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最近,一則“中國假藥大量流入英國市場”的消息在英國引起恐慌。據英國《觀察家報》、BBC等媒體報道,2008年約有800萬片中國假藥被發現流入英國,并已經用于英國最大的公費醫療保健系統——全民醫療保健體系(NHS)。這些假藥可能給病人帶來生命危險。
《觀察家報》稱,這些源自中國的假藥貼有法文標簽,假冒一種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再普樂”,這些假藥通過新加坡流入英國。英國藥監局此前獲取的情報顯示,假藥制造商已經從生產“保健藥”轉型為生產“保命藥”,一些假藥已經送入了英國全民醫療保健體系的病患口中。
英國藥監局信息收集部門主管米克蒂茨稱,過去3年里,英國假藥市場活動相當猖獗。英國藥監局和警方已經就14種重點假藥的生產進行了查處。除了這次發現的“再普樂”之外,還有大批抗癌、降血壓用的假藥被發現,數量在4萬瓶以上。
盡管《觀察家報》認為,“來自中國的假藥主要通過迪拜等地海運到英國等歐洲各國”,但報道也承認,進入英國的假藥可能“已經過數十次轉手和更換包裝,確定其質量和來源已經十分困難”。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在歐洲,英國是假藥最容易進入的市場,一個原因是目前大部分假藥都是通過網絡銷售,另一個原因是英國公費醫院往往選擇價格便宜的藥品來源。以一種名為 “卡索德克斯”的抗癌藥為例,一瓶28粒的正品價格為128英鎊,而假藥只要5英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聯合調查的數字,世界范圍內假藥的比例已達10%,每年銷售額達400億美元。目前,這一數字還在迅速增長。在發達國家市場銷售的藥物中,假冒產品的比例已占據市場份額的1%左右;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這一比例估計已高達10%以上;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區,假冒藥品的市場占有率甚至超過30%。
BBC援引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的話說,中國對有關中國假藥進入英國市場的報道高度重視,一旦發現具體線索,將嚴厲查處。顏江瑛說,中國對于進出口藥品的管理,“采取了與國際上各國對進出口藥品管理相同的原則和做法”。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中國規定出口藥品需依法提供《藥品銷售證明書》。她還提醒國外貿易商在與中國進行藥品貿易時,應該與“具有藥品生產和經營資格的貿易機構”從事進出口貿易,以保障藥品質量和安全。《觀察家報》稱,中國警方已經抵達倫敦,對案情展開調查。▲
環球時報200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