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立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各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朗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通過朗讀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利于學生積累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課文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以至于能提高學生的聽、說和寫作水平。如何改進朗讀教學,提高朗讀教學的效果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首先要讓學生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教師范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要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教師的示范朗讀非常重要。教師范讀,還可以用真情實感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同時,學生可以視其人,聞其聲,直接領略老師的語氣、語調及表情,進而仔細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感情基調。教師動之以情的范讀,就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斷提高學生讀書的興趣。我在教學《黃果樹瀑布》一課時,首先讓學生看著圖片,聽我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他完全沉醉了。此時此刻的我們,也完全沉醉了。”當我讀完最后一句時,整個教室鴉雀無聲,很明顯學生被我的范讀所吸引,情緒高漲,在本堂課中朗讀課文都特別賣力,特別投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看圖片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小學語文書中,有許多都配有色彩鮮明的插圖。在學習時將插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先以直觀形象的方式接觸課文,會引起其注意力和興趣。與此同時,給圖片配音,讓學生去欣賞、體驗,從而激起朗讀的興趣。我在教學《游天然動物園》一課第三自然段時,先讓學生看書上的插圖“一片遼闊的草原仿佛是一塊巨大的嫩黃色的地毯,星星點點的幾棵綠樹顯得蒼翠挺拔,樹下亭亭玉立地站著幾十只長頸鹿,簡直是一副美麗的圖畫。有幾只猴子站在長頸鹿的背上,啃著野果,還有幾只在樹上蕩來蕩去,做著各種動作。”這樣一幅美麗的畫面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再讓學生用一段話說說圖上畫了什么,最后讓學生讀課文,看書上是如何來描寫的。這樣學生讀起書來就自然有了興趣,使得課文學習變得輕松。
3.利用音樂、美術等手段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朗讀教學中運用音樂、美術等藝術手段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我在教學《二泉映月》時,課前首先讓學生欣賞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然后再朗讀課文,學生就興趣盎然。講讀課文時,讓學生配樂朗讀,學生就很容易進入角色,讀出感情。教學高鼎的《村居》時,學生理解了詩意后,我問學生:“你能把詩中所描寫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的早春二月景色畫出來嗎?”學生都躍躍欲試。自然下面的有感情地朗讀順理成章了。
4.開展朗讀競賽活動,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
在多種讀的形式中,評讀是不可缺少的。評議時,教師應特別注意要充分地尊重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領略成功的喜悅。“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要是學生讀出真情實感的,能準確理解和表達朗讀內容的,都應該給予肯定。在朗讀教學中,我們一定要不吝惜表揚,多給學生些激勵性的話語,如:“讀的真棒!”“我聽得都醉了!”孩子在表揚中得到了肯定,以后在朗讀方面一定會更加努力。
5.采用多種朗讀形式
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在課堂上可采用指名讀、分組讀、齊讀、分角色讀、賞讀、以比賽的方式讀等。但應根據實際的需要選取朗讀的方法。
二、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教師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情感
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充分發揮教師的語言藝術,是有著不可想象的作用的。教師在教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中,引讀在彭德懷的命令下,殺大黑騾子一段內容時,應用悲痛的語氣。在教學《煙臺的海》中,引讀第三自然段——夏日煙臺的海時,應用輕快明朗的語氣……
2.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創造特定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
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在學生的理解課文內容時創設情景,提供與所學課文和詞語有關的聲音、圖像,將抽象的文字敘述與逼真的情景結合起來,使學生身臨其境,多種感官同時參與,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我在教學《大江保衛戰》的第二自然段——人民子弟兵在九江賽城湖保衛大堤中的神勇表現時,先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電影片斷,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受到當時環境的惡劣,解放軍奮不顧身的精神,學生再讀課文就會很有感情了。
3.在表演中讓學生體會課文中人物的情感
蘇教版小學語文新教材中有許多故事性很強的課文,如《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船長》《負荊請罪》《螳螂捕蟬》等這樣的文章適合于學生的表演。對于這類文章,可以讓學生擔當課本劇中的角色,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學生通過對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進行模仿,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過頭去朗讀課文的時候,他們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達出來。學生通過表演再現了語言文字可描繪的情景,產生了真情實感,就自然提高了朗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三、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
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交給學生一些朗讀的技巧,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停頓、重音、聲調、節奏等。尤其應讓小學生學會讀沒停頓標記的長句子。如,“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經常氣勢洶洶地掠過這片海域。”這樣的長句子可以先問:“什么?怎么樣?”學生回答是:“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掠過這片海域。”這樣這個句子的停頓就畫出來了,即“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經常氣勢洶洶地/掠過這片海域。”
強調重音可以這樣訓練,例如:讓學生讀課題“給家鄉孩子的信”回答老師的問題。師問:“給誰的信?”生讀:“給家鄉孩子的信。”師問:“給家鄉孩子的什么?”生讀:“給家鄉孩子的信。”這樣一問一讀就讓學生明白了該怎樣重讀。
另外,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教育有關部門要健全朗讀的評價機制,以促進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水平的提高。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教學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有效的朗讀指導,進行朗讀教學的改革,調動朗讀的積極性,并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這對整個小學語文的教學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海縣李埝中心小學