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豐
摘要:中外合作辦學是中國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合理、有效利用學生黨建組織是提高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水平與質量的一個重要渠道。本文通過對該體制下學生黨建工作的現狀考量,分析學生黨建工作存在不足的成因,從而找出增進交流、忽略差距;實地考量、跨越差異;通力合作、融合創新的路徑。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學生黨建;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G40-058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32-0245-02
中外合作辦學是中國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中外合作辦學呈現出“辦學機構不斷增多,辦學層次逐漸提高,合作形式日益多樣,教學質量逐步提高”的良好發展態勢。其中學生黨建工作對于中外聯合辦學工作的穩定順利展開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探索中外合作教育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對于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堅定學生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把熱愛祖國的信念化為借鑒吸收、刻苦鉆研的動力,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一、中外合作辦學體制下學生黨建工作的現狀考量
中外合作辦學是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的活動。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個新領域。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點》強調,要“提高中外合作辦學質量,切實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币虼藝夜膭钪袊叩冉逃龣C構與外國知名的高等教育機構合作辦學。我國中外合作教育項目大多采取“雙校園”“2+2”模式,即學生前2年在國內學習,后2年在國外合作院校學習?!半p校園”的時空特點,使合作教育學生黨員發展面臨亟待解決的難點問題。
1.時間短、任務重。在中外合作辦學教育體制下,學生國內學習時間短,考察時間短,考察任務重,遴選積極分子難,確定發展對象難。兩年期間,全面考察入黨動機、理論水平、示范作用、群眾基礎,提高黨性修養、夯實理論基礎,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
2.時空跨度大。中外合作辦學,地處不同地區,不同環境,學生國外學習時空跨度大、溝通難度大,考察預備黨員難,保證發展質量難。學生身處異國,實地考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極少,不易全面準確了解情況。全面考察積極分子的理想信念、團結協作、示范帶動、學習態度,工作要求高,難度大。
3.經驗的匱乏。合作教育學生黨員發展成熟的做法少,借鑒的方法少。合作教育作為發展中的新生事物,還處于快速發展、不斷完善的階段。合作教育學生黨員發展的自身特點,要求在吸收、借鑒高校學生黨員發展經驗、成熟做法的同時,還要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特點、滿足發展需要、操作性強的管理模式。
二、中外合作辦學體制下學生黨建工作的離心因素
中外合作辦學在國內的興起與發展所走的歷程并不長,在這種特殊的辦學方式下所存在的學生黨建難點有其特殊的背景。
1.體制碰撞:源自客觀體制的挑戰。學生黨建作為中外合作辦學體制下的一種學生自我管理的方式顯然受體制殊同的影響。首先,當下中外政治、經濟、文化、觀念上的差異巨大不可否認,中國與西方在意識形態、政治體制、價值取向、文化傳統、生活方式、培養目標等上存在的巨大差異,勢必引起辦學相關者在政治信念、思維方式、辦學模式、拓展途徑等方面產生傾向性差異,進而影響到學生黨建的組建方式的統一。其次,在兩種迥異的體制下進行分時段的學習,是學生黨組織的組建與學生黨員的發展面臨國內學習時間短,考察時間短,考察任務重,遴選積極分子難,確定發展對象難的問題。
2.觀念沖撞:源自教育模式的挑戰。中外合作辦學體制下的學生黨建工作是在本土特色與國際接軌過程中學生思想認知與行為習慣的沖撞中組建起來。中外合作大學以一種“國際人”的姿態進入中國高等教育市場,其教育行動依據國際相關規范和WTO的有關規則進行——實行全英文教學、引進合作國大學專任教師、按照合作國大學標準在全世界選聘師資、采用合作國大學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中外合作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絕大多數中國生源在思想認知上接受全西式洗禮。與此同時,我國長期的文化積淀和歷史沿革以及學生所處的中國生活圈,使學生的思想認知又帶有濃郁的本土特色,這勢必使學生學校在組建學生黨組織的選擇過程中發生思想認知與行為習慣的沖撞,也構成了挑戰。
3.交流磕撞:源自現實的挑戰。作為一種在中國剛剛興起的辦學體制,中外聯合辦學方式所歷經的時間短,面臨辦學時間短,經驗不足等問題,合作辦學過程中文化交流與相互滲透由于在成建制、成系統地引進國外先進名校、名學科、名專業及優秀師資等的同時, 西方的價值觀、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等也難免或多或少地夾雜而來,并且中外合作辦學中外方往往控制著辦學主導權,為文化滲透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同時教師是文化意識滲透最直接的傳播者。在這種現實的挑戰下,學生黨建工作不得不面臨現實的經驗不足的挑戰。
三、跨越差異,融合創新:中外合作辦學的體制下學生黨建工作路徑選擇
中外合作大學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新穎的教育方法具有其內在特殊性,為我們對學生進行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有力的支撐。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種難得的機遇,樹立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形成宏觀的學生黨建管理思路,養成微觀的做事態度,超越低層次的“管學生型”教育模式階段,構建適應性“發展型”學生黨建教育模式。通過把學生黨建工作,更多地放在中外文化的融合上,跨越差異、融合創新使學生自我管理在新的辦學體制下獲得更新的生命力。
1.增進交流 忽略差距。中外合作辦學體制下的學生黨建必須面對著全球化及不同制度、不同觀念的現實,必須增進交流;同時隨著教育全球化和國際化的發展,我們傳統的教育觀念必須得到更新,必須忽略差距?!叭蚧瘡娬{在世界范圍內建立超越國家,建立一種不受任何約束或排除任何政治、特別是文化差異的統一標準,即建立一種放之四海皆準的模式或世界一元化;而國際化則主要表現為國家與國家或異文化之間的交流,國際化的目的并不在于建立世界范圍統一的模式或世界一元化”。一方面,我們客觀面對不同國家不同體制,不同觀念的現實,學生的黨建工作因增進交流,促進理解。同時,我們要改變過去把黨建僅僅理解為一切都必須由我們自己包辦、不允許任何形式的外方介入的片面觀念,認識到隨著市場化、國際化以及教育服務貿易全球化的發展,傳統的教育主權理論中的諸多內容已經轉化,我們要聯系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以發展和開放的目光來看待中外合作辦學,看待聯合辦學下的學生黨建工作,克服狹隘的教育觀。另一方面,開通信息溝通綠色通道,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學生黨委要建立情況通報制度。通過定期召開由有關學生參加的會議,由校領導通報學校工作,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使學生黨建確實促進學校的管理與學生的交流。
2.實地考量 跨越差異。從經濟全球化到高等教育國際化,從WTO到跨國高等教育, 中外合作辦學的產生和發展是一種必然趨勢,是我國教育走向全球、與國際接軌的必要途徑,在充分認識中外合作辦學必要性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全面認識中外合作辦學的特點,要遵循學生黨建教育規律,同時實地考量,跨越差異,建立科學、高效的學生黨委組織。首先,健全黨委決策管理機制。黨委組織要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完善管理委員會制度,明確各部門職責,實施科學層級管理,并建立監督和民主管理體系,以提高服務效率。其次,加強不同學校之間黨建組織的管理與建設。中外合作辦學體制下的黨委既要考慮外方合作者的情況、調整黨建的結構與國際接軌,又要結合本校實際、提高學生黨組織質量;既要考慮近期的黨委工作、又不能忽視黨組織的本質目標、這樣才能促進學校的長足發展,維護學校的穩定。再次,要加強管理,防止學生黨員隊伍的游離性和隨意性,并制定標準對黨員進行評估。總之,基于中外辦學的特殊性,學生的黨建工作更應實地考量、跨域差異,促進學校與國際接軌,使學生能在雙重環境下以達到融合,促進自我管理與鍛煉,真正獲取知識、提升素質的目的。
3.通力合作 融合創新。首先,依托學生聯合會,加強引導管理為促進合作院校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倡導團結互助、相互砥礪,增強凝聚力、向心力,成立了國外合作院校學生聯合黨委會。學生聯合黨委會要遵守合作院校關于黨組織建設的規定,自覺接受使領導的指導,選舉學生黨員擔任學生聯合會主要負責人。針對跨國度、難管理的特點,學生黨支部依托學生聯合黨委會,加強對黨員、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與考察:一是組織積極分子、黨員開展理論學習。二是督促積極分子、預備黨員提交思想匯報。三是形成積極分子、預備黨員考察寫實初步意見。四是收取黨費。學生聯合會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與基層黨組織保持經常性聯絡,成為基層黨組織與國外學習學生溝通的紐帶,促進積極分子、黨員的進步成長,保證培養質量。其次:結合中西文化實施適應性教育,推進適應性黨委教育模式,同時學生黨委也應抓好學生心理健康指導與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健康生活、學習、成長,預先建立學生動態發展檔案,及時警示偏離軌道的行為,通過危機預警和處理,有效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
四、結語
中外合作辦學對于我國的教育的發展有其特殊的作用。中外合作辦學體制下的學生黨建工作,對于堅持以學生為本、保證學生利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促進校園文明建設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曉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和諧校園建設[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
[3]教育報.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辦學[N].中國教育報,2006-02-05(4).
[4]“引進國外教育資源培養國際型應用人才的實踐與思考”課題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外籍教師資源的實證研究[J].天津成人高等學校聯合學報,2005,(3).
[5]紀寶成.中國高等教育結構的戰略性轉變[J].中國高教研究,2005,(12).
[6]彭虹斌.日、美私立教育營利問題分析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