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加拿大、美國、英國、德國、埃及記者 陶短房 蕭達 紀雙城 青木 李瀟 ●本報特約記者 汪 析
越來越血腥的加沙沖突耗盡了世界輿論的最后一點耐心,星期六,憤怒的反戰游行席卷了世界一條條著名的大街,最激進最難聽的口號響遍全球。“仇恨的種子已經被加沙戰爭集中澆灌了16天了,這樣下去,它一定會結出新的惡果?!币晃恢袊鴮W者11日擔心地對《環球時報》說。但以色列看起來顧不上想未來,它的政府10日宣布將把軍事行動擴至加沙的人口稠密區,哈馬斯同樣嘴很硬,聯合國要求?;鸬臎Q議以及歐洲主導的多方斡旋,完全打了水漂。到底是誰的錯?過去的周末一些中東媒體和伊斯蘭國家的頭面人物同時點了美國的名字。馬來西亞甚至傳出抵制美貨、要求伊斯蘭世界不用美元的呼聲。《華盛頓郵報》11日的文章悲觀地說,和平已經“遙不可及”,德國《時代》周報大膽預測,巴以這場文明沖突“還會持續1000年”。
加沙:天使都不敢涉足的地方
加沙10日和11日傳出的消息簡直糟透了。法新社說,在坦克的支持下,以色列士兵11日向加沙的主要城市推進,其間伴隨著16天來幾乎最為激烈的交火。報道說,以色列方面第一次暗示戰爭接近尾聲,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說,以軍在加沙的目標“接近實現”,但同時稱仍要保持更多耐心和決心。法新社說,加沙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而在150萬人中,每兩人中就有一人不足18歲。
法新社說,這場戰爭已造成近900人死亡。隨著死亡人數的增加,世界各地對以色列的不滿情緒上周末猛烈爆發?!栋⒗畷r報》稱,上周六近2萬人在黎巴嫩南部游行示威抗議以色列對加沙地區的進攻。其實全世界都知道這種抗議毫無作用,但人們還是忍不住一撥撥擁上大街。在倫敦,名流和左翼政治人士向聚集在海德公園的群眾發表演說,然后游行至以色列大使館,組織者聲稱有10萬人參加抗議。在巴黎,成千上萬的人高喊著“我們都是巴勒斯坦人”走上街頭,包括阿拉伯裔人和左翼政治人士,警察估計參與者達3萬人。另外,柏林、布達佩斯、薩拉熱窩、墨西哥城市都上了游行名單。美國社會主義工人在線稱,紐約幾天前10個街區的約2萬到2.5萬人在巴勒斯坦國旗的海洋中游行。 加拿大《卡爾加里先驅報》11日說,以色列的支持者也走上街頭,名叫米勒的示威者說,她對國際社會的反應感到失望:“哈馬斯是一個恐怖主義組織,以色列已經被炸了8年,但沒有人為以色列做任何事”。
美國《新聞周刊》把加沙稱為“天使都不敢涉足的地方”,意指這是個難以協調的麻煩之地。聯合國上周四晚在美國被迫棄權的情況下通過決議,呼吁巴以“立即實行持久的、受到全面尊重的停火,以促成以色列軍隊從加沙全部撤軍”。但巴以都表示拒絕。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的文章說,這表明聯合國已經變得“無能”。德新社說,伊朗總統內賈德10日在德黑蘭表示,聯合國和安理會在加沙危機上已經失去了公信力,因為過了兩個星期后,安理會才通過了一項決議,“決議從頭到尾內容含糊不清”。法國總統薩科齊雖然對斡旋采取了引人關注的積極姿態,但《華盛頓郵報》9日題為“中東旋風”的文章說,薩科齊無功而返,“薩科齊的內心座右銘是‘是的,我能,哪怕當他不能時也是如此”。
俄羅斯《生意人報》說,俄羅斯專家認為,巴以戰爭可能改變世界政局,它將對以色列議會和伊朗總統選舉、美國新總統的對外政策產生影響。
環球時報200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