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祥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服務型中小企業會計體系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如會計部門結構簡單、業務流程成本控制難度大、會計人員水平低、現代化信息技術缺乏等。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加強服務型中小企業會計體系制度化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服務型 會計體系 制度化
中圖分類號:F27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5-
一、服務型中小企業
服務型中小企業是指規模較小或處于創業階段和成長階段的,以提供勞動力、科技信息和其他服務為主的中小企業。相對于大型企業,服務型中小企業具有經營靈活、組織機構簡單、行業涉及面廣、數量眾多、工作環境靈活等特點。目前,服務型中小企業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企業:一是為建設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提供支撐的生產服務型企業,如現代科技服務業、商務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等;二是為民生提供保障的消費性和公益性服務業,如商貿流通業、旅游業、社區服務業等;三是為農村提供支持的農村服務業,如生產技術服務等。
二、服務型中小企業會計體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財務部門結構簡單、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
服務型的中小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是個人獨資的家庭式公司、合伙制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這樣的組織形式阻礙了企業會計體系的建設。一是企業為了節約開支,最大限度的減少會計部門的結構和會計人員數量,或者使用不具有會計資格的人員從事會計工作,這就促使會計人員身兼數職,忙于細小工作,而不能從總體上把握企業財務狀況。二是會計部門權利較少,家族式的或者合伙企業往往對企業的財務管理采取嚴格的集權制,企業的財務有所有者掌控和使用,而會計人員只是發放工資或者記賬算賬,無權對企業的財務狀況指手畫腳,有時還必須根據管理者的需要隨意改變會計資料。三是財務管理制度形同虛設,只是用來應付外來檢查,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服務型項目收費不規范導致企業賬目不規范或不建賬
服務型中小企業在提供服務過程中,很少以產品的形式出現,而提供的無形服務或者信息,往往以收據或者其他的形式體現在企業的內部賬目上。所以,部分服務型中小企業對內根本不設賬,或者以票代賬,有的雖然設賬,但賬目混亂。更有甚者,為了逃避稅收或者套取銀行貸款,相當部分企業設兩套賬或多套賬,人為操縱企業賬目。
(三)管理水平低,現代化信息利用少
當前服務型中小企業會計人員獲取會計資格的人較少,特別是對于一些家族式企業和合伙制企業,往往任人唯親,相信周圍的人,即使會計賬面出現錯誤,也認為都是自家人,所以處理較少。其次,由于沒有受到過系統的會計理論的學習和培訓,在記賬、算賬和報賬的時候還采用原始的手工方法,這種手工計算方式浪費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使會計工作者的任務重心放在煩瑣的計算中,而忽略了對財務狀況的總體把握和規劃。再者,由于沒有配備相關的現代化設備,有的即使配備了設備也因為使用者知識和技術的缺乏而使設備浪費。因此,落后的手工記賬方式不能為企業的宏觀決策提供及時的財務信息,影響到了企業發展決策的制定。
(四)服務型中小企業內部監督不力,會計資料失真
服務型中小企業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員工工作的靈活性和自主性較高,有時服務費用不統一收取,而是由員工代為收取和交納,這種身兼多職的工作形式對企業來說可能方便管理和部分增強員工工作積極性。但由于員工工作分散,這種員工收費記賬方式造成企業財務管理監督難度加大,使企業會計監督失控,如不能有效的統一管理,會造成了會計信息的失真。
(五)財務核算體系缺乏一致性,造成企業會計信息不通暢
由于服務型中小企業會計核算速度慢、效率低,企業經濟信息不能及時反映企業的經濟狀況,使企業的經營者不能根據財務信息作出正確的應對時常變化的反映,使企業資源浪費。而且,由于缺乏數據共享,不同的部門之間數據設置缺乏統一性,也使得起在統計總體數據時或對數據進行分析時難度增大。這樣,信息的不通暢造成了部門之間重復勞動和數據傳遞的成本增加。
三、服務型中小企業會計體系制度化建設
(一)建立符合現代化要求的企業管理體制
對于家庭式以及合作制的服務型中小企業,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完善的現代管理體系。將所有者的個人財產與企業的財產明確區分開來,將企業的經營管理權交給懂得企業管理的人員去操作,而企業所有人可以從宏觀上以及企業重大決策方面掌握企業的發展。將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能有利于明確出資者的責任,降低投資者的風險。服務型中小企業建立現代化的管理體系,企業管理者、經營者和員工的責任明確,有利于建立公正透明的財務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
(二)建立完善的財務部門結構和制度化保障
第一,建立完善的財務部門結構。目前,對于中小企業特別是規模較小的企業來說完善財務部門結構難度較大,企業在建立財務部門時首先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過于復雜的財務部門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負擔。但從宏觀上來說,合理的預算可以規范企業的投入,控制企業的成本,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嚴格的會計核算制度可以嚴格控制服務過程中多余成本的消耗;而會計報表則為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在適度考慮企業員工規模和企業利潤的基礎上,建立相對完善的財務部門結構是完善會計的前提。
對于服務型中小企業來說,員工的支出和收益與企業的利潤緊密相關,因此,服務型中小企業更應嚴格控制個體員工的成本與收益的變動。這就需要會計核算部門專門核算員工個人效益。
第二,規范的制度是建立健全財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規范的預算體系。在這一點上,服務型中小企業會計體系的構建必須與企業員工的管理體制、員工的績效考評等緊密結合起來,充分體現服務型企業的收益特點。二是規范的核算體系。將企業經濟數據分層次實現共享,這樣,企業的員工能了解與自己的收入支出等相關的數據,而企業的領導者也能及時得到企業數據匯總及分析,實現企業財務與業務處理的高度協同。這樣財務工作者也能從單一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來,增強財務決策能力。三是建立常規報表制度。通過及時、有效、全面的報表,反映企業的運營狀況,為企業分析存在問題、投資決策提供有利依據。
(三)建立完善的現代化的信息核算手段,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
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依托,建立企業財務信息平臺。網絡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要想在當今的市場競爭中獲取勝利,必須依靠現代化的信息手段。而當前體現在會計體系方面的是形成以企業辦公平臺為主的現代化的辦公網絡,而財務管理信息平臺是企業現代化辦公平臺的核心組成部分。對于服務型中小企業來說,可以按照普通員工、部門主管、財務部門和企業經理四個層次進行權限的劃分。每個部門根據自己的權限查詢和錄入自己的財務信息,從而為企業財務預測和管理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在開設網絡平臺的同時,要及時對企業員工特別是企業的會計人員進行會計電算化培訓,使其真正學會和利用財務管理平臺,從而為企業發展帶來真正的效益。
(四)建立完善的內外部監督控制體系
服務型中小企業的監督控制體系主要包括企業外部監督和企業內部會計監督。企業外部監督主要包括兩方面的監督主體:一是服務型客戶的監督。服務型客戶可以采用現代化的網絡信息技術使其通過網絡方式參與到企業的財務管理中,使客戶不僅和員工打交道,而且還能與企業的管理者溝通,使管理者獲得相關信息。二是政府稅務部門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監督。稅務部門要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對企業會計信息的審計和監督,以防企業偽造會計信息;銀行部門對于服務型中小企業的貸款審查應注重賬目的真實性。對于服務型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各級監督部門要以《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稅收征管法》、《公司法》等法規作為衡量會計工作的基本標準和依據,對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稅收狀況進行監督,還要對一些違紀違規問題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特別是對于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私設會計賬簿和設有“賬外賬”的企業,依照財政會計法規的有關規定從嚴進行處罰。
企業的內部監督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財務管理權利的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監督體系,即企業的領導者、企業經理以及財務人員共同參與財務管理體系的建設,但也要保證企業所有者權利的集中;二是對于服務型中小企業更應加強全員參與會計監督。服務型中小企業與其他企業的最大區別在于收入直接來自于員工為客戶提供的服務,員工的服務質量、服務態度與企業的收益成正比例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將企業的收入與員工的收入結合起來,改革員工的工資體系,則會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員工參與到企業的財務監督體系中來。
(五)增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
會計職業道德是在長期的會計工作中形成的,是會計人員從內心形成職業道德情感、職業理想和善惡標準,并自覺以會計職業道德原則來約束自身行為。服務型中小企業會計人員的權利雖然在較大程度上被剝奪,但作為會計人員還應該嚴格遵守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堅持原則、客觀公正、保守秘密的職業道德。因此,對于中小企業會計人員應加強組織教育,認識到會計職業的高尚性和道德性。與此同時,要加強對服務型中小企業的會計人員業務培訓,進一步組織以會計法、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規為主要內容的培訓,使會計人員熟練掌握各基本環節的規定和要求。最后,要建立完善的職業保障制度,會計職業保障制度的建立使會計從業人員個人價值的實現有了物質基礎和制度保證。完善會計人員的職業保障制度,解決會計人員的后顧之憂,從而進一步增強了會計人員的職業操守。
參考文獻:
[1]王春凱.現代企業的財務會計體系.時代經貿.2009(1).
[2]李澤洪.中小企業會計內控實踐中常見問題及對策思考.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15).
[3]朱新滿.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商業會計.2008(21).
[4]唐雪梅.中小企業會計制度設計探析[J].管理觀察,2009年第17期.
[5]羅秋峰.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失效的影響因素初探[J].經濟師,2005(3).
[6]楊穎、王艷芹、孫志勝.山東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財務體系再造.商場現代化.2005(6).
[7]崔英、侯偉、侯艷.淺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