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楠
摘要:專利地痞可能最為符合“patent troll”的特點,依靠占有資源掠取財物。德國不同的專利制度使得專利地痞寸步難行。
關鍵詞:patent troll 專利地痞 德國法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5-
一、patent troll的含義
Troll 本身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神化故事中一個以驚險狡詐著稱的精怪,他常年棲息于橋下,向無辜的路人收取高昂的過路費?!皃atent troll”最早出現于1993年,主要用來概括那些發起挑釁性專利訴訟的公司。2001年時任因特爾首席法律顧問助理的Peter Detkin指出,“patent troll”是那些試圖利用專利賺取大筆錢財,但本身不實施甚至沒有意圖實施專利,大多數情況下從未實施。因為troll本身的貶抑色彩,使得對其的翻譯也不盡相同,有:專利臭蟲、專利地痞、專利流氓、專利蟑螂、專利魔頭、專利投機人、專利釣餌公司,等等。筆者認為,專利地痞可能最為符合“patent troll”的特點,依靠占有資源掠取財物。
二、patent troll的特點
德國的專利地痞第一案應算是IP-Com起訴諾基亞案。IP-Com公司為一家專門從事專利獲利的公司,2007年初從博世公司買進一批移動通信專利并以此向諾基亞索要122億歐元專利許可使用費。
像IP-Com這樣的公司就可以被稱為專利地痞,有以下特點。第一,自己不從事研發或生產。第二,大量收購專利,特別是從破產的高科技公司,并從未使用或試圖使用該專利。第三,以直接索取高額許可費用,向法院提起訴訟或以此相威脅。這類公司因自己不從事相關研發生產,以直接獲得高額收益為根本目的。其進攻的對象多為經濟實力雄厚的高科技企業。進攻結果不外乎兩種:侵權公司要么支付高額許可費用;要么進入曠日持久、成本高昂的訴訟程序,結果可能導致某項生產的終止,某項產業的停滯,而專利制度設立之初促進創新的目的也被對專利權利的濫用而扭曲。
三、德國法的法律規制
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現今情況與專利制度設立之初大相徑庭,信息產業的異軍突起使得一個產品往往包含大量專利。在進行投資生產前,要對所有專利毫無遺漏地進行許可談判顯然是一件浩大的工程,一些記錄較小技術進步的微小專利容易被忽視,而成為日后被訴的漏洞。而這些微小專利往往只涉及產品中的微小部分,本身替代性很強,或其自身就是有效性值得質疑的問題專利。這個問題在美國尤為凸現。德國不同的專利制度使得專利地痞寸步難行。
第一,專利授權異議制度。德國專利法第59條第1款規定:在專利授權公告后三個月內,任何人均可以對專利提出異議。這一異議程序給予社會任何一員提出異議的機會,以保證權利人和社會公眾利益的均衡。
第二,專利無效制度。在德國專利侵權訴訟中,若涉及專利無效的問題,當事人可向聯邦專利法院提出專利權無效宣告。只要無效宣告申請被聯邦專利法院受理,并在無效宣告結果會對侵權訴訟有實質性影響情況下,侵權訴訟被中止,直至專利法院做出判決。這一程序無疑加大了專利地痞獲利的成本和風險。全球化同時要求各國在進行專利審查時注意國際科技發展水平及授予標準。同時,對現行國際專利劃分體系重新整理,對專利類型進行透明、清晰定義,使得新發明、新技術的使用者能避免專利糾紛。
第三,專利侵權制度。停止侵權請求權作為專利制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為專利地痞手中的一把利器。任何人只要擁有復雜產品所用專利中的一項,不論其發揮作用大小與可替代性強弱與否,都可能構成對侵權人致命的潛在威脅。這點在德國法背景下更加凸顯,因為停止侵權的頒布原則上不由法院決定,而是法律賦予權利人的一項權利。德國專利法第139條第1款規定:對任何違反第九條至第十三條規定實施專利的人,被侵權人可以請求制止其連續性侵權行為。德國民法典第251條第2款規定:恢復原狀只有在支付超比例費用才可能實現時,賠償義務人可以金錢賠償債權人。法院是否可以依據這一條款不支持專利地痞的停止侵權請求,要求侵權人對權利人進行合理的賠償。目前還沒有相關的判例。
當專利地痞伺機以請求頒布停止侵權禁令為威脅手段,直接或間接要求侵權人支付高額許可費用時,是不是構成對其權利的濫用呢?反壟斷法意義上的權利濫用為依靠市場支配地位濫用權利。但大多數的專利地痞案件涉及的專利不是問題專利就是微小專利,不屬于依靠市場支配地位濫用權利的范疇。
德國民法典第242條的誠實信用和第826條的違反公序良俗為權利濫用判斷的法律依據。當侵權人發展到不可逆轉的境地時,權利人才要求對其權利的保護。專利地痞的最顯著特征之一就是:待到侵權人已進行大筆投資,大規模開始生產,或產品已在市場銷售并占有一定市場份額時,才開始許可談判,談判不合即訴諸法院請求權利保護。顯然,專利地痞的伺機介入特點構成了違背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的權利濫用。
德國至今未有專利地痞濫用權利的判例,僅在商標法有一案例值得注意。德國聯邦法院在“Class E”(E系列)商標侵權判例中依據商標法和民法第242條權利濫用,判定原告戴姆勒公司勝訴。當中涉及的“商標地痞”與專利地痞有極大相似處。鑒于兩種案件的相似性,能否可以在專利地痞案件中同樣適用民法第242條呢?這一問題值得探討。
參考文獻:
[1]黃書苑.專利事件侵害禁止請求定暫時狀態假處分之審理.法令月刊.2004.(53).
[2]葉國良.專利訴訟之定暫時狀態處分救濟.2006 年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