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本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顧小清 本報特約記者 柳直
公開誓言“不通氣就不回家”的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總理托波拉內克11日終于“有顏面回家”了。在他的調停下,俄烏歐三方終于就成立過境輸氣監督機構達成協議,歐洲有望在未來36小時得到俄羅斯的天然氣,這讓嚴冬中飽受寒冷折磨的歐洲民眾松了口氣。
歐盟監測團兵分五路
俄《觀點報》11日稱,此前,俄羅斯一直指責烏克蘭暗中截留過境天然氣,因此要求歐盟派遣國際觀察員,其中包括俄方專家駐扎在烏克蘭天然氣中轉站實行監督。只有歐盟觀察員部署到位,俄羅斯天然氣才會重新通過烏克蘭輸入歐洲。對此,捷克總理托波拉內克先后赴俄烏兩國進行斡旋,托波拉內克10日甚至當著普京的面表態:“我已給烏克蘭領導人發出信號,我會在這個地區一直待下去,直到天然氣流動。” 在俄歐簽署協議后,烏克蘭總理季莫申科11日凌晨宣布,烏克蘭簽署了與俄羅斯和歐盟的三方議定書,同意成立對天然氣過境運輸進行監測的多方委員會。捷克總理在烏克蘭總理簽署這一協議后表示:“我想再過36小時,天然氣將會輸送到歐洲。”
協議簽署后,已抵達烏克蘭的歐盟監測團兵分五路,起程前往各天然氣過境點執行監測任務。其中兩組前往烏克蘭東部邊境,俄輸歐天然氣進入烏克蘭的過境點基本位于那里;第三組觀察員留守在烏克蘭天然氣傳輸調度中心,對前方發回的監測數據進行對比;第四組和第五組前往烏克蘭西部邊境,對輸出口的天然氣流量進行監測。歐盟監測團由來自歐盟、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約20名專家組成。
歐盟對俄羅斯仍然不滿
俄羅斯專家稱,俄烏“斗氣”風波在歐盟的介入下出現了轉折,但這一問題并沒有最終得到解決。首先俄烏天然氣價格之爭遠未結束,雙方的要價相去甚遠。俄方堅持2009年向烏克蘭出售天然氣的價格為每千立方米450美元,價格與國際市場的水平接近,西歐國家支付的價格超過了每千立方米400美元,而烏克蘭的報價是201美元,高于去年的179.50美元。俄專家稱,由于存在不確定的因素,恢復供氣工作隨時有可能受影響。
雖然恢復供氣,但歐洲媒體對俄的抱怨依然不少。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1日認為,俄羅斯的“能源武器”傷了別人也害了自己。俄羅斯本來希望以“天然氣武器”懲罰烏克蘭試圖加入北約,同時將曾經分裂的東歐國家團結到一起。然而,俄羅斯將要付出的真正代價是失去歐盟的支持,迫使歐洲國家更加團結。烏克蘭主動向保加利亞、摩爾多瓦提供天然氣。德國、匈牙利等國的天然氣公司參加了歐洲內部援助行動。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切斷對歐盟天然氣供應的結果重新喚起了對歐盟能源安全的擔憂。德國《明星》周刊稱,俄羅斯對歐盟周而復始進行“戲耍”。立陶宛官方稱:“只要俄羅斯打個噴嚏,歐洲就會感冒。我們必須具備戰略眼光,必須為通往高加索地區、中東地區及通往中亞地區的戰略性管道大力投資。 ”
“捷克不勝任歐盟輪值主席”
“苦不堪言”的歐洲民眾對捷克當歐盟輪值主席國的質疑聲也越來越高。德國《圖片報》直言不諱地說,才擔任輪值主席國12天,捷克就印證了歐盟的擔心。“德國之聲”以“捷克不勝任歐盟輪值主席”為題報道稱,捷克可以說已經顯示出“力不從心的跡象”。但這并不能完全責怪捷克,因為它本來就不夠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的級別。這凸顯了輪流坐莊歐盟輪值主席的弊端。
報道說,在別人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捷克總統克勞斯卻端坐在布拉格,沒有停止過發表對歐盟的懷疑言論,而且也沒有忘記對捷克總理冷嘲熱諷,還拒絕懸掛歐盟旗幟。捷克不具備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的重量級別,它是一個弱勢輪值主席。“德國之聲”稱,歐盟要真正具有解決國際問題的政治分量,必須進行內部改革,摒棄輪流坐莊的做法。▲
環球時報200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