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德
摘要:提高小學數學教與學的效率是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一個緊迫而重要的命題。而從培養數學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指導學習方法,給學生學習的鑰匙、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學中充分滿足學生的基本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內部動機等方式是提高課堂效率,促使學生好學、樂學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新課改;數學教學;教與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2.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32-0276-01
一、培養數學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
興趣是動力的源泉,要獲得持久不衰的學習數學的動力,就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在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能接近數學。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我們周圍,我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數學。
2.重視數學的應用教學,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識。許多人認為,學那么多數學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實上,數學的應用充斥在生活的每個角落。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實踐是脫節的,新教材在這方面有了很大改進,這也是向數學應用邁出的一大步,比如線性規劃問題就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一個應用。教學中重視數學的應用教學,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作用和魅力,從而熱愛數學。
3.引入數學實驗,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直觀。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參與包括探索、發現在內的獲得知識的全過程,使其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
4.鼓勵攻克數學,使其在發現和創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數學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數學研究的過程中,充滿了成功和歡樂。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們學習樂在其中,才能培養出學生不斷探索的欲望。
二、指導學習方法,給學生學習的鑰匙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充分說明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它是獲取知識的金鑰匙。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就能自己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因此,改進課堂教學,不但要幫助學生“學會”,更要指導學生“會學”。在教學中,我主要在讀、議、思等幾個方面給以指導。
1.教會學生“讀”,這主要用來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察力和歸納整理問題的能力。
我們知道,數學觀察力是一種有目的、有選擇并伴有注意的對數學材料的知覺能力。教會學生閱讀,就是培養學生對數學材料的直觀判斷力,這種判斷包括對數學材料的深層次、隱含的內部關系的實質和重點,逐步學會歸納整理,善于抓住重點以及圍繞重點思考問題的方法。這在預習和課外自學中尤為重要。
2.鼓勵學生“議”,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沒有把握的結論、疑問,就積極引導學生議,真理是愈辯愈明,疑點愈理愈清。對于學生在議中出現的差錯、不足,老師要耐心引導,幫助他們逐步得到正確的結論。
3.引導學生勤“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思考尤為重要,它是學生對問題認識的深化和提高的過程。養成反思的習慣,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反思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反思各種方法的優劣,反思各種知識的縱橫聯系,適時地組織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題設條件能否減弱?結論能否加強?問題能否推廣?等等。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既是教育的結果,也是教育的手段,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缺少了師生間親密合作,則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牽制因素。在班級管理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尊師愛生的氣氛充滿班級,教師提出的要求能順利變成學生的行動,和諧的師生關系使老師體驗到與學生交往的極大樂趣,使教師感到欣慰。師生關系好,學生會原諒教師在工作中的一些差錯,對老師表示理解。如果沒有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往往埋怨學生學習不主動,不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把出現不良教育后果的原因推倒學生一邊,而越是這樣,學生在情感上離教師越遠,教師的一些美好教育教學設想也就難以順利實現。所以說,教師要慎重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與學生共同創造一個民主、和諧、活躍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氣氛,使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四、課堂教學中充分滿足學生的基本需要
人的認知需要、成就需要是人的較高層次的需要,是一種成長性的需要。一般來說,高層次的、成長性的需要的充分表現有賴于低層次需要的大致滿足。有生存才有發展“衣食足而知禮儀”,要激發學生的高層次的求知欲望,就應注意盡量滿足他(她)們較低層次的需要。在滿足需要的過程中,學生不再為溫飽而操心,他(她)們有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對自己的生活有基本的安全感,尤其是在他(她)們的感情需要、友愛需要能得到充分的滿足。在這種情況下他(她)們會更傾向于發展求知、審美、創造、自信等寶貴的品質。相反,如果學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他(她)們缺乏基本的生活資料,生活在一個具有威脅的環境中,得不到愛,感受不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經常受到他(她)人的排擠,他(她)們會變得膽怯、退縮、敵意,從而也就喪失求知的欲望。所以數學課上,我們應給學生提供一個友善的,能使學生產生歸屬感的課堂環境來促進學生的學習。
五、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內部動機
我們的教育往往比較重視培養學生的外部學習動機。例如我們多數教師都喜歡通過分數、獎勵、榮譽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但當代教育有一種越來越重視內部動機的傾向。因為內部動機才能真正使整個學習過程變得富有吸引力,使整個學習過程都充滿激勵性。重視內部動機,也就是要重視知識本身的興趣,使學生發自內心地熱愛知識,而不是單純地把學習知識當成獲得某種報酬的手段。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內部動機,學習就成了人的精神需要,學習行為成了自覺、自愿的過程。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學習效果定能顯著提高。
總之,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善于總結的提供適合學生心理發展需要的數學交流的舞臺,從數學思想的接受、數學思想的表述、數學思想載體的轉換三個層面,切實的做到數學教學“面向全體”,使人人都有收獲,人人都能學好數學,進而全方位的提高數學教與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周曉紅.學校教育與管理心理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1.
[2]趙鵬程.教育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8.
[3]小學數學[Z].湖北大學、湖北省數學學會主辦,2004:7.
[4]唐伯林.心理咨詢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