn)定。離婚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沒有主張對土地承包權益作出分割。由于土地承包周期長,各地的調整政策不盡一致,有的采取“大穩(wěn)定、小調整”,有的是“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導致許多農村婦女出嫁后,娘家的土地被收回,婆家的土地又未解決。一旦離婚,婦女往往失去土地承包權。一些婦女法律意識不強,不知道依法維
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四、遏制農村離婚率上升的對策和建議
婚姻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提倡的是社會主義和平友愛的婚姻家庭觀。如果廣大農民在逐步走向富裕的情況下,處理不好婚姻問題,家庭支離破碎,勢必會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離婚問題除依靠法院通過審理案件解決外,還應全社會協(xié)同配合,堅持源頭預防與事后處理相結合。
(一)社會方面
第一,加快新農村建設,縮小貧富差距。黨中央曾提出把“生產發(fā)展,生活富強,鄉(xiāng)村文明,村容整潔,民主管理”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各級地方政府應充分發(fā)揮其引導作用,適時調整農村生產結構,加大農村基礎建設,為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提供條件;最大限度地發(fā)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讓農村青年致富在本地,從客觀上減少因兩地分居而引發(fā)的離婚問題。
第二,加強法制宣傳,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加強法制宣傳力度,弘揚社會主義婚姻家庭新風尚。新聞媒體應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加強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力度。政府機關應充分利用其自身優(yōu)勢,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倡導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等家庭美德。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增加他們的法制觀念和家庭責任感。
第三,嚴格婚姻登記制度,嚴把婚姻登記關。結婚登記是我國婚姻法確定的男女雙方形成夫妻關系的要件。實行婚姻登記制度,對維護中國的婚姻制度,避免違法婚姻的發(fā)生,預防和減少婚姻糾紛有重要意義。婚姻登記機關應嚴格遵守婚姻管理制度,充分發(fā)揮其管理、教育和服務的職能作用,從源頭杜絕無效婚姻和不適合結婚登記的情況發(fā)生,最大限度地將婚姻家庭矛盾消化解決在訴訟之外。
(二)法院方面
第一,加強法官隊伍建設,成立專門婚姻家庭法庭。婚姻案件雖是民事案件的一種,但又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民事糾紛案件。它不僅要解決當事人雙方的感情問題,還要解決子女撫養(yǎng)、財產分割、債務承擔等問題,因此要求法官要有豐富的理論功底和審判經驗。為此法院可成立專門法庭,更好地辦理婚姻家庭案件。
第二,利用調解前置,充分發(fā)揮訴訟調解的功能。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結婚自由受法律保護,離婚自由同樣受法律保護。保護離婚自由,是為了那些感情確已破裂、無法和好的婚姻,能夠通過法定程序解除其婚姻關系。但并不意味著離婚就可以草率和隨便。針對目前農村離婚案件具有很強地緣性和家族觀念,容易引發(fā)雙方家族矛盾和沖突的特點,法院在審理農村離婚案件過程中,應切實貫徹“能調則調、多調少判、慎用判決”的原則。加強對離婚案件的調解,多做夫妻雙方的教育疏導工作,對尚有和好希望與可能的婚姻要盡量調解和好;對感情確已破裂,已無和好可能的婚姻,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時,應及時公正處理,協(xié)調解決好子女、老人的問題,促使雙方好聚好散。法庭更好地辦理好婚姻家庭案件。
參考文獻:
[1]陶毅.婚姻家庭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王維航.中國現(xiàn)代婚姻暴力問題及對策.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3(2).
[3]張敏杰.中國的婚姻家庭問題研究:一個世紀的回顧.社會科學研究.2001(3).
[4]巫昌禎.婚姻家庭法新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5]關信平.社會工作法規(guī)與政策.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