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江
有了這次爆炸事故的發(fā)生,“火箭俱樂部”的實驗只好暫時搬到一個廢棄的舊倉庫里進行。錢學森他們完全知道實驗的危險性;但是,為了探尋科學的奧秘,實現(xiàn)人類飛向太空的夢想,他們?nèi)匀粓猿植恍傅貜氖轮芯亢蛯嶒灐2贿^,在廢舊倉庫里的實驗,由于沒有比較先進的儀器進行測量,很難獲得準確的數(shù)據(jù)。所以,火箭研究小組又只能將一些需要測量的實驗搬到古根海姆大樓實驗室里進行。好在馮·卡門教授非常支持他們的研究,只是限制這種實驗只能在業(yè)余時間里進行。
馬林納和錢學森他們有了上次的教訓后,更加小心謹慎了,盡量將火箭制造得小一些,這樣如果發(fā)生危險,破壞的程度沒有那么大。經(jīng)過多次的火箭發(fā)動機和噴氣推力的小型實驗,許多不能控制的因素都得到了有效解決,他們也獲得了許多珍貴的實驗數(shù)據(jù)。研究小組的成員更加有信心了。錢學森撰寫的論文《火箭發(fā)動機噴管擴散角對推力影響的計算》,馬林納對火箭發(fā)動機實驗結果的分析,先后在《富蘭克林學會會刊》上發(fā)表了。這些研究成果的發(fā)表,很快引起了美國科學家們對火箭技術的重視。加州理工學院天體物理實驗室的助教阿諾德,對“火箭俱樂部”的實驗和研究非常贊賞,也為這5名年輕人的宏偉構想所感動,主動向“火箭俱樂部”捐贈了一千美元,還自告奮勇地擔任了“火箭俱樂部”的業(yè)余攝影師。
當然,對火箭俱樂部的研究和實驗活動幫助最多的還是馮·卡門教授。他頂著別人抗議的壓力,冒著風險,允許火箭俱樂部在課余時間利用加州理工學院航空實驗室的設備進行實驗,還多次為他們的實驗提供理論支持,解決他們在技術問題上的一些困惑。
但是,科學研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一天,火箭推力實驗的一切技術工作準備完畢,馬林納和錢學森再次檢查了各個環(huán)節(jié),他們相互看了看,微微地笑了,然后,退到了各自的觀察位置。“點火!”隨著馬林納一聲令下,3秒鐘過后,只聽到一聲“轟隆”的巨響,古根海姆大樓再次搖晃起來,小組成員被爆炸的氣浪掀翻在地,還沒有等他們反應過來,又是一聲巨響,發(fā)生了第二次爆炸。這次爆炸的威力更大,竟然將一個很重的定位器高高拋起,重重地落在地上。炸開的金屬零件滿地都是,一塊“彈片”射穿了馬林納的椅子靠背。所幸的是馬林納在第一次爆炸發(fā)生時,已經(jīng)撲倒在地上了,否則,他真成了“自殺俱樂部”的第一個獻身者了。
爆炸聲驚動了加州理工學院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羅伯特·米理根。他氣沖沖地來到馮·卡門教授的辦公室,抱怨地說:“這太可怕了,太可怕了!你這個該死的火箭俱樂部,簡直是個‘自殺俱樂部,就叫‘自殺俱樂部好了!”當即勒令“火箭俱樂部”停止一切實驗活動。
第二天,一則“自殺俱樂部”的消息登在加州報紙上的醒目位置,于是,很多人都知道加州理工學院有一個“自殺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