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民
在教育勞動過程中,教師是教育勞動的主體力量,學生是勞動對象,教育勞動過程是師生之間雙向往來、教學相長的過程,“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師生之間的相互關系來決定的”。(蘇霍姆林斯基)師生關系是否協調直接關系到教育方針的貫徹和教育目的的實現,而協調好師生關系的關鍵是教師要熱愛學生。
一、教師是否熱愛學生,是教師教育工作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教師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條件,是獲得最佳教育效果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就不可能體現教師工作的實際價值。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他真正熱愛學生,才能夠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情感品質,發展學生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學生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將來成為全面發展的和有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
二、教師熱愛學生,能夠促使教師自覺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只有愛學生的教師,才會處處為學生著想,為學生的未來著想。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各種能力,教師自己會主動地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通過各種途徑汲取知識;學習、了解、借鑒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愿意多跟學生接觸,希望全面了解學生,進而做到因材施教。一句話,教師對學生的愛,會轉化為對教育事業、對自己所教學科的愛,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師熱愛學生,可協調師生關系,使師生關系融洽,教育獲得成功
教師對學生的愛,也是一種教育的巨大力量,一種教育的手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真誠的愛,會使學生在對教師敬畏的心理中加入一點溫馨,從而贏得學生的愛,搭建起師生之間的感情橋梁。學生愿意接近這樣的教師,信任這樣的教師,從內心愿意接受他(她)的引導和教育。對教師來說,這種愛和信任給他們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問題和變化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能幫助教師迅速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使教育獲得成功。
四、教師對學生的愛,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評價自己
學生入學以后,與家庭的關系開始減弱,與學校的關系逐漸加強。在對人的關系上,教師和同學的關系也就越來越重要。教師的喜愛、贊美或輕視、批評,成了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學生的自我評價主要來自教師,他們通過教師的語言行為,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好壞,從而形成自我評價。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和行為,是一種信息反饋和期待,對學生是否能夠形成對自己的正確評價有很大影響。熱愛學生,用積極的、贊賞的態度對待學生,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形成對自己的正確評價,找到自己的缺點所在,確定努力方向。
五、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是學生樹立自信心的強大動力
教師的愛,能激起學生的自尊心、上進心,樹立強大的自信心。教師真誠地愛學生,尊重學生,天長日久就會使他們內心感受到溫暖,產生一種精神力量。這是促使學生前進的內部動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對于一些自卑、上進心不強、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通過老師的言行、態度等把這種信任、喜愛和期待的感情微妙地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在老師的期待中看到了自己的潛力和價值,更加自愛、自強、奮發向上,力求使自己不辜負老師的期望,最終便可以取得進步。可見,學生的成長進步與教師的喜愛、贊賞有著密切關系。教師對學生的熱愛與期待可以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動力,促使學生追求進步,積極向上,并樹立起強烈的自信心。
六、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途徑之一
教師只有真正關心學生才能取得學生的信賴,進而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育。學生對教師采取的態度,和他的學科興趣、學習成績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特別是一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如果能得到老師的關愛和信任,感受到老師給予的溫暖,他們封閉的心靈會一點點向老師敞開,向老師回報更多的愛和信任,更容易接受老師對他們的教育。所以說,教師的愛對學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教育要求只有融解在對學生的愛的情感里,才能轉化為學生自身的需要,引起他們的積極反應,從而達到教育目的,獲得教育的成功。
七、熱愛學生,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它能喚起學生對學習的愛,對知識的愛,對師長、同學、集體、祖國的愛;它使學生在感受到教師的愛的同時,逐漸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愛,慢慢學會怎樣去接受愛、給予愛,培養健康的心理。教師不斷對學生施加愛,使學生從教師的愛中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更樹立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的愛,能促使他們樂觀向上、奮發進取,培養出自尊、自信的性格,積極豁達的人生態度和不怕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總之,一個優秀的教師,要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用愛的雨露滋潤學生的心靈,耐心細致地指導學生,溝通與學生的思想感情,陶冶學生的性情,完善學生的道德品行,使自己成為知識的傳播者、學生的知心人,培養學生成為身心和諧發展的21世紀的合格人才。
作者單位:河北省香河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