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聯鵬
摘要: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黨內民主是增強黨的創(chuàng)新活力、鞏固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保證。”在幾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我們的黨內民主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在總結出很好經驗的同時,也應看到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當前在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今后的黨內民主建設應在尊重和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健全和完善黨內民主監(jiān)督三方面加強。
關鍵詞:改革開放;推進;黨內民主
中圖分類號:D262.1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32—0031—02
黨內民主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而黨內基層民主又是黨內民主建設的基礎性工程。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黨內民主是增強黨的創(chuàng)新活力、鞏固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保證。”中國共產黨80多年的歷史進程告訴我們,什么時候有了黨內民主,我們黨和黨所領導的事業(yè)就充滿生機;什么時候黨內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壞,黨就會失去活力,黨的事業(yè)就會遭到嚴重挫折。在過去的30年改革開放進程中,在幾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我們的黨內民主建設取得了恢復與發(fā)展、鞏固與推進、創(chuàng)新與突破。
一、改革開放進程中黨內民主建設取得的經驗
改革開放近30年來,不僅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最快的時期,也是黨內民主發(fā)展情況最好的時期。特別是近幾年來,黨內民主的發(fā)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總結30年來的黨內民主建設,主要有以下經驗:
(一)堅持黨員的主體地位、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
黨內民主就是全體黨員平等地直接或間接地決定和處理黨內一切事務。因此,堅持黨員的主體地位、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是推進黨內民主首要的、根本的問題。為了堅持黨員的主體地位、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十三大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切實保障黨章規(guī)定的黨員民主權利,制定保障黨員權利的具體條例;近年來,我們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在黨章和有關條例、決定中作了相應規(guī)定;2004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等條例,都對黨員的權利和各級黨組織如何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行使作出了具體的規(guī)定。實踐證明,這些條例規(guī)定落實得如何,對黨內民主建設產生了極大的積極影響。
(二)從國情黨情出發(fā)推進黨內民主
推進黨內民主,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研究我們自己的國情黨情。如今,我國還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經濟、文化比較落后而發(fā)展又很不平衡;我們黨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的執(zhí)政黨,黨的組織和黨員的狀況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在推進黨內民主中,就要考慮到這些實際的國情黨情,分步驟、分層次地進行。同時經過30年的改革和建設,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顯著提高,廣大黨員的民主意識普遍增強,在人民民主積極推進的形勢下,我們黨應該具有更強烈的時代感和緊迫感。正因為這樣,我黨的黨內民主建設正是根據這一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推進黨內民主建設。
(三)正確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關系,推進黨內民主
推進黨內民主,就離不開我們黨的一項重要制度——民主集中制。民主是集中的基礎和前提,集中是民主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和歸宿,二者是相輔相成、內在統一的。1994年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黨委對重大問題的決定,要在充分醞釀、協商和討論的基礎上,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表決。十六大黨章明確規(guī)定:“凡屬重大問題都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黨的委員會集體討論,作出決定。”因而黨的任何一級組織研究問題,作出決議,發(fā)布指示時,都應經過黨組織成員的充分醞釀和討論,以此作為集中的必要基礎。“少數服從多數”是集中必須遵循的程序和原則。
二、改革開放進程中黨內民主建設中存在的不足
經過30年的黨內民主建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距離黨內民主發(fā)展的要求和廣大黨員群眾的期望仍然是具有一定的差距,集中表現在:
(一)黨內民主的途徑不暢,黨員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缺乏制度和機制的保障
黨內民主渠道是否暢通,直接制約著黨員民主權利的發(fā)揮。黨內民主途徑不暢不僅體現在上情下達的渠道不暢,也體現在下情上達的渠道不暢。一些黨的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的指示決定,黨員無法通過正常途徑獲知,而黨員對黨組織的意見建議也難以通過正常渠道予以表達,導致黨員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無法保障。而黨員的知情權,是黨員履行其他權利的基礎;參與權,則是黨員行使民主權利的手段。知情權和參與權的缺失必然影響黨內民主建設的健康發(fā)展。
(二)黨員的選舉權沒有得到科學落實,選舉過程中存在諸多不規(guī)范、不透明的問題
有些地方黨內選舉還存在走過場的現象。甚至存在領導機關與領導指揮和包辦選舉的問題,存在“領導定名單、代表劃圈圈”的現象,不能充分表達選舉人的意志。少數黨組織不能按規(guī)定及時換屆選舉,有的以任命、委派代替黨員選舉,有的選舉權如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主評議、選舉公示等程序不完整或被取消,提名單位未能詳細地如實地向參與選舉的黨員介紹候選人的情況,導致選舉人不太了解甚至根本不了解候選人的情況,給選舉帶來盲目性。
(三)黨內監(jiān)督制度不完備,黨員的監(jiān)督權受制約
黨內歷史上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試行)》頒布實施,對于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對于發(fā)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jiān)督,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起到重要作用,也標志著黨內監(jiān)督從“人治”向“法治”轉變。但由于各種原因,黨內民主監(jiān)督權貫徹落實得并不樂觀。由于缺乏充分的知情權和完善的制度保障使得當前黨員監(jiān)督遭遇尷尬,一些既有監(jiān)督意識又有監(jiān)督行為的黨員時常遭到打擊報復,致使很多黨員明哲保身,但求無過。
三、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繼續(xù)推進黨內民主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推進黨務公開,營造黨內民主討論環(huán)境。”“完善黨代表代表大會制度,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選擇一些縣市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嚴格實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反對和防止個人或少數人專斷。”筆者認為,推進改革黨內民主主要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尊重和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黨員權利是以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guī)形式確認的黨員應享受的權力和利益。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必須尊重和保障黨員基本權利。因而,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是推進黨內民主、實現黨內和諧的基礎。尊重和保護黨員權利,需要一系列具體的措施:一要加強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員權利義務教育,增強全體黨員享受權利、履行義務的自覺性,克服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等級觀念、特權思想和家長制作風。二要制定實行具體而明確的制度規(guī)定和程序規(guī)則,改變事實上存在的黨員民主權利與黨內領導權力之間的不平衡狀態(tài),達到黨員民主權利對黨內領導權力的有效控制。三要完善黨員權利保障機制,嚴懲侵犯和剝奪黨員權利的行為。四要適應新的形勢,以改革的精神,積極探索黨員表達意愿的新渠道。落實黨內信訪工作責任制,通過設置意見箱、電子信箱,開通熱線電話等方式,方便黨員表達意見。五要建立和完善建立黨的領導干部聯系黨員、定期接待黨員制度,直接聽取黨員意見;建立健全并不斷創(chuàng)新農村黨員、社區(qū)黨員、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黨員和流動黨員管理機制和制度。
其次要改革和完善黨內民主選舉。黨內選舉是實現黨內民主的基本形式和關鍵環(huán)節(jié)。黨內選舉制度是黨內民主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是黨員行使民主權利的根本保證。推進黨內民主建設,關鍵是著力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一要改善選舉方式。逐步擴大差額選舉制、票選制。應逐步從范圍和比例上擴大差額選舉,保障被選舉權的充分實現。不僅黨委委員,各種副職、書記也實行差額選舉、票決(選)制。逐步取消舉手、鼓掌等表決辦法,實行秘密寫票(投票)制,保護黨員的民主權利—選擇權,最大限度地體現選舉人的意志。二要完善候選人提名方式。要逐步推行黨員(代表)大會直接差額選舉縣鄉(xiāng)基層黨組織領導成員,適當擴大差額選舉的比例,堅決杜絕變相等額選舉,努力克服選舉走過場現象,切實保護和支持候選人之間正常的競爭。三要完善選舉程序,加大選舉過程中的技術因索。建立選舉信息公開制度;選舉人必須被充分地告知關于候選人的情況,以便作出符合自己真實意愿的選擇,并相信其選擇將被真實地記錄并影響(選舉)結果;制定與選舉配套的剛性制度,民主地推薦候選人;規(guī)范和完善計票程序。四要完善與選舉制度相配戀的彈劫、罷免制度。具體落實(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試行)) 各項規(guī)定,使領導干部,哪怕是“一把手”能上能下,進出有序。五要嚴格實行任期制。根據實際需要完善各級黨組織的任期制制度,使其成為制約和監(jiān)督各級領導班子的剛性機制。
第三要健全和完善黨內民主監(jiān)督。黨內民主監(jiān)督是黨內民主的基本支柱,是保證黨的決策權能否正確使用、黨的決策是否正確的必要條件,推進黨內民主,民主監(jiān)督是保證。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可以從監(jiān)督的廣度、深度和力度來判定黨內民主發(fā)展的水平和程度。當前健全和完善黨內民主監(jiān)督制度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黨內權力相互制衡的機制。即將黨內權力分為決策權、執(zhí)行權和監(jiān)督權。決策權由黨的各級代表大會行使,執(zhí)行權由黨的各級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黨委會行使,監(jiān)督權由黨的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同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行使。二是要建立健全以權力制約權力的機制。加強黨內監(jiān)督,要賦予行使監(jiān)督權的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擁有依法治黨的更高權力,即中紀委對黨的全國代表大會負責,擁有至高無上的監(jiān)督權,包括上至總書記、政治局常委,下至普通黨員都受監(jiān)督,并擁有依法獨立行使查處的權力。黨的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由中紀委直接領導和管理,與地方黨委完全脫鉤,實行垂直領導。同時,要將審計、監(jiān)察、反貪和瀆職等職能和權力歸為黨的紀委,由黨的紀委統一行使。三是加強對監(jiān)督者實行監(jiān)督的機制。一方面,要賦予全體黨員、黨的代表監(jiān)督監(jiān)督者的權利,并建立健全相應的監(jiān)督制度和運行機制。另一方面,要賦予全體人民、各個政黨、人民團體、新聞媒體監(jiān)督監(jiān)督者的權利,并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和機制。再者,建立健全黨的紀律監(jiān)督工作向黨的代表大會報告、監(jiān)督人員(主要領導)向黨的代表大會負責和述職、全體黨員和黨的代表罷免監(jiān)督人監(jiān)督職務的制度和機制。
參考文獻:
[1]艾國,楊偉宏.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的若干思考[J].理論與改革,2004,(3).
[2]吳方寧.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若干思考[J].理論月刊,2006,(9).
[3]張曉燕.發(fā)展黨內民主 健全黨內民主制度[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07,(11).
[4]王貴秀.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發(fā)展黨內民主[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2).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